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锋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动脉
  • 5篇心电
  • 5篇心电门控
  • 5篇主动脉
  • 5篇门控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夹层
  • 3篇隧道
  • 3篇回顾性心电门...
  • 2篇弹性波
  • 2篇弹性波传播
  • 2篇低剂量
  • 2篇地表
  • 2篇地表参数
  • 2篇预制
  • 2篇造影
  • 2篇中隔墙
  • 2篇施工工艺
  • 2篇前瞻性心电门...
  • 2篇埋深

机构

  • 13篇山东大学
  • 8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中铁十四局集...
  • 2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影...
  • 1篇泰安市东平县...
  • 1篇泰山疗养院
  • 1篇北京深睿博联...

作者

  • 16篇杨世锋
  • 8篇王锡明
  • 6篇纪晓鹏
  • 4篇段艳华
  • 3篇程召平
  • 2篇张露晨
  • 2篇李树忱
  • 2篇李术才
  • 2篇乔红艳
  • 2篇聂佩
  • 2篇李海鸥
  • 1篇李霞
  • 1篇王莉
  • 1篇陈立光
  • 1篇马腾飞
  • 1篇乌大尉
  • 1篇晁宝婷
  • 1篇冯娟
  • 1篇段丽莎
  • 1篇赵硕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平扫在疑似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强化CT扫描在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疑似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强化扫描)的85例患者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非主动脉夹层者25例,由2名医师在不知道临床信息及强化CT结果的情况下回顾性分析其平扫图像,记录诊断准确性。结果在所测参数中,清晰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100%、100%,清晰内膜片+模糊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提高到80%,更重要的是,如果和其他征象(如钙化内移、高密度血肿等)联合诊断,则非强化CT的诊断敏感性将更高。结论 CT平扫多征象组合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李金燕王锡明段艳华杨世锋纪晓鹏曹婷齐耀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一种适应TBM快速掘进地表参数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TBM快速掘进地表参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设定距离在地表设置若干定向安置孔,每个定向安置孔内设置一个振动传感器;S2.设置TBM掘进机在定向安置孔下方设定埋深的隧道内掘进,并将实时掘进位置...
张富明杨世锋王志康袁超王修伟王春国魏清武陈国占康永炜宫斌张海洋熊斌杜贻蛟
基于术前MRI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软组织肉瘤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深度学习(DL)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区分病理低级别和高级别软组织肉瘤(ST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19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1例STS患者为训练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31例STS患者为外部验证集。根据法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FNCLCC)肿瘤分级标准,STS病理分级低级别(FNCLCCⅠ和Ⅱ级)161例,高级别(FNCLCCⅢ级)121例。分别提取病灶的手工影像组学(HCR)特征和DL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HCR特征、DL特征和两者组合特征,建立决策树、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3种分类器的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高级别和低级别STS的效能,确定最优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结合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和临床影像学模型,建立列线图,采用AUC来评估各模型和列线图的预测性能,AUC间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价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在STS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风险分层中的表现。结果基于HCR和DL组合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机器学习模型的AUC最大,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预测STS分级分别为0.931(95%CI 0.889~0.973)和0.951(95%CI 0.904~0.997),为最优机器学习模型。临床影像学模型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95(95%CI 0.724~0.867)和0.615(95%CI 0.510~0.720),列线图分别为0.875(95%CI 0.818~0.932)和0.786(95%CI 0.701~0.872)。外部验证集中,最优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STS分级的性能优于列线图和临床影像学模型(Z=3.16、6.07,P=0.002、<0.001)。最优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的高级别和低级别STS患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χ^(2)=43.50,P<0.001;外部验证集χ^(2)=70.50,P<0.001)。结论基
王鹤翔杨世锋王童语郭宏玮梁皓昱段丽莎黄陈翠莫琰侯峰郝大鹏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肉瘤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夹层解剖细节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的可行性及其对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破口、主动脉分支血管起源和判断真腔塌陷的价值。方法: 49例患者均采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机进行CTA检查。每隔5%心动周期...
杨世锋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回顾性心电门控CTA低剂量
