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作品数:439 被引量:4,946H指数:34
相关作者:刘浩温海明丁慧彦张盼娟丁连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0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9篇天文地球
  • 10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5篇农业科学
  • 39篇自动化与计算...
  • 34篇经济管理
  • 18篇水利工程
  • 16篇生物学
  • 12篇建筑科学
  • 11篇政治法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理学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4篇矿业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社会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4篇灾害
  • 38篇地震
  • 31篇土壤
  • 31篇气候
  • 26篇自然灾害
  • 24篇干旱
  • 20篇降水
  • 19篇遥感
  • 18篇气候变化
  • 18篇风险评估
  • 16篇植被
  • 14篇应急
  • 14篇流域
  • 13篇水分
  • 13篇网络
  • 13篇MODIS
  • 10篇极端降水
  • 9篇GIS
  • 7篇地质
  • 7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438篇北京师范大学
  • 34篇东北大学
  • 3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山大学
  • 1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教育部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
  • 7篇防灾科技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7篇吉林师范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财产...
  • 6篇兰州大学
  • 6篇河南省科学院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人民武装...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41篇史培军
  • 35篇吴立新
  • 33篇张强
  • 21篇张强
  • 19篇刘连友
  • 18篇李京
  • 17篇武建军
  • 16篇方伟华
  • 15篇严平
  • 13篇蒋卫国
  • 13篇胡霞
  • 12篇李双双
  • 12篇刘善军
  • 11篇杨赛霓
  • 11篇顾西辉
  • 11篇陈晋
  • 10篇马玉凤
  • 10篇徐伟
  • 10篇赵晗萍
  • 9篇刘宪锋

传媒

  • 2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9篇灾害学
  • 13篇地理学报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减灾
  • 1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0篇中国安全科学...
  • 8篇地理研究
  • 8篇自然资源学报
  • 7篇生态学报
  • 7篇中国沙漠
  • 7篇东北大学学报...
  • 7篇地理科学
  • 7篇保险研究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地理与地理信...
  • 6篇地球信息科学...
  • 5篇科技导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遥感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4篇2019
  • 16篇2018
  • 41篇2017
  • 44篇2016
  • 49篇2015
  • 49篇2014
  • 39篇2013
  • 41篇2012
  • 37篇2011
  • 37篇2010
  • 21篇2009
  • 24篇2008
  • 7篇2007
4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点1957-2014年日降水数据,基于超阈值(POT)的极端降水事件抽样、变异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量级、频率和发生时间及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级存在显著变异特征,但不存在显著趋势变化;极端降水频率呈逐年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表明黄河流域发生极端降水的次数增加,但降水量减少;黄河流域南部极端降水发生时间有推迟的趋势.该流域夏季温度存在显著变异特征,变异时间大部分在1980年以后,大部分站点的夏季温度呈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对极端降水的频率有重要的正相关影响;流域西北部极端降水频率在夏季温度转折点后有明显增高趋势,流域内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发生时间在夏季温度转折前后都呈上升趋势.
杨沛羽张强张强史培军顾西辉
关键词:极端降水夏季温度黄河流域
京津冀都市圈格网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气候变化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都市圈的洪涝灾害,准确的评估都市圈的风险等级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文根据所选取的14个评价指标,以格网尺度(1 km×1 km)为评价单元,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洪涝灾害进行了风险等级评价,并采用历史洪水和人员伤亡点位数据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大致以北京市为中心,呈"花瓣状"的空间分布格局;此外,量化了京津冀都市圈152个区县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与IPCC AR5方法相比,模糊综合评价法可降低风险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能够获得客观的风险评价结果。
王光朋刘连友胡子瑛
关键词:洪涝灾害模糊综合评价法京津冀都市圈
内蒙古孔兑区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段的风水交互侵蚀动力过程被引量:16
2013年
本文选择内蒙古十大孔兑区的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段的观测小区开展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气象观测、径流小区观测、地形测量和遥感监测等手段,应用"3S"技术,分析了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风水交互侵蚀的过程及其侵蚀产沙贡献率。研究得出:(1)在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以风水两营力作用下的侵蚀量作为衡量该区侵蚀力大小的指标,在2010年,风力侵蚀量与水力侵蚀量之比约为1.8∶1。在147 794m2观测小区里,风水交互作用下侵蚀率为0.1kg.m-2。(2)风季,风力的搬运作用为观测区形成的风水交互小系统提供了输入,雨季,洪水的侵蚀作用为系统进行了输出,通过沉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循环作用,对系统的输入物质进行再分配后输出系统。(3)在1998—2010年的少风多雨时期,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东岸稳定,西岸的凸岸变窄、凹岸拓宽,摆幅变大,河岸沙丘后退,切沟不断发育,水力作用在风水交互侵蚀中贡献突显。
马玉凤严平李双权
关键词:动力过程
内蒙古孔兑区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段的风水交互侵蚀动力过程
本文选择内蒙古十大孔兑区的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段的观测小区开展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气象观测、径流小区观测、地形测量和遥感监测等手段,应用“ 3S”技术,分析了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风水交互侵蚀的过程及其侵蚀产沙贡献率.研究得出...
