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作品数:795 被引量:1,898H指数:17
相关作者:王晓骊彭桂兵郭讲用乐中保罗云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08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6篇文化科学
  • 173篇政治法律
  • 63篇经济管理
  • 52篇艺术
  • 43篇哲学宗教
  • 42篇文学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社会学
  • 14篇历史地理
  • 9篇语言文字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9篇媒体
  • 83篇新闻
  • 66篇文化
  • 62篇媒介
  • 39篇网络
  • 39篇版权
  • 33篇法律
  • 31篇美学
  • 28篇新媒体
  • 28篇社会
  • 28篇互联
  • 26篇互联网
  • 25篇舆论
  • 25篇法治
  • 24篇著作权
  • 21篇教育
  • 20篇艺术
  • 19篇实践美学
  • 16篇新实践美学
  • 15篇主义

机构

  • 747篇华东政法大学
  • 41篇华中师范大学
  • 27篇复旦大学
  • 12篇南京大学
  • 8篇上海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 3篇中国法学会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41篇张玉能
  • 27篇范玉吉
  • 20篇林凌
  • 20篇彭桂兵
  • 19篇张弓
  • 14篇孙祥飞
  • 10篇孔洪刚
  • 10篇胡慧源
  • 10篇臧志彭
  • 9篇郭讲用
  • 8篇杜文静
  • 7篇解学芳
  • 6篇王晓骊
  • 6篇韩景芳
  • 6篇高雁
  • 6篇陈阳
  • 5篇石屹
  • 5篇黄国群
  • 4篇李艺
  • 4篇黄虚峰

传媒

  • 38篇青年记者
  • 33篇当代传播
  • 30篇中国出版
  • 25篇新闻论坛
  • 21篇编辑之友
  • 21篇编辑学刊
  • 18篇文化产业研究
  • 17篇新媒体研究
  • 15篇科技传播
  • 10篇学海
  • 10篇出版发行研究
  • 9篇国际新闻界
  • 9篇新闻记者
  • 9篇互联网天地
  • 8篇新闻大学
  • 8篇新闻战线
  • 8篇东南传播
  • 8篇新媒体与社会
  • 7篇中国电视
  • 7篇新闻界

