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14,375 被引量:24,473H指数:44
相关作者:张玉能邹建军范军刘守华王齐洲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775篇期刊文章
  • 35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07篇文学
  • 2,418篇语言文字
  • 1,598篇文化科学
  • 740篇哲学宗教
  • 488篇艺术
  • 329篇历史地理
  • 186篇经济管理
  • 132篇社会学
  • 93篇政治法律
  • 5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6篇军事
  • 4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669篇文学
  • 785篇小说
  • 622篇文化
  • 555篇汉语
  • 442篇诗歌
  • 417篇语言
  • 392篇美学
  • 389篇叙事
  • 377篇艺术
  • 283篇代文
  • 279篇语义
  • 260篇审美
  • 260篇教学
  • 246篇女性
  • 245篇教育
  • 244篇语文
  • 239篇文学批评
  • 225篇方言
  • 205篇主义
  • 202篇现代汉语

机构

  • 11,129篇华中师范大学
  • 88篇华东政法大学
  • 76篇武汉大学
  • 53篇华中科技大学
  • 46篇中南民族大学
  • 36篇中国科学院自...
  • 35篇湖北民族大学
  • 30篇三峡大学
  • 29篇湖南师范大学
  • 28篇江汉大学
  • 24篇黑龙江大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0篇黄冈师范学院
  • 19篇北京大学
  • 19篇湖北大学
  • 19篇武汉理工大学
  • 18篇广西师范大学
  • 18篇玉林师范学院
  • 18篇湖北省作家协...
  • 16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16篇张玉能
  • 191篇邹建军
  • 129篇王泽龙
  • 126篇刘守华
  • 125篇王齐洲
  • 116篇李遇春
  • 103篇许祖华
  • 102篇杨道麟
  • 88篇范军
  • 81篇晓苏
  • 80篇胡亚敏
  • 79篇黄念然
  • 75篇邢福义
  • 74篇储泽祥
  • 72篇邱紫华
  • 67篇姚双云
  • 64篇刘云
  • 63篇江少川
  • 63篇张弓
  • 62篇王先霈

传媒

  • 447篇华中学术
  • 39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7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58篇外国文学研究
  • 258篇华中人文论丛
  • 21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46篇高等函授学报...
  • 146篇现代语文(下...
  • 145篇江汉论坛
  • 123篇世界文学评论...
  • 120篇汉语学报
  • 93篇湖北大学学报...
  • 92篇长江大学学报...
  • 91篇语言研究
  • 90篇科教文汇
  • 86篇语文教学与研...
  • 69篇湖北社会科学
  • 69篇湖北民族学院...
  • 63篇文教资料
  • 59篇文学评论

年份

  • 9篇2024
  • 303篇2023
  • 306篇2022
  • 328篇2021
  • 402篇2020
  • 429篇2019
  • 446篇2018
  • 482篇2017
  • 470篇2016
  • 523篇2015
  • 611篇2014
  • 660篇2013
  • 603篇2012
  • 614篇2011
  • 588篇2010
  • 619篇2009
  • 628篇2008
  • 563篇2007
  • 567篇2006
  • 408篇2005
14,3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艾米莉·勃朗特诗歌中的奇幻意象
2007年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她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她的诗蕴含着强烈的激情,感情充沛,篇篇都是诗人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本文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她诗歌中以荒原、石楠、明月、愁、死亡等为形式所表现出的奇幻意象。这种意象的形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成长经历和自身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贺夏蓉
关键词:艾米莉
机械复制与铜版画艺术
2001年
本雅明在他的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艺术发生的变化 ,他较悲观地认为传统艺术类型逐渐让位于机械复制的现代艺术类型 ,从而将走向终结。但现代铜版画的发展 ,有可能利用机械复制等现代方式 ,丰富传统艺术类型的语言和表现力。因此 ,我们在借鉴本雅明的同时 ,对他也有所质疑。
朱清华
关键词:本雅明机械复制铜版画
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学范畴
1996年
刘为钦
关键词:世界观哲学范畴《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感性认识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
邱紫华李宁
关键词:中世纪波斯文学悲剧意识
对话与独白:《离骚》抒情方式的重新解读
2000年
本文引进小说叙事理论中的“对话”与“独白”概念 ,对《离骚》的抒情方式进行了重新解读。本文认为 ,《离骚》中的“对话”并非巴赫金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对话” ,而是一种独白性和抒情性的对话 ,它在《离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用在《离骚》的表层结构形式、深层的结构性关系 (《离骚》中的矛盾冲突 )以及其艺术效果 (整体感、节奏感、戏剧性 )
陈瑜
关键词:《离骚》独白抒情方式抒情诗文学评论艺术效果
全文增补中
五四新文学反帝倾向的特殊性及形成原因
2001年
接受欧美文化的特殊的教育背景制约和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迷惑使得五四作家对欧美帝国主义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反映在文学上必然是反欧美帝国主义的作品较少见。
彭胜华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
“反概念”:禅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异质同构性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古代的禅宗哲学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理性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大胆挑战理性的形式逻辑规则,并以反逻辑的话语形式颠覆了传统的逻辑规则。这两种异质的哲学都质疑理性逻辑概念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都反对理性哲学为了坚持概念的普遍性而扼杀语词的个性化生命的举措,都采用了超越语言逻辑规范的话语策略来反对理性主义逻辑的霸权等,因而,它们在反逻辑、反概念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同构性。
邱紫华吴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哲学
席勒的崇高论——崇高与艺术被引量:1
2015年
席勒把崇高与艺术联系起来,认为激情的讽刺诗是崇高性格的表现,嬉戏的讽刺诗是优美性格的表现。席勒把崇高与悲剧艺术联系起来,指明了悲剧是崇高的集中表现。这是席勒在艺术史上最大的历史贡献,不仅指明了悲剧艺术的崇高本质,而且突破了西方古典形态的悲剧观,启发了黑格尔等的悲剧矛盾冲突论。
张玉能
关键词:崇高艺术悲剧艺术
折射生存世界的棱镜——论余秀华诗歌的身体意识被引量:5
2016年
湖北钟祥横店村的女诗人余秀华,其诗歌创作中蕴含着极强的身体意识。"身体"在余秀华的诗歌中呈现出丰富、复杂的内涵,在余秀华的诗歌中,身体的内涵和特征既是具体的,也是变化的,在她的诗歌中既有因为身体不便而展开的对残缺身体的隐喻;也有通过女性独特的生存体验而展开的对女性经验的身体书写;还有通过生存空间延伸出的对日常性身体的书写。这三方面的探索共同构成了余秀华强烈的身体意识内核,也造就了余秀华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
王泽龙高健
关键词:诗歌身体意识残缺女性
从人物关系看契诃夫“樱桃园”的消亡与再生被引量:1
2017年
《樱桃园》是契诃夫的绝笔之作和最为经典的戏剧。《樱桃园》中契诃夫对几组人物关系的设置,分别象征了樱桃园从消亡、过渡、新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体现契诃夫在艺术手法上的匠心独运。本文拟通过对《樱桃园》中几组人物关系的分析,探究其与樱桃园消亡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该戏剧所蕴含的对人类的永恒价值。
倪丽萍
关键词:契诃夫《樱桃园》
共1,1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