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育系

作品数:196 被引量:1,143H指数:16
相关作者:胡乐乐陈凯泉张银孙艳霞于晓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8篇文化科学
  • 11篇哲学宗教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4篇语言文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7篇教育
  • 29篇教学
  • 21篇教师
  • 17篇高校
  • 15篇课程
  • 13篇课堂
  • 8篇网络
  • 7篇学科
  • 7篇人工智能
  • 6篇大学生
  • 6篇早报
  • 6篇联合早报
  • 6篇教育动态
  • 6篇教学模式
  • 5篇学业
  • 5篇智能教学
  • 4篇信息化
  • 4篇信息技术
  • 4篇中介
  • 4篇美国高校

机构

  • 161篇中国海洋大学
  • 25篇南京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青岛远洋船员...
  • 2篇《中国教育报...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长春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教育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胡乐乐
  • 36篇陈凯泉
  • 14篇张银
  • 7篇赵正利
  • 6篇王海涛
  • 5篇孙艳霞
  • 4篇李刚生
  • 4篇李春荣
  • 4篇于晓丹
  • 3篇肖川
  • 3篇姜永玲
  • 3篇张凯
  • 3篇张延涛
  • 2篇朱水成
  • 2篇姜鹏
  • 2篇胡乐乐
  • 2篇王益国
  • 2篇刘鹏
  • 2篇张雪红
  • 2篇董玉雪

传媒

  • 13篇基础教育参考
  • 10篇远程教育杂志
  • 7篇现代教育技术
  • 6篇新课程研究(...
  • 4篇比较教育研究
  • 3篇江苏高教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教师博览(上...
  • 3篇高教探索
  • 3篇当代教育科学
  • 3篇中国教育信息...
  • 2篇教育探索
  • 2篇教学研究
  • 2篇中国远程教育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学位与研究生...
  • 2篇教育情报参考
  • 2篇素质教育大参...
  • 2篇北京教育(高...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18篇2017
  • 1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18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之道——对教育信息化本质及发展逻辑的思考
2019年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突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由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时代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要求以信息时代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教育系统及其与社会大系统之关系,从而引发教育目标、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全面、深层变革。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技术、教学和制度三者的协同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基础,教学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障,三者在互动生成中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
谢阳斌王海涛董士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教育技术创新
面向问题解决的网络系统学习机制研究及策略设计
2015年
以往面向问题解决的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由于过多倚重技术因素,忽视了对于问题解决本身,特别是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机制的探究。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学习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问题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解决学习系统设计策略:问题链策略以及基于学习共同体思想的学习组织内部关系模型。
张银
关键词:问题链学习共同体
小学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空间工作记忆的调节作用
数学焦虑是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大量研究探讨数学焦虑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但结果仍未统一,空间工作记忆可能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空间工作记忆就是对于...
周慧敏于晓丹
关键词:数学焦虑空间工作记忆数学成绩
文献传递
新加坡学校节能教育有方
2008年
随着夏季来临,空调、电风扇等设备在学校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学校水电用量是否也会随之越来越高?新加坡《联合早报》调查发现,新加坡的学校在节水节电方面有许多经验,使学校的水电用量不增反降。
胡乐乐
关键词:教育节能《联合早报》电风扇水电
论国际视野中的“大数据与教育”被引量:21
2015年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使用对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大数据技术最近几年的快速兴起与发展给教育带来了一种不容忽视的非常复杂的图景。一方面,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分析结果大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体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大数据的不良使用也会给学生的隐私带来诸多潜在的危害。通过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案例,我们能够全面、系统、正确认识大数据与教育,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竭力避免其危害。
胡乐乐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隐私法律
“辱师事件”大家谈
2007年
今年5月22日,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侮辱老师。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学生下住随便走动,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5月25日互联网再现了这一情号,各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海艺辱师事件”只是近年来频发的此类事件当中影响较大的一起。因此,人们在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辱师事件”对老师的人格、身体乃至生命造成了严重伤害。社会进步,教育为本,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却受到如此的凌辱?“辱师事件”不仅触及了我们的道德底线,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文化的反叛。和谐社会的创建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基,历史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也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和尊严。目前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的“辱师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伦理道德意识趋于淡化,家庭教育杠杆失衡,教育改革步履缓慢,“素质教育”严重缺失,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心理问题,等等,都是导致辱师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刊组织这次“辱师事件”大家谈,是想进一步反思“辱师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当前时代教师职业进行思考。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社会良知教师教书育人拷问教育为本传统文化
“辱师事件”拷问社会良知
2007年
尊师,是否抓住了根本? 古代老师与今日老师相比较实在不幸运,没有专属教师之节日,没有专门法律之保障,没有与公务员相提并论的地位。然而,古代老师却又很幸运,人们对教师恭敬有加,视之为圣人,老师备受尊重,这才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心甘情愿,也才会有“三尺讲台万丈空,桃花源里自耕农。
胡乐乐
关键词:老师公务员自耕农幸运
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安全检查要点
2021年
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部分,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和施行。保护个人信息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的进展需要从管理和技术层面采取严格的举措,需要网络监管方、经营方和使用方的共同不断努力。高校有必要对今后新上线的和原有信息系统统一进行安全检查和整改,网络安全主管部门需要在管理和技术层面对各二级部门信息系统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在系统上线前和日常巡检中针对用户数据保护进行检查。
姜鹏孙祥林刘宏坤赵正利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数据保护系统安全网络监管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AI教育目标定位——兼论基础教育阶段AI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被引量:105
2018年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及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演进及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实践的展开,为推广AI教育提供了充足准备。基础教育阶段AI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与计算思维,教学内容要侧重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内容选择、难度等级需符合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应用探究式教学深度融入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是人工智能教学实施的主要路径。开展师资专业培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对接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是建设校本人工智能教学资源的主要策略。
陈凯泉何瑶仲国强
关键词:人工智能编程能力人机协同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科学推理能力评价研究——以高中生物为例
2023年
科学推理是科学思维的核心内容,是21世纪技能的关键要素。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是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科学推理能力评价工具多为纸笔测试,主要围绕科学推理能力的部分要素进行针对性测评,难以达成一个兼具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在人工智能、心理测量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支持下,国外关于科学推理能力的评价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对国外测评工具进行译介和本土化应用。通过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意见征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出适合我国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评价指标,既综合考虑了科学推理能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当前我国新课改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要求,又直接指向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需求,最终形成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科学推理能力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初步试用,该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能够全面、系统地测量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促进我国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刘世玉陈曦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