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作品数:564 被引量:4,161H指数:27
相关作者:韩济生刘风雨王韵邢国刚崔彩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2篇期刊文章
  • 14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6篇医药卫生
  • 55篇生物学
  • 15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0篇疼痛
  • 63篇细胞
  • 56篇神经元
  • 36篇电针
  • 33篇病理
  • 32篇穴位
  • 32篇神经病
  • 32篇慢性
  • 31篇神经病理
  • 30篇针刺
  • 28篇胶质
  • 27篇孤独症
  • 26篇蛋白
  • 25篇镇痛
  • 25篇胶质细胞
  • 24篇帕金森
  • 23篇帕金森病
  • 23篇阿尔茨海默病
  • 21篇慢性疼痛
  • 18篇痛觉

机构

  • 563篇北京大学
  • 27篇教育部
  • 2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中日友好医院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卫生部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南方科技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山东大学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北京老年医院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北京回龙观医...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47篇韩济生
  • 73篇万有
  • 69篇刘风雨
  • 45篇张嵘
  • 44篇罗非
  • 44篇王晓民
  • 40篇王韵
  • 36篇崔德华
  • 30篇于常海
  • 28篇邢国刚
  • 26篇崔彩莲
  • 16篇樊碧发
  • 14篇薛冰
  • 13篇吴鎏桢
  • 12篇伊鸣
  • 11篇李丰桥
  • 11篇张瑛
  • 10篇牛东滨
  • 9篇张蔚婷
  • 8篇王锦琰