年份

  • 2篇2024
  • 84篇2023
  • 83篇2022
  • 98篇2021
  • 73篇2020
  • 54篇2019
  • 61篇2018
  • 51篇2017
  • 43篇2016
  • 46篇2015
  • 29篇2014
  • 19篇2013
  • 23篇2012
  • 21篇2011
  • 19篇2010
  • 14篇2009
  • 15篇2008
  • 12篇2007
7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话语生产与自由性审美实践被引量:1
2011年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美学和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实践是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是一个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人的人化)相统一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之间关系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与此相对应,实践也可区分为三大类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话语生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活动。从物质生产要过渡到精神生产,就必然地要依靠话语生产这个中介因素。从其本质来看,人类的社会实践(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都应该朝向自由性审美发展,从而建构起审美和艺术世界。
张弓
关键词:话语生产
画中有话:“大众”图像在左翼文化实践中的媒介性
2023年
在左翼文化实践中,大众图像是体现和践行“文艺大众化”思想的重要方面。大众图像既包括符号层面的现实性与通俗性,其基于媒介性的行为层面也值得考量。在美术期刊中,大众图像以其与文字、类文本的“媒介间性”创新了左翼文化实践的新形式。围绕美术期刊的生产,大众图像以其行动力联结、训练与培养了“作者—读者群”。大众图像的媒介性探索有助于拓展对左翼文化实践的媒介认知。
陈阳
关键词:媒介间性
突发事件应对中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现状、优化与价值——以北京市第185号政府令为例
2018年
我国对于公共安全图像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利用问题一直不够重视。在相关管理制度的构建上出现了立法位阶较低;重安全保密,轻信息公开;忽视数据开放价值等诸多制度性缺陷。特别是近些年,很多的突发公共事件都因为相关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的缺失而形成舆论困局。公共安全图像信息之于舆情引导方面的价值尤其需要被重视,它对于填补"信息空窗",化解"塔西佗陷阱",缓解"后真相"难题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我们需要重新考量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的数据价值与管理制度,提升相关管理办法的法律效力,打破传统"独占式"管理办法,构建信息公开、共享与开放机制。
范玉吉冉高苒
关键词:信息公开舆情应对
反叛与戏谑:新媒体视阈下图像的重构与视觉转向被引量:1
2021年
在图像时代,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化的表达和呈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变革性地推进了视觉文化转向。艺术的存在形式、观赏地点、审美趋向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艺术作品也逐渐以新的方式呈现。而当前新媒体视阈下图像化的重构不仅缩短了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社会距离,并且通过表征重新建构了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而图像时代引发的视觉危机需要我们把握视觉经验文化建构新机遇,利用不断更新的视觉媒介技术穿透图像的虚拟迷雾,建构起适应当代价值意蕴的视觉文化经验。
程羽迪
关键词:新媒体图像重构灵韵
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建构被引量:1
2019年
新实践美学应该弥补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缺失,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美学。实践本身就是身体的实践,没有身体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是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身体是在身体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首先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生产中产生的身体及其审美关系,即人类自身生产中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问题,建构起本原身体美学。在人类的生存中,身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方面,衣食住行等都存在着身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审美化和艺术化问题,因此,新实践美学还应该建构起存在身体美学和发展身体美学。存在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存在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存在的审美化和艺术化,主要是肉身生存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发展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发展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的符号化和精神化,主要是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追求肉身身体、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有机融合,以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张弓张玉能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身体美学
“避风港”规则与网络服务商合理注意义务的确立——以卓易公司案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网络服务商合理注意义务的确立,事关其主观过错的认定,进而判断其是否需要承担间接侵权责任。虽然注意义务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但侵权法要求在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时,必须采用客观标准。卓易公司案是法官确立合理注意义务的典型案例,本文以此案为中心,探讨案件涉及的合理注意义务确立的三个要素——网络服务商设置搜索的方式、是否直接获利、设置来源网站的既定判决。卓易公司案二审的改判,得益于法官对合理注意义务确立因素客观性的坚守。
彭桂兵
关键词:合理注意义务
网络传播对协商法治的影响
2020年
近年来,协商法治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在立法和司法层面,法治的协商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在协商法治过程中,网络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传播不仅提供了协商法治的平台,也降低了协商法治的成本和拓宽了协商法治的范围。但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协商法治也可能面临着一些问题,协商的缺位会导致群体极化的发生,协商的越位会导致压力型法治的产生。
董聪聪孔洪刚
关键词:网络传播群体极化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治之维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政府基本沿用封闭、僵硬的内部处置方式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在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成为影响舆论的关键力量,他们通过传递信息、发表观点,推动政府制定良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鲜明的法治意蕴。当前,政府应借鉴美国政治精英利用黑幕揭发运动促进制度建设和社会转型的经验,主动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体制化轨道,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成社会转型。
孔洪刚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法治建设社会转型
汉密尔顿与出版自由:新闻法制史的考察——兼对“二元对立”框架生成的反思被引量:4
2016年
国內学者常以为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出版自由思想是对立的。为了修正这种"二元对立"的认知框架,本文梳理汉密尔顿所经历的三个历史事件,深入探讨汉密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分析《权利法案》入宪之争,可知汉密尔顿认为没有必要把《权利法案》写进宪法,但其反对理由中看不出他是否定出版自由的。他之所以支持《煽动法》,是因为该法包含了事实真相可以作为抗辩依据以及陪审团具有事实与法律裁决的权力这两项原则,而这也是他在克罗斯威尔案中极力辩护的。本文继而分析了这三起事件在反映汉密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上的历史关联。最后还探究了汉密尔顿在本土研究中的缺失,以及国內学者为何会形成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出版自由"二元对立"的认知框架。
彭桂兵
关键词:汉密尔顿出版自由杰斐逊
文学的审美特征——基于新实践美学的角度被引量:1
2020年
新实践美学把文学当作一种话语实践。在这种“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文学生产中,文学形象的存在方式和感受方式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决定了文学的审美特征。因此,基于新实践美学的角度,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形象间接性、审美意象性、深广思想性。
张弓张玉能
关键词:文学新实践美学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