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轶涛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护林
  • 7篇防护林
  • 4篇蒸腾
  • 4篇土壤
  • 4篇林分
  • 4篇防护林体系
  • 3篇蒸腾速率
  • 3篇植被
  • 3篇水分
  • 3篇环境因子
  • 3篇刺槐
  • 2篇信息指数
  • 2篇叶水势
  • 2篇油松
  • 2篇植被分布
  • 2篇水势
  • 2篇配置方法
  • 2篇热量平衡
  • 2篇人工林
  • 2篇物种

机构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首钢工学院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20篇李轶涛
  • 15篇余新晓
  • 10篇吴海龙
  • 9篇樊登星
  • 9篇陈丽华
  • 9篇牛健植
  • 9篇贾国栋
  • 9篇信忠保
  • 4篇张建军
  • 4篇史宇
  • 2篇周晓新
  • 2篇郑芳
  • 2篇隋旭红
  • 2篇王贺年
  • 1篇刘旭辉
  • 1篇张波
  • 1篇白艳婧
  • 1篇肖辉杰
  • 1篇杨芝歌
  • 1篇王清玉

传媒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护林体系格局动态变化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林体系格局动态变化预测方法,涉及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理论构建土地利用马尔可夫模型;S2.根据所述马尔可夫模型以及t时刻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计算t+n时刻各土...
余新晓陈丽华贾国栋李轶涛吴海龙牛健植樊登星信忠保邓文平
文献传递
一种防护林水平配置方法
本发明属于林业科学造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护林水平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决定植被类型配置的指标;S2:对所述指标的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值域在[0,1]或[-1,1]之间;S3:将所述指标作为输入节点,植被类...
余新晓陈丽华贾国栋李轶涛吴海龙牛健植樊登星信忠保
文献传递
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被引量:12
2011年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4种主要林分(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既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可以分为稳定期(11—4月)、消耗期(5—6月)、积累期(7—8月)、消退期(9—10月)4个阶段。其垂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或趋于平缓)的趋势。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其损失率与雨后干旱天数均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无论是降水还是其后的持续干旱,主要影响的都是表层土壤。
王贺年余新晓李轶涛
关键词:林地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蒸腾特性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精度为0.001 g的精密电子天平和露点水势仪对山杨、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叶片保水力、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叶水势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4树种叶片保水力从小到大依次为山杨、刺槐、油松、侧柏,其叶片分别经过19、41、49和77 h达自然风干状态;各树种日平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山杨(0.616 mmol/(m2.s))>刺槐(0.605 mmol/(m2.s))>油松(0.318 mmol/(m2.s))>侧柏(0.270 mmol/(m2.s)),日最大蒸腾速率的排序为山杨(1.196 mmol/(m2.s))>刺槐(1.190 mmol/(m2.s))>油松(0.723 mmol/(m2.s))>侧柏(0.704 mmol/(m2.s));4个树种叶水势以清晨最高,中午最低,傍晚又有所恢复,日变化呈波浪形,日变幅以刺槐最大,其次为山杨和侧柏,油松最小;4个树种叶水势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可用对数曲线来拟合;各树种单位叶面积(cm2)的日(以12 h计)蒸腾耗水量由大到小为:山杨(0.48 mm)>刺槐(0.47 mm)>油松(0.25 mm)>侧柏(0.21 mm)。
周晓新张建军李轶涛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蒸腾速率叶水势黄土高原
不同密度刺槐林在蒸腾旺季的蒸腾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在蒸腾旺盛的7,8月份,选择典型晴天,对5种不同密度(1400,1600,1800,2000,2200株/hm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林的叶片含水量、蒸腾速率、叶水势、根水势日变化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林地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1)各密度林分叶片含水量的日均值在7,8月份均为ρ2200>ρ2000>ρ1400>ρ1600>ρ1800,8月低于7月;(2)不同密度刺槐林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在7,8月份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双峰型"趋于"单峰型",最大值均出现在下午13:00—14:00,日平均蒸腾速率在7,8月份为:ρ1800>ρ1600>ρ1400>ρ2000>ρ2200;(3)不同密度刺槐林叶水势的日均值在7,8月份均为ρ1800<ρ1600<ρ1400<ρ2000<ρ2200,但8月份明显低于7月份,其日变幅则明显高于7月份;(4)根水势高于叶水势,日变幅小于叶水势日变幅,日均值大小在7,8月份均为:ρ1800>ρ1600>ρ1400>ρ2000>ρ2200,且8月份低于7月份,而日变幅则是8月份大于7月份;(5)不同密度刺槐林一天中根、叶水势之差(?φ)与蒸腾速率(Tr)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曲线来拟合;(6)刺槐的叶水势随着叶片含水量的增大而升高,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曲线来拟合;(7)不同密度林地7月份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幅较小,而8月份变幅较大,0—60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林地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以及达到最佳生长状况的角度出发,建议试验区15年生刺槐林分密度为1800株/hm2。
