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作品数:173 被引量:742H指数:13
相关作者:博庆丽赵奇红胡安拉方东生罗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2篇医药卫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营养
  • 18篇膳食
  • 17篇孕期
  • 15篇肥胖
  • 13篇代谢
  • 13篇妊娠
  • 12篇小鼠
  • 11篇脂肪
  • 11篇妊娠期
  • 10篇孕妇
  • 10篇孕期增重
  • 10篇酒精
  • 10篇儿童
  • 9篇蛋白
  • 9篇新生儿
  • 9篇血压
  • 9篇细胞
  • 9篇酒精性
  • 8篇食品
  • 7篇学龄

机构

  • 164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合肥市妇幼保...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安徽省疾病预...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遵义医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安徽省妇幼保...
  • 3篇六安市疾病预...
  • 2篇合肥市妇幼保...
  • 2篇马鞍山市疾病...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合肥市卫生监...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61篇李李
  • 37篇胡传来
  • 31篇王素芳
  • 26篇博庆丽
  • 23篇赵奇红
  • 20篇胡纯秋
  • 17篇刘开永
  • 15篇高永清
  • 15篇阮亮
  • 13篇张丹
  • 12篇叶逵
  • 10篇胡安拉
  • 10篇李毅
  • 9篇沈莹
  • 9篇杜秋菊
  • 9篇邵子瑜
  • 8篇陈文军
  • 8篇赵存喜
  • 8篇王国秀
  • 7篇何修界

传媒

  • 2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营养学报
  • 1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0篇中国学校卫生
  • 9篇中国妇幼保健
  • 9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国健康教育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年份

