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

作品数:1,460 被引量:3,681H指数:20
相关作者:刘士兴梁齐邓小玖林辉叶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4篇期刊文章
  • 15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0篇电子电信
  • 38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33篇理学
  • 123篇机械工程
  • 86篇文化科学
  • 57篇电气工程
  • 4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0篇医药卫生
  • 22篇核科学技术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化学工程
  • 11篇建筑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7篇天文地球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0篇电路
  • 94篇传感
  • 92篇感器
  • 92篇传感器
  • 71篇激光
  • 69篇网络
  • 51篇集成电路
  • 46篇教学
  • 45篇量子
  • 45篇光学
  • 43篇阵列
  • 40篇软错误
  • 38篇纳米
  • 38篇功耗
  • 37篇触觉传感
  • 36篇容错
  • 36篇上网
  • 36篇片上网络
  • 33篇处理器
  • 31篇图像

机构

  • 1,450篇合肥工业大学
  • 75篇中国科学院
  • 5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4篇中国科学院等...
  • 20篇安徽工程大学
  • 16篇南京大学
  • 10篇安徽理工大学
  • 9篇安徽省立医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合...
  • 8篇安庆师范学院
  • 7篇安徽大学
  • 7篇东南大学
  • 7篇阜阳师范学院
  • 7篇河南城建学院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教育部
  • 7篇中国电子科技...
  • 6篇江苏商贸职业...
  • 5篇吉林师范大学
  • 4篇安徽财经大学

作者

  • 179篇梁华国
  • 126篇黄正峰
  • 102篇易茂祥
  • 78篇解光军
  • 73篇张多利
  • 65篇高明伦
  • 58篇宋宇鲲
  • 56篇欧阳一鸣
  • 55篇黄英
  • 49篇刘士兴
  • 46篇杜高明
  • 46篇刘彩霞
  • 45篇邓小玖
  • 43篇尹勇生
  • 40篇罗乐
  • 36篇鲁迎春
  • 35篇邓红辉
  • 32篇戚昊琛
  • 29篇陈兴
  • 28篇吕洪君

