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原青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细胞
  • 3篇肝硬化
  • 3篇病毒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炎病毒
  • 1篇星状细胞
  • 1篇炎症
  • 1篇药物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治疗慢性乙型...
  • 1篇苷类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性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张原青
  • 6篇郭津生
  • 2篇曹忆嵘
  • 1篇石虹
  • 1篇陈世耀
  • 1篇陶艳艳
  • 1篇徐列明
  • 1篇欧阳阳阳
  • 1篇彭利军
  • 1篇刘成海
  • 1篇张哲
  • 1篇曾志萍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肝脏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汉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肝硬化组和HCC组。收集患者病史、血清学、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资料,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及临床检测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包括采用X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715例患者资料,其中肝硬化组281例,HCC组43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50岁,有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脂肪肝、可检出HBVDNA、未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P=0.005,OR=1.766)、饮酒史(P=0.002,OR=2.570)、肝癌家族史(P=0.014,OR=2.268)、脂肪肝(P=0.023,OR=3.390)、未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P〈0.001,OR=5.389)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达到持续病毒学抑制(SV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仍可能发生HCC,HBV感染家族史垆:0.014,OR=2.537)、肝癌家族史(P=0.037,OR=3.339)和脂肪肝(P=0.018,OR=11.646)与达到SV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显著相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饮酒史、肝癌家族史、脂肪肝和未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HBV感染家族史、肝癌家族史和脂肪肝是达到SV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张原青彭利军曹忆嵘曾志萍吴玉婧石虹陈世耀郭津生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乙型慢性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性肝癌发生的机制被引量:24
2016年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HBV感染是HC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HBV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和促进HCC发生:HBV感染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反复肝脏炎症、损伤、再生和疤痕修复反应,形成炎症、纤维化、免疫缺陷微环境;HBV可整合入宿主肝细胞基因组引起遗传学改变和HCC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HBV表达多种活性蛋白,特别是HBx及S蛋白,可通过反式激活和与细胞内特定蛋白相互作用、活化多种信号途径、诱导异常的表观遗传改变促进HCC发生;此外,HBV突变也影响HBV相关HCC的发生.
张原青郭津生
HALT-C试验及其相关研究主要进展
2013年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3%,是引起肝硬化、肝癌(HCC)的主要病因之一。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pIFN)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丙型肝炎最常规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仅约50%的患者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反应(sustainedvirologicalresponse,SVR)。
张原青郭津生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患病率病毒学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是临床最常用的一大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笔者概述常用NAs特点及其耐药的管理、经济评估以及抗病毒治疗指征等方面的进展。方法:在Pub 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英文数据库和CNKI、Wan 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信息,搜集了慢性乙型肝类(CHB)流行病学、NAs治疗CHB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NAs耐药性、NAs治疗CHB的经济评估、CHB治疗指南(美国、欧洲、亚太及中华肝病学会)等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因其强效、不易产生耐药被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其余NAs均被建议在无法使用ETV和TDF时使用。耐药是NAs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大问题,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治疗的难度与成本。目前的研究揭示了相关耐药位点与产生耐药的模式,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应通过加强教育、合理选择用药、重视监测、及时补救治疗等手段减少和应对耐药。在我国CHB的长期治疗中,与TDF以外的NAs相比,ETV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临床上需严格掌握抗病毒治疗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用药的同时,及时对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监测。
张原青郭津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
虫草酸和虫草素对肝星状细胞炎症及纤维化发生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虫草酸和虫草素对肝星状细胞(Hsc)的炎症表型和纤维化发生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LPS,100ng/ml)刺激传代培养的小鼠HSC株JS1的炎症反应,药物处理组在LPS刺激同时用不同浓度(10、50或200μmol/L)的虫草酸和虫草素处理,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炎症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蛋白的分泌。用转化生长因子D1(TGFD1,10ng/m1)刺激HSC纤维化反应,药物处理组在TGFβ1刺激同时用不同浓度虫草酸和虫草素药物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采用双侧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00umol/L虫草酸和虫草素处理可显著抑制LPS刺激下JS1细胞M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mRNA相对表达量:(2.07±0.29)比(3.35±0.26),t=15.90,(1.15±0.23)比(4.17±0.61),t=8.93;蛋白表达量:(1.88±0.06)比(2.33±0.06),t=10.39,(1.47±0.25)比(1.97±0.04),t=4.6,P值均〈0.05];此外各不同浓度药物组可抑制TGFβ1刺激下JS1细胞的I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的上调,以200μmol/L药物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虫草酸和虫草素可减轻LPS刺激下的HSC的炎症表型以及TGFp1刺激下HSC的纤维化反应,这可能是其对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主要机制。
欧阳阳阳张哲曹忆嵘张原青陶艳艳刘成海徐列明郭津生
关键词:肝硬化肝星状细胞虫草素
表观遗传与肝纤维化发生被引量:1
2017年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一系列不改变DNA序列但可引起基因表达改变的调节过程。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调节性非编码RNAs参与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发生。深入了解肝纤维化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诊断标志物以及抗纤维化治疗方法。
张原青郭津生
关键词:肝硬化表观遗传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