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92 被引量:2,625H指数:30
相关作者:陈昕赵会娟杨旸刘志聪黄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经济管理
  • 15篇天文地球
  • 13篇建筑科学
  • 8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1篇生态
  • 21篇生态系统
  • 15篇生态系统服务
  • 15篇城市
  • 8篇源地
  • 8篇生态安全
  • 7篇景观
  • 7篇廊道
  • 6篇生态廊道
  • 6篇网络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城市化
  • 4篇新区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生态风险
  • 4篇能值
  • 4篇能值分析
  • 4篇农业
  • 4篇小波

机构

  • 92篇北京大学
  • 7篇深圳市规划国...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国土资源
  • 2篇广东省科学院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台南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2篇彭建
  • 31篇吴健生
  • 24篇刘焱序
  • 15篇王仰麟
  • 9篇黄秀兰
  • 6篇高阳
  • 6篇冯喆
  • 5篇彭子凤
  • 5篇陈昕
  • 4篇张小飞
  • 4篇李双成
  • 4篇赵会娟
  • 3篇宋治清
  • 3篇王宏亮
  • 3篇李慧蕾
  • 3篇潘雅婧
  • 3篇刘志聪
  • 3篇杨卓翔
  • 3篇吕慧玲
  • 3篇杨旸

传媒

  • 21篇生态学报
  • 10篇地理科学进展
  • 8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学报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热带地理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地理学核心问...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7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重金属全量监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1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壤环境问题,特别是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逐渐成为环境科学界研究热点。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常用的土壤重金属全量监测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对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异位监测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高光谱分析技术、环境磁学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原位监测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重金属全量监测方法中,异位监测测量精度经历了从mg·L-1到μg·L-1再到ng·L-1的发展历程,且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人机友好交互、虚拟现实、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的巨大进步,势必会朝着自动化、低成本以及更高的精度方向发展;原位监测中,环境磁学技术只能针对某类土壤中某种重金属达到ppm的测量精度,高光谱技术、生物技术依旧处于大面积估产、实验室模拟阶段,其关键问题是推广性差,为了满足研究需求,该法势必朝着高普适性,高推广性方向发展。
吴健生宋静郑茂坤谢婧李俊杰黄秀兰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
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被引量:2
2022年
稳定、协调、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维持区域自然生命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面临生态系统所受的人为与自然干扰,有必要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揭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性提升路径。现有研究多叠加所有生态系统服务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未能面向区域生态问题或生态需求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整合。研究提出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框架,考虑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生态保护目标,选取代表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生境维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洪水缓解、热带气旋缓解),基于不同典型浓度路径情景评估2018-2035年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结果表明,2018-2035年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尽管有所退化、空间异质性强。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的情景模拟表明,面向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佛山市和江门市,以及粤西和粤东地区的湛江市、茂名市和揭阳市;面向水资源安全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中山市和江门市,以及粤西与粤东地区的茂名市、揭阳市和江门市;面向自然灾害防范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与江门市、粤西与粤东地区的茂名市、湛江市和揭阳市,是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防范的关键区域。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应对策略应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应加强对生态用地尤其是红树林的保护及恢复,应对流域进行分级管控,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应积极采取气候变化相关干预政策,优选低资源消耗低生态影响的绿色�
张子墨姜虹徐子涵丹宇卓叶玉瑶彭建
关键词:情景模拟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安全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24
2017年
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利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2.5浓度数据,选取类型水平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PLAND),边缘密度(ED),以及景观水平的蔓延度(CONTAG),斑块数量(NP)和斑块平均面积(AREA_MN)共5个景观指数,并结合道路长度、餐饮点分布数量、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PM2.5浓度的因子,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深圳市土地利用和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中,植被对PM2.5浓度的削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中,组成特征(PLAND)和结构特征(ED)对PM2.5浓度的影响显著;3)城市整体景观中,景观水平的破碎度与PM2.5浓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对景观生态学中过程–格局相互作用的认识,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景观格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监测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借助景观指数估算PM2.5浓度的方法。
谢舞丹吴健生
关键词:土地利用PM2.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分区被引量:42
2017年
生态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持生态可持续性.目前生态功能分区的框架复杂多样,但对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生态系统服务簇可以识别多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交互作用,并依据簇的特征对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定量评估了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以旗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得到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功能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分布整体上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的格局;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存在权衡关系,支持服务和调节服务存在协同关系;依据聚类结果将内蒙古自治区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西部荒漠生态脆弱区、中部草原水土保持区、东部草原牧业盈余区、东部森林生态均衡区.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概念,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为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李慧蕾彭建胡熠娜武文欢
