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

作品数:103 被引量:803H指数:16
相关作者:邹金成陈利华秦瑞升沈宁王永巍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0篇理学
  • 13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低场核磁
  • 19篇低场核磁共振
  • 14篇LF-NMR
  • 10篇煎炸
  • 10篇催化
  • 9篇食品
  • 8篇降解
  • 7篇籽油
  • 7篇葵花籽
  • 7篇葵花籽油
  • 7篇光催化
  • 6篇油脂
  • 6篇主成分
  • 6篇贮藏
  • 6篇甲胺磷
  • 5篇蛋白质
  • 5篇乙酰甲胺磷
  • 5篇主成分分析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机构

  • 101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江南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48篇王欣
  • 43篇刘宝林
  • 28篇徐斐
  • 20篇曹慧
  • 16篇于劲松
  • 13篇卢海燕
  • 12篇赵婷婷
  • 11篇袁敏
  • 9篇杨光
  • 8篇王金翠
  • 6篇杜银花
  • 6篇胥义
  • 6篇杨波
  • 6篇史然
  • 6篇陈利华
  • 5篇雷磊
  • 5篇殷晓梅
  • 4篇李海洲
  • 4篇毛锐
  • 3篇沈宁

传媒

  • 14篇食品科学
  • 11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现代食品科技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应用化工
  • 6篇食品与发酵科...
  • 5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食品工业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低...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大豆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15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14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机电加工技术芯片的量热式生物传感器的测热性能研究
2014年
采用鸡肝酯酶作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基于微机电加工技术制作的NCM9924微量热芯片作为换能器,建立了用于农药的残留量测定的量热式生物传感器试验系统。应用此系统进行了量热芯片灵敏度、酶促反应放热和农药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量为0.5mL·min-1的情况下,换能器的温度灵敏度不低于1.184mV·K-1;本系统对同一酶活水平的放热量响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鸡肝酯酶被2mg·L-1甲胺磷农药抑制后,系统放热曲线的峰高降低了50%。
于劲松徐斐曹慧袁敏
关键词:温度灵敏度
响应面法优化微量热仪中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反应的条件
2012年
利用微量热仪Micro DSCⅢ,以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葡萄糖的反应放热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和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反应的工艺条件。3个因素对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产热的影响依次为:酶添加量>pH值>反应温度。响应面法分析显示,葡萄糖氧化酶氧化葡萄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35℃、pH4.46、酶添加量1.58mg/mL,总的反应热为39.6668J,与预测值40.1071J的相对误差为1.11%。经响应面法研究所得回归模型显著。
张成楠徐斐曹慧于劲松
关键词:微量热法葡萄糖氧化酶响应面
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15年
阐述了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技术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探索了开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技术实践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实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等,以期为我国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技术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胥义邓如意金晶沈力邹金成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
外加助剂对提高乙酰甲胺磷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乙酰甲胺磷残留的降解效果,该文在前期乙酰甲胺磷残留纳米TiO2-紫外光催化降解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通入气体、外加H2O2、添加铁离子、铜离子及其与H2O2的复配效果、添加乙醇和丙酮等对乙酰甲胺磷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气比例相对较高的反应气氛、添加H2O2、Fe3+、Cu2+能促进乙酰甲胺磷的光催化降解;而乙醇、丙酮的添加不利于乙酰甲胺磷的光催化降解。在前期确定的乙酰甲胺磷的紫外光-纳米TiO2反应体系中(20mg/L乙酰甲胺磷溶液、0.1g/L纳米TiO2、pH值6.7、反应温度25℃),添加0.2mmol/L的Cu2+和10mmol/L的H2O2,并通入N2:O2为20:80的反应气氛时,反应20min后,光催化降解率即可达98.03%。该研究可为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提供参考。
殷晓梅王欣王金翠雷磊刘宝林
关键词:降解金属离子光催化乙酰甲胺磷H2O2
葵花籽油贮藏过程理化性质与LF-NMR弛豫特性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4年
该文主要对葵花籽油分别在25、65℃避光贮藏过程的理化性质及其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并验证了理化指标与LF-NMR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65℃贮藏时,油样的过氧化值(PV)、共轭二烯值(K232)、共轭三烯值(K270)、p-茴香胺值(p-AV)、总极性化合物(TPC)含量及峰面积比例(S21、S22)随时间延长呈指数关系增加(r2>0.93),而S23峰及单组分弛豫时间(T2W)则随时间延长呈指数减小趋势(r2>0.98),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可建立理化指标与弛豫特性间的相关性模型(r2>0.94)。25℃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其LF-NMR弛豫特性的变化程度均相对较小,但PV、K232及TPC含量仍与贮藏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增大关系(r2>0.95),其余理化指标及LF-NMR弛豫特性则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相关性模型亦较差。
卢海燕王欣赵婷婷刘宝林
关键词:葵花籽油贮藏理化性质
有机磷农药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反应器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提高有机磷农药的TiO2光催化降解效率,以乙酰甲胺磷为降解对象,对光源、反应器结构及两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反应器材质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建立了可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结果表明:以石英材质加工冷阱部分、钠钙玻璃加工外层反应瓶的内照式反应器配以450W、主波长365nm的高压汞灯搭建的反应平台,经评估,当TiO2添加量为0.1g/L时,反应60min可使初始质量浓度为16mg/L的乙酰甲胺磷农药降解率达96.55%。该研究对有机磷农药光催化降解反应器的优化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殷晓梅王欣雷磊王金翠
关键词:农药降解光催化反应器
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酶生物传感器以快速、操作简单、易于微型化等优势成为农药残留在线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农残速测酶生物传感器中所用酶的种类、酶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探讨了影响酶生物传感器工业化进程的瓶颈,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王明珠徐斐曹慧于劲松
关键词:酶生物传感器农残检测固定化方法
乙酰甲胺磷UV-TiO_2/类Fenton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响应面法优化被引量:5
2013年
为提高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降解效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乙酰甲胺磷纳米TiO2-UV/类Fenton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纳米TiO2添加量、农药初始浓度、添加类Fenton试剂及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并验证了所得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纳米TiO2-UV/类Fenton光催化降解过程可应用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回归拟合方程进行预测,模型拟合良好;同时,除类Fenton组成比例与乙酰甲胺磷初始浓度之间无交互作用外,其他各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计算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纳米TiO2添加量0.1 g/L,H2O2∶Cu2+添加比例26.34,乙酰甲胺磷初始浓度23.09 mg/L,光照时间25.42 min,在此条件下,乙酰甲胺磷降解率预测值为100.414%,验证值为99.99%。说明响应面法对筛选光催化降解工艺条件,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王欣王金翠殷晓梅杜银花刘宝林
关键词:乙酰甲胺磷类FENTON响应面
水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5年
对近年来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溶出伏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生物酶抑制法、核酸适配体法、免疫分析法在水中重金属的检测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在实际环境中检测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检测研究进行了展望。
袁敏武建超于劲松曹慧徐斐
关键词:重金属
白玉菇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被引量:23
2010年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白玉菇PPO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长应为3 min;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白玉菇PPO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V=2.752264/[S]+17.348 9,米氏常数为:Km=0.159mol/L,白玉菇菌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菌盖。
周春梅王欣王俊城刘宝林任智超
关键词:白玉菇多酚氧化酶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