马玉凤严平李双权
关键词:动力过程
人类福祉研究进展——基于可持续科学视角被引量:65
2016年
人类福祉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一并成为可持续科学的核心概念,发展迅速。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指标无法恰当地评估人类福祉,经济发展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手段,而提高人类福祉才是其核心所在。人类福祉研究为评估个人福祉和国家社会的群体福祉提供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服务于政府决策。自2005年联合国组织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明确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以来,人类福祉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可持续科学的视角对人类福祉开展研究。与国际同行的工作相比,我国人类福祉研究集中于可持续科学视角下对福祉的定量化评估,而各学科之间,尤其是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回顾了人类福祉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可持续科学视角下的新进展,具体包括:客观福祉,主观福祉,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最后,讨论了人类福祉研究的主要议题,以及我国人类福祉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黄甘霖姜亚琼刘志锋聂梅刘阳李经纬鲍宇阳王玉海邬建国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构建及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格局被引量:19
2020年
旱灾是一种致灾因子与成害机理均非常复杂的自然灾害,也是目前对其检测与风险防御最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种类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的变化逐渐趋于非平稳化,水文气象序列的非平稳性已有广泛研究,但在干旱检测指标中却鲜有考虑。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非平稳性理论,构建非平稳性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SPEI)并进行适用性评价,利用NSPEI评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气象干旱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非平稳性站点集中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三角地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NSPEI拟合最优的站点占中国气象站点的88%(2177个站点)。②SPEI对温度较为敏感,在评估未来干旱变化时会高估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性,而NSPEI能够克服这一弱点,较SPEI可更好的检测中国气象干旱,且能很好的刻画中国未来干旱变化。③低、高排放情景下中国北方干旱加剧,南方呈湿润化趋势;中排放情景下中国北方湿润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南方则呈干旱化。基于NSPEI干旱检测结果,中高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极端干湿历时与发生频率均呈增加趋势。
温庆志孙鹏张强张强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中国北方典型沙尘天气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根据API、风速、风向及相关气象数据初步研究了中国北方两次典型沙尘天气的天气特征。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极大风速大于7.2m.s-1的气象站占88%。2005年4月27日极大风速超过17.2m.s-1的气象站有31个,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为西西北,28日达到81个,风向为北风,极大风速高值区由内蒙古中东部向东北方向迅速扩大。2007年3月30日极大风速超过17.2m.s-1的气象站有57个,31日达到68个,风向均为西西北,极大风速高值区分布较为稳定。受沙尘暴影响的地区API显著升高。2005年4月28日呼和浩特、大同、北京3个城市的API分别为418、500、500。2007年3月31日呼和浩特、赤峰、大同3个城市的API分别为500、500、423。对PM10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沙尘暴期间,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与风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速越高的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越大。
吕艳丽刘连友屈志强胡霞
关键词:风向APIPM10沙尘相关系数
京津冀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风险因素被引量:87
2016年
为分析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2013年典型污染事件中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因素,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数据和京津冀地区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成果,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对PM_(2.5)污染的热点区域进行了划分;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PM_(2.5)污染风险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京津冀6个城市中,在PM_(2.5)污染事件统计上存在保定—廊坊—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的污染顺序.PM_(2.5)污染在空间上呈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一线的带状分布特征,在单次污染事件中,城市间的PM_(2.5)污染存在空间运移关系.空间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主要分为5个热点聚集区,其中3个高值区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中部,面积分别为5.31×104、10.26×10~4、5.04×10~4km^2.在8个污染风险因子中,污染企业总数(影响力为0.97,下同)、降水量(0.93)、地形坡度(0.89)对PM_(2.5)污染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风险因子;其他风险因子影响力排序依次为人口数量(0.60)、降水量大于0.1 mm的降水日数(0.57)、地表覆盖类型(0.52)、年均相对湿度(0.51)、年均风速(0.33),但风险因子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排放,其次,气象要素中的年降水量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坡度也是影响PM_(2.5)污染特征的重要风险因子.
周磊武建军贾瑞静梁念张凤英倪永刘明
关键词:PM2.5京津冀
区域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研究--以湖南省晚稻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是对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空间分异规律的综合表达,是有效防范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促进种植业保险专业化与精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区域划分理论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精算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的逻辑框架,并在该框架指导下围绕湖南省晚稻开展了案例研究工作。通过定量风险评估、费率厘定与多要素区划方法,最终形成了研究区晚稻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方案,将湖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区(南部山地丘陵高风险区、中部山地丘陵中风险区、北部平原湖区中风险区、西南山地中风险区和东部平原丘陵低风险区),15个二级区(每个区域分为高、中、低费率三个类型区)。研究成果为我国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的综合区划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种植业灾害风险防范与保险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王季薇王俊叶涛刘婧张兴明史培军
关键词:种植业保险费率厘定区划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进展与高原隆升和环境变化
<正>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演化以及中亚和东亚地区现代地貌和气候发育的关键。本次报告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近30多年来晚新生代磁性地层和气候、构造方面工作的总结,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
方小敏李吉均宋春晖潘保田马玉贞颜茂都
文献传递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