关键词:SOFM神经网络生态功能分区
基于“退化压力-供给状态-修复潜力”框架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被引量:27
2020年
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状态、城市化的生态系统压力以及经济发展支撑生态修复的潜力,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提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融合的空间途径,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与协同治理。基于"退化压力-供给状态-修复潜力"框架,系统评估珠江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与潜力,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压力指标在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形成连片的高值区并逐渐向外部肇庆市、惠州市、江门市的中心城区辐射;供给指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低值区与高值区之间缺乏自然过渡;潜力指标高值区主要位于各市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出五大类型区,其中生态优先修复区(压力高-供给低-潜力低)位于广佛都市圈的交界地带,东莞市,珠海市与中山市的中心城区,占珠江三角洲土地总面积9.39%,亟待整合生态修复专项经费开展区际协同治理;生态治理调控区(压力低-供给低-潜力低)主要位于广州市的南沙区,佛山市、中山市与珠海市的非中心城区,占比12.98%,区域经济发展需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生态自主修复区(压力高-供给低-潜力高)主要位于深圳市的宝安区、南山区与福田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以及佛山市的禅城区,占比3.24%,应坚持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力度。研究结果明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将为生态修复工程的系统布局提供空间决策指引。
丹宇卓彭建彭建徐子涵毛祺董建权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管理分区——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20
2020年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并对生态管理单元实行分区管控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针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从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2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对2017年深圳市666个社区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依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不同社区生态管理单元,并提出生态分区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便于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整体评价。(2)2017年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583.96亿元,最高值为大鹏新区的160.25亿元,最低值为福田区的13.24亿元。(3)将深圳市666个社区单元划分为4类城市生态管理分区,并采用差异化的分区管控措施,表明有效的城市生态管理分区能够兼顾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实现功能效益的最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和生态治理差异化管控提供借鉴。
王宏亮王宏亮王振宇沙威王振宇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生态分区
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4
2015年
作为沟通自然景观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景观功能一直以来都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多功能景观通过对自然景观功能赋予人类价值评判,与土地利用决策紧密相关,已成为当前景观功能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多学科景观综合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在系统梳理多功能景观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其与景观多功能性、生态系统服务及多功能农业的概念异同;并从景观多功能性评价、多功能景观空间识别、多功能景观规划与管理等3个方面,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研究的进展及其主要不足;最后,展望了当前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多功能景观权衡机理解析、多功能景观区域类型识别、多功能景观尺度与划区效应评估、多功能景观动态预测及情景模拟。
彭建吕慧玲刘焱序陈昕胡晓旭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生态功能分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16
2016年
生态功能分区综合反映了区域自然生态功能的特征差异,是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差异化管治的重要依据。针对以往生态功能分区分析框架复杂多样、权重设定人为主观等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从基底要素-干扰结构-主导服务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依次进行流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基底要素分区、干扰结构分区和生态功能综合分区,最终将大理州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和10个生态功能亚区。不同要素分区对比结果表明,大理州生态功能综合分区主要受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制约,二者重叠率达79.98%。本研究基于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框架,系统刻画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空间差异,为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方法指引。
彭建胡熠娜吕慧玲郦天昳陈昕
关键词:SOFM网络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69
2017年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诱发生态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福祉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沟通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桥梁,目前被视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人类福祉提升的关键环节。在系统梳理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增长边界、生态网络、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控制线等概念内涵异同的基础上,从热点区域、生态源地指标筛选、生态阻力面设置与修正、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阐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近今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同时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点方向,即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阈值设定、有效性评价、多尺度关联和生态过程耦合等四个方面。
彭建赵会娟刘焱序吴健生
关键词:生态廊道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的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被引量:214
2017年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与景观连通性三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云浮市生态源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6.47%,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山林地。云浮市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08.87 km,其中景观廊道总长度为315.58 km,组团廊道总长度为193.29 km,呈环状辐射分布于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山区地带。全市16个自然保护区基本都位于生态源地范围内。构建的"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引相关空间规划。
陈昕彭建刘焱序杨旸李贵才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