周晓新张建军隋旭红李轶涛王清玉
关键词:刺槐叶片含水量蒸腾速率叶水势
异质下垫面显热通量动态变化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显热通量的变化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显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探讨了鹫峰站点复杂下垫面水热通量对环境因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鹫峰站点显热通量日变化规律与平坦(或均匀)下垫面相似,即显热通量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个典型晴天均有峰值出现,从年初至年末显热通量峰值从中午11:00左右向上午偏移;秋分日显热通量波动最明显,冬至日波动较为平缓;夏至日显热通量值最大,处于波峰期,冬至日显热通量值最小,处于波谷期。(2)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下垫面蒸散发、风速、风向以及太阳净辐射是影响显热通量传输的主导因子,且不同典型晴天的主导因子不同。(3)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与显热通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受下垫面植被组成复杂,地形起伏大等因素的影响,风向与风速与显热输送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对复杂山区显热通量规律的认识。
吴海龙余新晓张艳李轶涛刘旭辉黄枝英
关键词:显热通量主成分分析
北京山区油松的耗水规律
2013年
为了探究北京山区常绿树的耗水规律,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于2010年对北京西山地区油松蒸腾进行连续高精度的观测,分析油松蒸腾的动态变化,同时结合气象因子的观测数据,分析蒸腾强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从而定量得到各因子对蒸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油松晴天蒸腾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在中午时刻出现最大值,与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阴雨天表现为多峰曲线趋势。在各气象因子中,蒸腾强度(Ti)与大气温度(Ta)、大气相对湿度(RH)、冠层净辐射(Rn)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相关性较好,其相关方程为Ti=2.228-0.07Ta-0.032RH-0.002Rn+1.108VPD。
贾剑波余新晓李轶涛王贺年
关键词:蒸腾强度气象因子
基于δ13C值的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北京山区长年干旱缺水,研究北京山区典型树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对于筛选抗旱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北京山区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本文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算出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同向变化,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栓皮栎>侧柏>刺槐>油松,说明4个树种中栓皮栎的抗旱性最强而油松最弱;阳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阴生叶;植物叶片日内水分利用效率上午略大于下午,但区别不明显;另外,侧柏冠层不同高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
余新晓杨芝歌白艳婧李轶涛黄枝英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
北京西山典型侧柏人工林热量平衡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热能是水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热量平衡有助于理解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等问题.本研究选取北京西北部山区的典型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立的气象塔和波文比系统观测热量平衡的各个分量.通过研究发现以下规律:(1)各个热量平衡分量一般都表现为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2)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在夜晚为负值,在白天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逐渐增强,在中午达到峰值;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在夏季最大,而秋季和冬季逐渐减弱,土壤热通量在日变化遵循相似的规律,但是秋冬季节始终为负值;(3)生长季生态系统所接受的净辐射绝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和显热交换,而非生长季净辐射绝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4)北京西山典型人工林热量不平衡状态是长时间存在的.热量平衡方程出现了一定的差值,这部分差值有着与净辐射相似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北京山区热量平衡状态,表明总体上北京山区人工林是一个水汽源,显热汇.
李轶涛余新晓
关键词:热量平衡土壤热平衡
一种防护林林分结构的量化研究方法
本发明属于林业科学技术领域,公开了防护林林分结构的量化研究方法,包括步骤:将目标林分结构中每木检尺的数据整理为csv格式;将csv格式数据转换为相对应的可视化彩图;对可视化彩图进行灰度处理;将处理之后的图像进行叠加,获得...
余新晓陈丽华贾国栋史宇牛健植樊登星吴海龙信忠保李轶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