传媒

  • 128篇中国疼痛医学...
  • 41篇生理科学进展
  • 27篇北京大学学报...
  • 24篇神经疾病与精...
  • 19篇针刺研究
  • 12篇中国药物依赖...
  • 11篇中国神经科学...
  • 6篇基础医学与临...
  • 6篇生理通讯
  • 6篇中国药理通讯
  • 5篇生命科学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5篇中国生物化学...
  • 5篇中华医学教育...
  • 5篇中华医学会疼...
  • 5篇中国生理学会...
  • 4篇生理学报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4篇中国神经科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6篇2024
  • 21篇2023
  • 21篇2022
  • 35篇2021
  • 20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19篇2017
  • 20篇2016
  • 21篇2015
  • 22篇2014
  • 27篇2013
  • 22篇2012
  • 23篇2011
  • 25篇2010
  • 31篇2009
  • 16篇2008
  • 40篇2007
  • 14篇2006
  • 30篇2005
5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损伤后自发痛的新机制——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同步簇状激活
2021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自发痛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最常见的主诉,指在没有外界刺激诱发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的疼痛。其发病机制不清,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作为感觉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敏化机制。该研究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采用在体DRG钙成像的方法,大规模同步记录DRG神经元的钙信号变化,深入探讨自发痛的外周机制。
Zheng QXie WRLückemeyer DD高倚天(译)施凯芮(译)刘风雨
关键词:自发痛神经损伤痛觉超敏背根神经节痛觉过敏
孤独症儿童饮食谱及食物偏好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究孤独症儿童食物偏好的特点,通过对其异常饮食行为原因的分析,为其异常饮食行为的改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家长问卷的形式,对162例正常发育儿童以及162例孤独症儿童在中国常见的六大类共113种食物进行食物偏好调查.结果 1.研究发现对于谷薯类[正常儿童拒绝0.0(1.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1.0(2.0)种,P<0.001]、豆类[正常儿童拒绝0.0(1.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0.0(2.0)种,P<0.05]、肉类[正常儿童拒绝0.0(0.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0.0(2.0)种,P<0.05]、蔬菜类[正常儿童拒绝3.0(5.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6.0(10.0)种,P<0.001]和水果类[正常儿童拒绝0.0(1.0)种,孤独症儿童拒绝2.0(5.0)种,P<0.001]的食物,孤独症儿童拒绝的食物种类都显著多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正常儿童中性别并不影响其食物偏好,而孤独症儿童中男孩在谷薯类[孤独症女孩拒绝0.0(1.0)种,孤独症男孩拒绝1.0(2.0)种,P<0.05]和蔬菜类[孤独症女孩拒绝3.5(5.0)种,孤独症男孩拒绝7.0(11.0)种,P<0.05]选择中比女孩更加挑剔;3.对于绝大多数的食物,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度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而却对方便面(正常儿童接受度71.01%,孤独症儿童接受度81.02%,P<0.001)和辣椒(正常儿童接受度20.71%,孤独症儿童接受度28.47%,P<0.05)有着特殊的偏好.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谱狭窄;对辣椒和方便面这两种刺激性食物则有着更高的接受度.
寿小婧邢燕韩济生张嵘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
FOS神经元网络的双向抑制性调控可塑性变化被引量:7
2021年
行为活动可以激活大脑的一小部分神经元,引起FOS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达FOS的神经元,对于编码和唤起记忆具有重要作用。FOS神经元网络的调控是否发生可塑性变化?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研究者以海马CA1椎体神经元为观察对象,对此进行研究。海马CA1椎体神经元主要接受小清蛋白(PV)和胆囊收缩素(CCK)两种抑制性神经元的输入。这些抑制性的输入,对于海马网络振荡的产生很重要。
Yap EL刘风雨
关键词:神经元网络海马CA1FOS小清蛋白抑制性
开展临床疼痛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1.科研选题:a)选题应主要来自临床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乃科研的主要目的。b)广泛查阅文献,从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前人完全没有解决的问题,原创性强,但可能难度大;前人试过而不够完善的,或者由于...
韩济生
文献传递
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来比林 (Aspegic)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 :1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 :对照组 (30例 ) ;Ⅱ组 :来比林组 (30例 ) ;Ⅲ组 :地塞米松组(30例 ) ;Ⅳ组 :来比林静滴组 (30例 )。Ⅰ~Ⅲ组患者均采用神经根或外周神经阻滞治疗 ,间隔 3~4天治疗一次 ,一疗程 4次。Ⅳ组患者用来比林静滴治疗 ,每天一次 ,7天为一疗程。各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用VAS评估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来比林组神经阻滞治疗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来比林静滴组。 (2 )来比林组和地塞米松组神经阻滞治疗后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治疗 ,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全身用药和常规局麻药镇痛复合液。来比林和地塞米松镇痛复合液比较 ,镇痛作用相似。
刘延青王平康妹娟冯瑞晶李东莺郭晓红
关键词: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神经阻滞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脊神经结扎后慢性病理痛大鼠异位放电的特点分析
2005年
目的:研究L5脊神经结扎模型大鼠的L5背根异位放电的特点及其时程变化。方法:以L5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分离背根单纤维细胞外电生理记录异位放电。结果:(1)记录到三类典型的异位放电,即紧张型、簇状及不规律型放电;(2)放电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术后24h达峰值随后逐渐降低;(3)不同类型的异位放电所占比例也随时间而改变,20h内以紧张型及簇状放电为主,后期则以不规律型放电占绝对多数,术后14d只记录到不规律型放电;(4)记录到一类高频呈周期性的放电,此类放电很罕见,且仅出现在术后3d之内。结论:脊神经结扎后,其对应的神经纤维产生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异位放电,这种放电可能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
孙钱邢国刚涂会引韩济生万有
关键词:异位放电脊神经结扎脊神经结扎后电生理记录时程变化
参与机械痛感知的新型离子通道--TACAN被引量:1
2020年
触压觉和痛觉对于生物体感知周围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依赖于将机械力转化为电信号的离子通道—机械敏感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s,MSCs)。MSCs同时参与其他生理功能,包括听觉、渴觉、动脉血管压力感觉等。以往研究发现,MSCs也在触觉、听觉、本体感觉中发挥关键作用。Beaulieu-Laroche等最近发现一种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TACAN(在波斯语中是“移动”的意思),又被称作为跨膜蛋白120A(Tmem120A)、NET29或者TMPIT,在痛觉感知中起重要作用。方法:①利用质谱技术分析筛选出可能的MSCs。
齐雪涛(译)万有
关键词:本体感觉离子通道生物学基础波斯语痛觉
慢性原发性疼痛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介绍ICD-11(国际疾病分类-11)中有关慢性原发性疼痛(Chronic primary pain,CPP)的诊断标准。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伴有显著的情绪情感异常或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时,可诊断为慢性原发性疼痛。与所有疼痛一样,本文为理解慢性原发性疼痛设定了一个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整合模式,认为慢性原发性疼痛的各亚型都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与DSM-5和ICD-10的观点不同,ICD-11对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断不具有确定的生物或心理诱因,但需排除其他诊断。若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并且疼痛是该疾病的继发症状,则诊断为慢性继发性疼痛。本文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对全科医疗和专业疼痛管理皆适用的诊断分类,以便改进个体化治疗计划,同时对每个诊断分类提供更加准确的描述,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吕岩(译)周华成林夏清(译)吴莹(译)宋学军(审校)万有(审校)万有韩济生(审校)樊碧发
关键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内脏痛肌肉骨骼疼痛
Protective effect of xylocoside G on Aβ_(25-35)-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C12 cells
2009年
We studi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xylocoside G on Aβ25-35-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Cell viability was analyzed by MTT assay, and apoptotic neuronal death was assessed by Hoechst 33342 staining.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optotie neuronal cells quantitatively.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s monitored with the fluorescent probe 2',7'-dichlorofluoresce in diacetate (DCFH-DA). We found that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25 pM Aβ25-35 for 24 h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compared with control, and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was increased to 34.26%. The level of intracellular oxygen species was also increased. Co-incubation with xylocoside G (10μM) for 24 h attenuated the damaging effect of Aβ25-5 on the cell viability, and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was decreased to 22.62%. Moreover, the increase of ROS induced by Aβ25-5 was inhibited by xylocoside G (10μM). We concluded that xylocoside G had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β25-35-induced apoptosis, which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level of ROS.
葛嘉于艳崔德华屠鹏飞
关键词:AΒ25-35APOPTOSIS
多聚磷酸相关蛋白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被引量:6
2014年
多聚磷酸(polyphosphate,polyP)是由几个到数百个磷酸基通过高能磷酸酐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多聚体,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中.多聚磷酸相关蛋白包括多聚磷酸相关酶和多聚磷酸结合蛋白.多聚磷酸相关酶如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催化polyP n生成polyP n+1的可逆反应;外切聚磷酸酶(exopolyphosphatase,PPX)、内切聚磷酸酶(endopolyphosphatase,PPN)能将polyP水解成磷酸残基;多聚磷酸依赖的激酶将polyP的磷转移到生物小分子上,如葡萄糖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使其分别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多聚磷酸结合蛋白可与多聚磷酸结合,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本文将简要介绍多聚磷酸相关蛋白的结构与主要生物学功能,以阐述多聚磷酸参与的细胞内生化过程.
黄金玲魏峥于常海
关键词:多聚磷酸能量代谢磷酸化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