  • 11篇2023
  • 11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8篇2015
  • 7篇2014
  • 16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肥市八所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评价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评价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合肥市 8所幼儿园的 173 1名中、大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 ,以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 ,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评价 ,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结果】 合肥市 3~ 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高于相应的WHO推荐的全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参考值 ,Z评分分布表明173 1名学龄前儿童总的生长迟缓率为 1.2 % ,低体重率为 0 .6% ,消瘦率为 0 .3 % ,超重率为 8.5 % ,肥胖率为 6.3 % ,贫血患病率为 12 .3 %。 【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但超重、肥胖和贫血的患病率较高 ,急需在这方面进行营养干预和指导。
王素芳高永清李李方东生秦树阳赵奇红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营养生长发育贫血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血脂异常关系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构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 diets,LCDs)依从性得分并研究LCDs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基于安徽六安地区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膳食测量采用食物频度问卷。通过计算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亚型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构建LCDs得分。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定义血脂异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调整体质指数(BMI)等协变量后,与最低四分位相比,植物性LCD得分最高四分位者血脂异常罹患风险降低了34%(OR=0.66, 95%CI:0.51-0.87, P=0.008);健康LCD与血脂异常风险OR为0.62(95%CI:0.48-0.79, P<0.001);而总LCD、动物性及不健康LCDs似乎与血脂异常无关(P均大于0.05);替代分析显示:用占5%供能比的植物蛋白质代替等能量的碳水化合物,罹患血脂异常风险降低了24%(OR=0.76, 95%CI:0.61-0.94)。结论 植物性LCD或健康LCD,或用植物蛋白质替代碳水化合物与血脂异常罹患风险降低有关。[营养学报,2022,44(5):442-448]
杨虎曹承松解少煜曹洪娟李修德杨万水
关键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血脂异常
基于ACSL Math建立依地普仑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ACSL Math初步建立依地普仑在人体的血流限速生理模型,并进行不同给药剂量间的外推,评估药物的体内特征。方法运用ACSL专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并将预测值和文献值比较。结果预测值和文献值的相关性良好,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结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依地普仑在人体的血药时间过程,但模型仍需进一步优化和修订。
蒋智钢罗显阳许洁王海燕刘开永
关键词:西酞普兰药代动力学计算机模拟
大学生出生至成年体质指数变化对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出生至成年体质指数(BMI)变化对大学生血压的影响。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进行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情况、家庭情况、饮食习惯、健康相关行为、膳食史等资料。测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血压,根据身高、体重数据计算BMI值。用统计软件分析出生体重、现在BMI值差异、出生至成年BMI变化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收缩压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收缩压和舒张压随着BMI值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正常出生体重、现在BMI值正常组血压值为对照,低出生体重现在BMI值低组、正常出生体重现在BMI值低组、正常出生体重现在超重或肥胖组、出生巨大儿现在超重或肥胖组4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出生体重现在超重或肥胖组和出生巨大儿现在超重或肥胖2组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Logistic回归分析,在综合考虑性别、出生体重、现在BMI值、出生至成年BMI变化、高血压家族史的情况下,BMI值对血压的影响更大。随着BMI值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结论出生巨大儿成年超重或肥胖,血压值较高,且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出生至成年BMI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综合考虑性别、出生体重、现在BMI值、出生至成年BMI变化、高血压家族史的情况下,现在BMI值对血压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余婷李李博庆丽韩艳萍穆敏杜秋菊王缨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血压肥胖症
合肥市≥30岁人群维生素D营养水平及影响因素
2021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30岁人群维生素D营养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7月—2020年9月以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健康检查中心249例≥3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胆固醇、白蛋白、直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一般人口学资料。结果合肥市≥30岁人群血清25(OH)D水平M(P25,P75)为51.76(40.66,71.97)nmol/L,维生素D缺乏107人(43.0%),不足96人(38.5%),充足46人(18.5%)。年龄增加,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增加(P<0.01);每天吸烟数量和每周饮酒次数增加,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增加(均P<0.05);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人群胆固醇含量比维生素D充足人群低(P<0.01)。结论合肥市≥30岁人群维生素D平均水平较低,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较普遍,高频率吸烟或饮酒以及低胆固醇是造成该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
王德法孙玉王晓宇王惠惠曾藜胡纯秋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
国内外铁强化管理比较研究
2012年
铁缺乏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各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针对铁缺乏现状,各国制定了一系列铁强化的政策和法规,以改善缺铁性贫血以及铁缺乏相关疾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和部分国家食品铁强化法律法规体系、铁强化剂、铁强化食物载体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今后我国铁强化政策的修订提供参考。
李湖中韩军花王素芳严卫星
关键词:铁缺乏铁强化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扑热息痛的人体血药浓度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扑热息痛在大鼠体内的血流限速生理模型,预测其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方法: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大鼠、人的生理参数,结合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代入人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经时变化,并与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推广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1个五室血流限速模型,预测值与文献报道值相关性良好。结论: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扑热息痛在大鼠的药时过程,但模型外推至人还需要进一步对模型结构和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
罗显阳蒋智钢刘开永许洁高瑞萍韩岩岩
关键词:扑热息痛
健康教育干预对妇女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干预对妇女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选择合肥市某妇幼保健站进行体检的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入选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施加3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基线于妇女产后42天时建立,以自编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基线信息,随后对观察对象随访1年。产后体重恢复情况分别于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测量5次,计算各时点体重与孕前、基线体重的差值。随访期间填写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每个随访时点上的体重减少值大于对照组,与基线比各时点体重减少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各阶段干预组体重滞留值均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产后1年体重滞留为(2.68±4.30)kg,肥胖率是18.7%;对照组体重滞留是(3.17±4.19)kg,肥胖率为25.4%。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妇健康知识水平。结论:本研究发现干预在减少产后妇女体重滞留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建议制定更加全面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干预效应。
胡彦韩露胡传来邵子瑜阮仁之李李
关键词:干预健康教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与糖脂代谢被引量:1
2012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是一种介导多种细胞能量代谢和核激素受体的重要因子。PGC-1α可能影响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表达,调节骨骼肌葡萄糖的代谢;PGC-1α调节糖异生关键酶的表达,可导致葡萄糖输出的增加以及维持空腹血糖的稳定;肝糖的输出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与PGC-1α的表达密不可分;PGC-1α可调节脂质代谢,诱导脂肪细胞分化。通过对PGC-1α与葡萄糖代谢、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分化关系的描述,揭示PGC-1α在代谢性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制中的重要意义。
唐芸蒋建华
关键词:PGC-1Α糖代谢脂代谢
大学新生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分析其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319名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4种膳食模式:I(摄入较多的汉堡包及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坚果类、零食、可乐、雪碧、咖啡、糖类)、Ⅱ(摄入较多的猪肉、羊肉、牛肉、禽肉、动物肝脏、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坚果类)、Ⅲ(摄入较多新鲜水果、鸡蛋、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坚果类)、Ⅳ(摄入较多的粮谷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猪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其膳食模式的因素:(1)男生膳食模式I、Ⅱ与居住地点(OR=1.67,95%CI:0.87。3.19;OR=1.51,95%C1:0.79~2.88)、就餐地点(OR=1.63,95%CI:1.03~2.59;OR-=1.83,95%C1:1.04~3.23)、母亲的文化程度(OR=2.52,95%CI.1.07~5.95;DR:3.38,95%CI:1.50~7.63)、家庭经济状况(OR=2.24,95%CI:1.30~3.88;OR=3.06,95%CI:1.77—5.29)、被动吸烟(OR=I.80,95% CI:0.70-4.59:OR:1.83,95%CI-0.75~4.45)呈正相关。膳食模式Ⅲ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OR=0.56,95%CI:0.17~1.79);膳食模式Ⅳ和就餐地点呈正相关(OR=1.83,95%CI:1.04~3.23),但是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OR=0.56,95%CI:0.17~1.79)。(2)女生与男生相比,膳食模式I和居住地点、就餐地点关系不大;而对于膳食模式Ⅱ、Ⅲ来说,被动吸烟对女生影响也不大。结论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受社会人口统计学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
王素芳穆敏赵艳李湖中方炎福王海林李李胡传来
关键词:膳食模式大学新生影响因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