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作品数:113 被引量:199H指数:7
相关作者:邵慧君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文学
  • 17篇文化科学
  • 13篇语言文字
  • 13篇艺术
  • 13篇历史地理
  • 9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戏曲
  • 12篇杂剧
  • 12篇文化
  • 12篇传奇
  • 10篇文学
  • 9篇传奇杂剧
  • 8篇岭南
  • 8篇方言
  • 7篇文体
  • 7篇岭南文化
  • 6篇教育
  • 5篇散文
  • 5篇诗歌
  • 5篇文化研究
  • 5篇戏剧
  • 5篇戏曲史
  • 4篇学术
  • 4篇考辨
  • 3篇代文
  • 3篇遗民

机构

  • 1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2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源职业技术...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0篇左鹏军
  • 12篇马茂军
  • 8篇徐燕琳
  • 7篇谢放
  • 7篇邵慧君
  • 6篇李静
  • 4篇张桂光
  • 4篇陈建森
  • 4篇练春招
  • 3篇翁筱曼
  • 3篇黄明喜
  • 2篇谢飘云
  • 2篇戴伟华
  • 2篇肖自力
  • 2篇陈少华
  • 1篇刘立恒
  • 1篇秦绿叶
  • 1篇黎国韬
  • 1篇万小梅
  • 1篇杨林

传媒

  • 26篇华南师范大学...
  • 9篇学术研究
  • 5篇文化遗产
  • 3篇文学评论
  • 3篇方言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暨南学报(哲...
  • 3篇教育史研究辑...
  • 3篇粤海风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戏剧艺术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中国书法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文学遗产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北方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7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华梦杂剧》作者及相关史实考被引量:1
2014年
吴晓铃旧藏钞本《南华梦杂剧》,未见以往曲录曲目著作著录,此剧作者及相关戏曲史实亦鲜有人知晓。根据有关文献可以确定,此剧作者"半粟"为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制谱者"螾庐"为著名戏曲家王季烈。此剧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正当日军野蛮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亡考验之关键时刻,继承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创作体制,在创作用意和内容主旨上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现世精神与忧时情怀,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戏曲史意义。
左鹏军
关键词:戏曲史
论唐宋文之争
本文试图打破唐宋八大家、唐宋派、唐宋古文运动将唐宋文章合为一体的成说,提出唐宋文之争的思想,通过梳理历代唐宋文之争的历程,深化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本文认为唐文实际上是唐代的秦汉派,属于中古散文;宋文有近世之风,是古文切合现...
马茂军
岭南古代方志碑刻戏曲资料考述被引量:3
2014年
岭南古代地方志和碑刻里保存了不少戏曲资料。它们记录了岭南古代歌舞音乐和早期戏曲的生存状况、演出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方和社会的意见。其内容主要包括本土音乐歌舞、中原传统音乐、俗节典庆演出等,也包括一些创作和批评,是研究早期戏曲形态和地方戏曲形成的重要文献资料。
徐燕琳
关键词:戏曲文献碑刻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研究的立场与方法被引量:3
2007年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左鹏军
关键词:客家文化研究岭南地域文化研究广府文化潮汕文化香山文化
报刊传播与近代广东戏剧繁荣被引量:2
2007年
报刊传播与近代广东戏剧的繁荣关系至为密切。广东近代戏剧的蓬勃发展,以20世纪初报刊的大量出现并发表戏剧作品为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没有文学传播媒介的近代转换,就不可能有广东近代戏剧的全面发展和高度繁荣。不仅广东近代戏剧如此,整个中国近代文学亦与此相类。广东近代戏剧作为中国近代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作为考察和认识近代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之关系的一个有典范意义的个案。
左鹏军
读卜辞三劄被引量:2
2007年
甲骨文“毓”旧读为“后”,这种读法缺乏理据,甲骨文本有“后”字,“毓”当如字读。花园庄东地甲骨“”的释读有多种意见,应释定为“亡后”,读为“亡咎”,“无祸”之义。“以日为名”的商人庙号确定依据众说纷纭,以前的各种说法对商王世次都有难以解释的问题,而曹定云先生提出的“宗族行第”说更近情理,能较好地解决“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日名顺序的巧合问题。
张桂光
关键词:卜辞
顾随杂剧的体制通变与情感寄托被引量:2
2014年
顾随所作杂剧六种,既自觉继承元杂剧的体制规范、结构特色与风格特征,努力维护和传承杂剧的艺术传统,又着意尝试变革杂剧传统的某些方面,在新文化背景下寻求杂剧生存与延续的可能性。顾随杂剧既继承了中国戏曲叙述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剧诗传统,又自觉借鉴和运用西方戏剧观念,寄托着理性精神和哲学智慧,从而在思想内涵和精神指向上与传统戏曲表现出显著不同。顾随一代戏曲家的传奇杂剧创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最后命运和思想艺术光辉,也寄托着对其未来出路和最终命运的沉重思考。
左鹏军
关键词:顾随杂剧情感寄托传统戏曲
新加坡蔡曙鹏博士编创华族戏剧的实践及启示
2016年
唐宋时期,新加坡已与中国发生人员、贸易往来。当地曾出土宋真宗、仁宗年间的铜钱与瓷片,《诸蕃志》《南洋测蠡》乃至《马来纪年》《岛夷志略》等文献也有诸多记载。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华工出洋,促成了中国戏曲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1在东南亚的发展和繁荣。最早记录新加坡华人戏曲的文献是1842年1月19日美国远征探险队的司令官威尔基斯舰长一行在码头登岸时所见华人的游行神会。
徐燕琳
关键词:新加坡华人《屈原》
从小说到戏曲:《红楼真梦》的文体转换与文化内涵被引量:3
2013年
生活于晚清、民国之际的郭则澐以学者身份从事小说、戏曲创作,先作《红楼真梦》小说,继撰《红楼真梦传奇》,这一再度创作行为和文体转换反映了作者对解读红楼故事的执著与自信;从人生态度和所处时代来看,其创作《红楼真梦》小说和戏曲的主要用意并不在于这两种文学样式本身,而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就晚清以来的世道变迁与文化发展而言,这种道德忧患和文化忧虑并非多余,更不宜以落后腐朽完全否定,而是含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左鹏军
关键词:文化内涵
外国人士对四川保路运动的即时观察与反应
2011年
四川保路运动研究利用中文史料较多而外文史料较少,且多从国人观察问题的视角出发。而利用翻译出版的有关外文史料,从外国人士即时观察与反应的视角,就成渝两地保路运动的兴起、罢市抗税、成都血案、四川新军动向以及外国人士反应等事件、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可以丰富四川保路运动的面相。
谢放
关键词:四川保路运动外国人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