双源Flash 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窄R-R间期曝光显示冠状动脉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双源Flash CT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序列扫描实验组(窄R-R间期)与对照组(宽R-R间期)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每组各纳入100例患者,采用前门控序列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通过care dose4D自动调节。实验组:当心率≤75次/min时,65%~75%R-R间期曝光;心率>75次/min时,35%~45%R-R间期曝光。对照组:35%~70%R-R间期曝光。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不一致时由1名高年资医师裁定。记录所有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实验组有53例、对照组有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辐射剂量(3.01±0.45)mSv,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6.91±0.3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Flash CT前门控序列扫描窄R-R间期曝光在保证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是冠心病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王汉纪王锡明纪晓鹏张丽杨世锋李海鸥段艳华程召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双侧双向Glenn术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在双侧双向Glenn术后形态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双侧双向Glenn术后患儿20例,均行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和DSA检査。大螺距扫描管电压为80 k V,管电流根据患儿体质量调节,螺距3.4。由2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升主动脉根部、胸背部肌肉、双侧上腔静脉及肺动脉的CT值和噪声。记录剂量长度乘积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采用Kappa检验比较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观察患儿术后形态学改变情况,并以DSA结果作为标准,评价CT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图像均未出现运动伪影。升主动脉根部、双侧上腔静脉及肺动脉的CT值均超过250 HU,图像强化良好。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平均得分(4.15±0.67)分,2名医师的一致性好(K=0.65,P<0.05)。CT发现上腔静脉扩张7处,肺动脉狭窄4处,体-肺循环侧支血管19支,以DSA结果作为标准,CT诊断准确率均为100%。患儿平均CTDIvol为(0.59±0.15)m Gy,平均DLP为(14.6±6.0)m Gy·cm,平均ED为(0.33±0.11)m Sv。结论:128层双源CT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在双侧双向Glenn术后形态学评估中可获取满足诊断的图像,且患儿无需屏气,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纪晓鹏刘洋王锡明杨世锋李霞冯娟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儿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采用X。检验比较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DSCT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其中伴房间隔缺损(ASD)4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5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伴ASD4例、VSD9例、二叶型主动脉瓣(BAV)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PDA7例、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未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与手术或DSA结果对照:DSCT和CDF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40/144)、97.9%(141/1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DSCT和CDFI诊断敏感度均为93.2%(41/44),特异度分别为99.0%(99/100)和100.0%(100/100)。DSCT前门控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42mSv。结论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是诊断小儿主动脉缩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聂佩王莉王锡明程召平段艳华纪晓鹏乔红艳乌大尉晁宝婷杨世锋
关键词:主动脉狭窄X线计算机超声心动描记术造影术
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的可行性及其显示夹层解剖细节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的可行性及其对显示内膜片破口、主动脉分支...
杨世锋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低剂量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征象与临床病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征象与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资料,观察CT影像学征象,记录GIST患者的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指标如核分裂象(/50HPF)、Ki-67增值指数、CD117、DOG-1、CD34等。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生长方式、形态、轮廓、肿瘤成分、强化方式、肿瘤有无血管、有无周围浸润、有无溃疡、瘤内有无气体、有无钙化、有无坏死、延迟期CT值、Ki-67增值指数、核分裂象(/50HPF)、CD34等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强化程度、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及免疫组化指标CD117、DOG-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其CT征象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学林刘玉霞杨世锋顾慧孔芳王锡明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
CTA多期动态重建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内膜搏动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多期相动态重建对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内膜搏动的应用价值。方法腹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行光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从0%-95%R-R间期每隔5%进行图像重建,测量20期图像中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脉根部水平真腔短轴直径和相应水平腹主动脉直径,计算两者比值(d-T/d-AA)、真腔/腹主动脉(d-T/d-AA)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位于70%R-R间期时两者的比值;比较三者之间有无差异,间接找出评价内膜搏动范围。结果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内膜搏动范围较大,在70%R-R、d-T/d-AA的最大值、最小值之间均有明显变化,左右肾动脉水平内膜在d-T/d-AA最大值与最小值期相之间搏动明显,在70%R-R与d-T/d-AA最大、最小值期相之间搏动弱,变化不明显。有效辐射剂量(16.1±2.19)m Sv。结论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多期动态重建能良好地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内膜搏动的情况。
刘文王锡明段艳华杨世锋纪晓鹏康瑞
关键词:腹主动脉夹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