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作品数:72 被引量:877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琦李玲玲罗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矿业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篇数字矿山
  • 8篇地震
  • 8篇地质
  • 8篇遥感
  • 8篇震前
  • 8篇土壤
  • 7篇红外
  • 6篇遥感监测
  • 5篇地震前
  • 5篇神东矿区
  • 5篇土壤湿度
  • 5篇热成像
  • 5篇红外热成像
  • 5篇NDVI
  • 4篇地质体
  • 4篇热红外
  • 4篇拓扑
  • 4篇GTP
  • 4篇MODIS
  • 4篇城市

机构

  • 72篇东北大学
  • 1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8篇中国矿业大学
  • 1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辽宁省交通高...
  • 3篇四川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开滦(集团)...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公安部第一研...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6篇吴立新
  • 23篇刘善军
  • 13篇马保东
  • 9篇车德福
  • 7篇郭甲腾
  • 6篇刘英
  • 5篇李金平
  • 4篇贺黎明
  • 4篇杨宜舟
  • 3篇钟声
  • 3篇高小六
  • 3篇徐磊
  • 3篇唐新建
  • 3篇王川婴
  • 3篇王清远
  • 3篇林亚卫
  • 3篇江锦成
  • 2篇陈学习
  • 2篇殷作如
  • 2篇王植

传媒

  • 9篇科技导报
  • 8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地理信息世界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煤炭学报
  • 2篇矿山测量
  • 2篇测绘科学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遥感应用...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测绘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东矿区土壤湿度遥感监测与双抛物线型NDVI-T_s特征空间被引量:10
2011年
结合神东矿区环境与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根据MODIS/AQUA卫星产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数据,分析了基于1km和500m分辨率数据的NDVI-Ts特征空间,发现NDVI-Ts特征空间均具有双抛物线型特征。与基于1km和500m分辨率数据的NDVI-Ts三角形特征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数据与实测土壤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km双抛物线型NDVI-Ts特征空间能更好地反映地表0—5cm土壤湿度,而500m双抛物线型NDVI-Ts特征空间在监测10cm土壤湿度时更有优势。以通过双抛物线型NDVI-Ts特征空间得到的TVDI作为旱情遥感监测指标,评估了2010年10月8—23日16d和2010年10月8日当天的神东矿区旱情,揭示了矿区旱情的空间特点。
刘英吴立新马保东林亚卫
关键词:NDVI土壤湿度神东矿区
基于MODIS的神东矿区土壤湿度变化监测被引量:10
2011年
地表土壤湿度是矿区环境监测的内容之一,对判别采矿扰动地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神东矿区为试验区,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和热惯量法,对矿区地表土壤湿度进行了反演;同步选取若干地面点按深度分层进行现场实测,与遥感结果进行比对拟合。结果表明,在局部植被盖度较高的区域,遥感结果与不同深度实测结果相关性较差;在植被稀疏的区域,二者相关性较好,其中遥感结果与10cm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对9年低盖度区域的土壤湿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与背景区相比,矿区表层土壤并未发生干化。初步分析认为这与矿井水循环利用和矿区环境治理有关。
马保东吴立新刘英林亚卫
关键词:矿区环境干旱地区土壤湿度MODIS遥感监测
热成像技术在矿山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建筑、医疗、石化、电力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在矿山领域应用很少.本文将热成像技术应用于矿山的安全检测,通过对辽宁铁法大明煤矿矸石山、抚顺西露天煤矿边坡以及鞍山矿业公司所辖的尾矿库的热成像检测试验,表...
刘善军吴立新彭盛飞徐忠印刘纯波
关键词:矿山灾害红外热成像煤矿边坡
文献传递
成兰铁路龙门山隧道工程区三维地学模拟与可视分析研究
成兰铁路地处我国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线路所在区域山势巍峨,河谷深切,地势险峻,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线路穿越岷江断裂带、西秦岭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三大岩性复杂出露,大地构造复杂,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龙门山隧道工程区位于龙...
郭甲腾江记洲周文辉吴立新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分析防灾减灾
地面实验条件下土壤水分微波辐射特性被引量:1
2015年
为解决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问题,通过C、KU两个波段微波辐射计对不同水分的裸露地表的土壤微波辐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土壤湿度与土壤的微波发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土壤湿度与微波发射率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表面平整时,土壤湿度与土壤微波发射率呈线性负相关,即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土壤微波发射率线性下降。在入射角为30°~50°范围内,无论是垂直还是水平极化,30°入射角时微波对土壤测湿灵敏度最大,表明在入射角30°的水平极化下微波反演土壤水分的效果最好。
高小六刘善军吴立新李琦
关键词: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微波辐射计
强震前热红外异常识别方法与定量分析模型被引量:16
2008年
为获取与构造活动有关的卫星热红外异常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基准场的震前热红外遥感定量分析模型与异常识别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校正、云检测等处理后,根据研究区内不同时相遥感图像像元的亮温值与空间平均值之差及其时间域平均值与标准差,计算热红外异常图像像元的异常指数,提出了异常识别方法;进而计算当前热红外异常图像各像元亮温值与序列遥感图像的多年平均亮温之差,建立异常定量分析模型.利用多年热红外遥感资料建立目标区的参考基准场,并采用此异常识别方法与定量分析模型,分析了1998年张北Ms6.2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月5日沿张家口-渤海断裂出现异常,1月8日异常面积达到最大,为64.7万km2,最高增温幅度达到9 K,11日异常消失.
李金平吴立新刘善军马保东
关键词:热红外异常
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被引量:4
2009年
从卫星红外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异常信息,是地震红外遥感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为消除遥感影像中的复杂背景影响以及实现红外异常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场的地震红外异常分析技术(IAARF),其核心是利用已有的多年同期红外遥感资料建立研究区的两个基准场,即异常识别基准场和异常提取基准场。文中设计了异常分析技术流程,提出了异常识别方法和异常定量提取模型。并以1998年张北MS 6.2地震为例,采用1995-1998年的90景NOAA/AVHRR影像进行了应用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AARF技术是有效的,可望用于卫星红外遥感异常的日常监测与分析预警工作中。
吴立新李金平刘善军
关键词:地震遥感遥感-岩石力学
基于SDOG-ESSG的全球DEM三维连续可视化
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arth System Spatial Gird,ESSG)是一种面向地球系统科学的全球三维空间格网,即可作为一种的空间框架,也可作为三维建模与数值模拟的工具。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pheroid...
贾永基余接情吴立新杨宜舟
基于区调草图的地质体隐式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随着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以及数字地球等概念的提出,地质图的含义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纸质地质图,而是能够更加具体形象表现区域地质情况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空间分析与数值模拟,以及建模过程中多...
郭甲腾周文辉吴立新李超岭
关键词:三维地学模拟隐式曲面区域地质调查
基于钻孔雷达和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数字钻孔成像与钻孔地质雷达技术,开展了以高速交通工程线路经过区域地质为对象的动态勘察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钻孔雷达和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方法,并给出了动态勘察技术的定义、操作流程。通过对钻孔雷达数据与数字摄像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解译结果有许多相关性,可互为补充,钻孔图像中的结构特征与雷达图像中目标特征能够建立起直观的对应关系,为目标体解译创造了条件。并通过工程实践证明,基于钻孔雷达与数字摄像的动态勘察技术能较好地反映测试地区岩土体的形态特征,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钟声王川婴吴立新唐新建王清远
关键词:钻孔雷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