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作品数:744 被引量:2,096H指数:18
相关作者:徐燕琳王丽娟王瑛杨汤琛周肇基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9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0篇文学
  • 134篇政治法律
  • 103篇经济管理
  • 82篇文化科学
  • 65篇历史地理
  • 63篇哲学宗教
  • 42篇语言文字
  • 39篇艺术
  • 26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社会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4篇教育
  • 44篇法律
  • 39篇诗歌
  • 38篇文化
  • 37篇戏曲
  • 33篇农业
  • 29篇注释
  • 26篇农村
  • 25篇文学
  • 24篇诗歌注释
  • 23篇教学
  • 22篇生态
  • 17篇政治
  • 17篇主义
  • 15篇道德
  • 15篇社会
  • 14篇小说
  • 13篇叙事
  • 12篇民族
  • 9篇杜甫

机构

  • 706篇华南农业大学
  • 18篇华南师范大学
  • 16篇暨南大学
  • 15篇中山大学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广州大学
  • 7篇广东工业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黄石理工学院
  • 3篇厦门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英属哥伦比亚...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台州学院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58篇徐燕琳
  • 42篇何泽棠
  • 39篇王权典
  • 29篇王丽娟
  • 21篇崔慧霞
  • 21篇贺国强
  • 19篇杨正喜
  • 18篇高菊
  • 17篇李桂芹
  • 15篇杨汤琛
  • 15篇翟麦玲
  • 14篇向安强
  • 13篇杨小卫
  • 13篇史传林
  • 13篇舒志武
  • 13篇杜菁
  • 13篇杜国明
  • 12篇黄新荣
  • 12篇刘炬航
  • 12篇白海英

传媒

  • 78篇华南农业大学...
  • 12篇文教资料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10篇学术研究
  • 8篇学术交流
  • 8篇科技进步与对...
  • 8篇南国红豆
  • 8篇农业考古
  • 7篇戏曲艺术
  • 6篇广西社会科学
  • 6篇南方农村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美与时代(美...
  • 5篇中国农史
  • 5篇企业经济
  • 5篇韶关学院学报
  • 5篇广东省社会主...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古今农业

年份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17篇2016
  • 18篇2015
  • 11篇2014
  • 26篇2013
  • 34篇2012
  • 36篇2011
  • 53篇2010
  • 62篇2009
  • 76篇2008
  • 47篇2007
  • 44篇2006
  • 53篇2005
  • 41篇2004
  • 48篇2003
7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体学视野下明传奇的“记”--兼论中国古代戏曲制题的发展
2014年
戏曲以"记"为名出现于宋元,在明传奇里极为繁盛,成为传统"记"体具有戏曲特色的吸收和发展。戏曲制题史上"记"的被选择,显示了形成中的戏曲文体观念。"记"所具有的记史、记事、志怪、传奇、讽箴等作用为戏曲所肯定,特别它对叙事功能的强调、对虚实关系的处理深为明代曲家认可,而"传""纪"等倾向完整或顺序志人、强调真实性的文体类型则逐渐与戏曲走上两途。"记"与"纪""传"的分野,成就了戏曲叙事性的发展,反映了传奇体制成熟化规范化的过程。"记"的创作追求和美学特色,与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记"的普遍使用因此成为明传奇文体自觉性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戏曲形式与风格的形成和确立。
徐燕琳
关键词:明传奇叙事性文体学
高校双语教学探讨
2005年
中国成功加入WTO后,如何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著。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本身需要双语教学。本文将从双语教学的定义及模式出发,探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杜菁
关键词:双语教学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评估
作为当代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经典现代化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该理论本身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西方中心论、一元单线的历史观、理论架构中的概念简单化和发展实践中的生态危机与人文...
杨正喜
关键词:流派
文献传递
加入WTO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调控被引量:6
2003年
国际贸易中的生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我国生态安全状况本不容乐观 ,而贸易与外资增长对其有重要影响 ;面对加入WTO后的新挑战 ,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应予充分预测与应对防范 ;鉴于目前国际与国内两个领域的法律机制对贸易中生态安全问题的调控存在诸多缺陷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以有效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王权典
关键词:WTO生态安全法律调控
艺术的认知功能与形式创造——卡西尔艺术哲学评析被引量:5
2008年
20世纪对于艺术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艺术可以代替宗教,其二是认为艺术是商品。二者都忽略了艺术的认知功能和形式创造的作用。走出后现代艺术的困境,卡西尔的艺术哲学思想值得重视。
刘炬航林影
关键词:艺术卡西尔后现代艺术符号论美学
论《聊斋志异》的“诗入小说”现象
2012年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主动将诗歌这一文学体式纳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意图将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小说的诗意化等重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出现的成因,除了小说自身的需要,与小说作者的身份、才学、交游、所在文学团体、文学观以及诗歌羼入小说的文学传统相关。
贺国强张东霞
关键词:《聊斋志异》诗歌
民族经验与叙事学本土化
2015年
叙事学本土化应该正确处理叙事学之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即它包含着对西方叙事学和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双重凝视和反思,前者是后者的理论背景之一,民族经验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根基。叙事学本土化的最后完成,还需要经过多重"化合"的步骤,比如中国叙事学的范畴研究;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时间历程,包括源起和发展过程的变化;以及中国叙事理论的独特个性的研究等。而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独特品格的把握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准确掌握和描述民族叙事传统的全貌。
王瑛
村民自治与中国农村政治稳定
2003年
村民自治制度,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村的资源分配机制改革,它不但拓宽了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途径,培育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能力,而且压缩了农村政治权力过度介入资源分配的制度空间,有利于缓和现阶段农村的利益矛盾,从而有助于保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政治稳定,为国家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邹静琴
关键词:村民自治制度社会秩序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政治
高校就业辅导中心工作中的失误与改进
2009年
在就业形势趋紧的这几年,各大学纷纷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其职责包括指导学生准备简历、向学生传授求职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举办招聘会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等。限制于高校进人制度,就业辅导中心的咨询师对职业市场没有感性认知,这就使整个中心的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宋跃华
关键词:就业指导中心咨询师感性认知
从文化视角探究唐至明朝时期罂粟引种传播及对其药性的认识
2012年
目前,关于中国近代鸦片问题研究日趋深入,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取得可喜的成就,但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研究主要集中在清代、民国时期的鸦片危害、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等方面,而关于清代以前鸦片种植、药性及其文化角色演变的研究则寥若晨星。
张巨保
关键词:药性文化引种罂粟明朝鸦片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