传媒

  • 226篇合肥工业大学...
  • 65篇微电子学与计...
  • 64篇电子测量与仪...
  • 60篇微电子学
  • 57篇电子科技
  • 34篇量子电子学报
  • 29篇计算机辅助设...
  • 27篇电子学报
  • 25篇物理通报
  • 2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9篇实验技术与管...
  • 17篇中国集成电路
  • 16篇仪表技术与传...
  • 14篇广西物理
  • 13篇电子与信息学...
  • 13篇计算机研究与...
  • 13篇电子技术应用
  • 12篇物理学报
  • 12篇激光技术
  • 1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8篇2023
  • 38篇2022
  • 83篇2021
  • 95篇2020
  • 63篇2019
  • 92篇2018
  • 96篇2017
  • 90篇2016
  • 87篇2015
  • 97篇2014
  • 77篇2013
  • 90篇2012
  • 107篇2011
  • 122篇2010
  • 57篇2009
  • 30篇2008
  • 14篇2007
  • 21篇2006
  • 24篇2005
  • 18篇2004
1,4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扫描树叶子节点和TSVs数量的优化方法
树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集成电路的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降低电路的测试成本.为减少三维电路中扫描树的叶子节点和硅通孔数量,首先得出了扫描树中叶子节点的最小数量为最大相容组中所含扫描单元数量的结论,然后进一步得到了叶子节点取得...
刘军吴玺梁华国任福继
关键词: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中加大学物理教育模式比较与分析——以多伦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2016年
从教材、教学法、实验教学、考核及物理学史等5个方面对加拿大和中国的大学物理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呈现了两国大学物理教育上的明显差异.为国内的大学物理教育提供了启示和值得借鉴之处.
景佳林辉刘彩霞王春华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学史
一种浮充改进型三段式充电管理芯片的设计
2016年
针对现有充电器易发生充电不当的现象,基于2μm 36V双极工艺,设计了一种改进型铅酸蓄电池充电管理芯片。该芯片可通过片外调节对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三段式充电,并具备电池反接保护、双定时控制、充电状态指示和散热风扇控制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芯片关键电路的设计符合芯片需求,芯片预期的功能可以成功实现。
常维静陈红梅邓红辉
关键词:浮充
线性化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阐述了线性化功率放大器的发展过程。利用ADS进行Doherty功放的仿真分析,设计了一种多个放大器并联的Doherty功放电路,并与经典的Doherty功放比较效率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此多级并联Doherty功放电路比传统功率放大器效率要高,并且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等优点。
陈琛杨民武
关键词:DOHERTY功率放大器
一种基于NAND Flash固态硬盘的坏块管理方法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NAND Flash的固态硬盘存在坏块,坏块无法用于存储数据,需要对其进行管理。每个块用1位信息与之对应建立坏块表,根据坏块表建立逻辑块转变为物理块表,一个逻辑块对应多个不同的物理块。逻辑块转变为物理块表可排除上层对于坏块的操作,保证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汤瑞
关键词:固态硬盘NAND
海胆状TiO_(2)/ZnO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2021年
为了提高TiO_(2)光催化剂的性能,采用两步水热法,以草酸钛钾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制备得到了海胆状TiO_(2)/ZnO复合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气体吸附仪对该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元素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盐酸四环素(TCH)作为目标降解物,以300 W氙灯为光源,对所制备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ZnO的负载量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根据自由基淬灭剂实验结果推测了降解过程中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海胆状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宜的介孔分布,对TCH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为其高效光催化降解奠定基础;60 mg六水合硝酸锌与0.2 g TiO_(2)微球混合制备的TiO_(2)/ZnO微球(TZ60)具有最佳光催化性能,光照4 h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TCH的去除率和矿化率分别为99.3%和41.4%;TCH被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矿化为CO_(2)、H_(2)O等无机物,在降解过程中h^(+)和·O_(2)^(-)主要活性物质。
程俊李媛汪国树张回归郭志强周儒徐进章
关键词:盐酸四环素光催化降解
联合mRMR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集成电路测试方法被引量:5
2021年
集成电路规模的急剧增大显著加了测试成本。针对集成电路测试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性测试方法。将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首先通过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选择重要的测试项,仅测试重要的测试项并组成特征集合,然后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测试方法,该方法以牺牲0.1%的测试逃逸率为代价,降低了45%以上的测试成本。与其他适应性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测试逃逸降低91%以上,可以在测试成本和测试质量之间选择最优解。
侯旺超梁华国宋钛万金磊蒋翠云
关键词:集成电路BP神经网络
ZnO光阳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正>本文综述了基于ZnO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光电化学太阳能纳米薄膜电池(DSC),它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具有潜在的高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具有良好的...
秦娟娟储雅琼高健赵树弥符晓四罗乐
文献传递
脉冲激光沉积结合快速退火制备SnS薄膜及其表征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玻璃衬底上生长、并经Ar保护下快速退火制备Sn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能量色散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不同条件(脉冲激光能量:90和140 rnJ;退火温度:100~400℃)下制备SnS薄膜的晶体结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光学特性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脉冲激光能量为140mJ、退火温度为300℃时所制备的SnS薄膜结晶质量良好、择优取向生长良好、成分接近理想配比(Sn:S=1:1.03)、光吸收系数为10~5 cm^(-1)量级。
马明杰刘磊李学留陈士荣郭慧尔余亮梁齐
关键词:脉冲激光沉积快速退火光学特性
适应“质量工程”的IC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被引量:4
2011年
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融合高校在学术方面的丰富资源,以及企业在社会需求和工程实践方面的丰富经验,探索建设系统性的工程IC设计实践教学平台之路,并进一步建设紧密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实践证明,新模式有利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IC设计人才,对国内高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许晓琳易茂祥王墨林
关键词:IC设计实践教学
共1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