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 作品数:2,269 被引量:16,974H指数:53
- 相关作者:白中科吴克宁周伟曹银贵付梅臣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土地复垦科学研究基本问题商榷
- 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学科基础极其重要。在进行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中,往往容易忽略一些基本的问题,而使土地复垦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监测监管等研究的结果失真甚至陷入泥潭难以自拔。究其原因:(1)尚...
- 白中科
- 耕地的弹性变形理论及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为背景,引入弹性力学理论,探究了耕地的系统特征及其弹性变化理论,并以中国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表明:(1)耕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决定了其弹性特征,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弹性变化具阶段性;(2)应用耕地弹性变形判别系数和判断规则对各省份分析后认为,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陕西、北京、广东、广西等地维持长期耕地系统稳定性难度大,而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后备资源丰富省区则可保持较高的系统稳定性;(3)2010年、2056年为我国耕地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时间节点。研究有助于警示我国应强化耕地资源量质保护和空间管制,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
- 赵华甫屈雪冰冯新伟吴克宁黄勤
-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变化弹性力学耕地占补平衡
- 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最终得出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手段,最终可以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文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提供方法借鉴。
- 刘园秋吴克宁赵华甫汤怀志许妍
-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素分析——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是乡村重构的重要依据,也是乡村地理学重点的研究内容之一。从规模、密度、形状的组合类型角度出发,利用几何平均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以五常市北部地区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综合考虑了单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呈西高东低,密度分布呈“大散居,小集聚”和“星团式”,形状指数大小呈空间条带分布,主要受坡度、交通主干道、中心城镇影响作用。研究区内越是靠近水源、中心城镇、交通主干道的农村居民点规模越大、密度越高、形状越是多变,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低,但形状较规则。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受经济区位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且任意两两因素具有显著非线性增强作用,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征显著。
- 何翔宇宋恒飞吴克宁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环境因素
-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2
- 2024年
- 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改变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索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有助于区域土地低碳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转移视角,采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方法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特征,评估了碳排放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并借助改进的Kaya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的转入是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引起碳排放量增加15844.36万t;耕地、草地向林地、水域的转变促进了地区固碳能力的提升。(2)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向中心进一步聚集的趋势,并且东-西向聚集趋势大于南-北向。(3)京津冀地区整体碳排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呈向好趋势发展,但大部分地区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失衡现象,地区间碳生产力差异逐渐增大。(4)经济水平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最显著因素,单位GDP用地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是促进低碳土地利用的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是促进地区减碳的重要途径。
- 陈靖松张建军李金龙李山
- 关键词: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
-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被引量:157
- 2019年
- 土壤质地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严重影响土壤的持水、通气等特性,研究统一土壤质地分类制意义重大。针对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制混用的现象,文章在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土粒分级标准,比较四种土壤质地分类制的特点,回顾第二次土壤普查初期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制,后期采用国际制的基础上,重点对比了我国的国标、各部门行标或规范等所运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标准。研究发现我国目前还没有普遍采用统一的土壤质地分类系统。土壤质地分类推荐采用美国制。
- 吴克宁赵瑞
-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评价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石家庄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6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3616hm2/人下降到2006年的0.3227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4893hm2/人增加到4.690hm2/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水平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出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不高。
- 伴晓淼温洪艳宋保华赵真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 2000-2007年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本文以中国东部地区10省市8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2000-200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人口承载、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经济产出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最大,其他东部9省市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趋势类似,变化相对平缓。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均值的标准差最大,海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的标准差起伏最大。③多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分布在0.1000~0.2000之间。④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72个城市通过了规定条件的检验。
- 周伟曹银贵乔陆印
-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土地复垦方案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为全面了解项目复垦现状,有效管理土地复垦相关资料,解决目前由于土地复垦监管对象纷繁复杂,监管内容信息量巨大,同时复垦管理机构也不健全,配备人员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够导致的土地复垦监管工作开展不利的问题,该文...
- 许静雯白中科张继栋
- 关键词:土地复垦查询
- 文献传递
- 大型露天煤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主要人为影响因素
- 露天开采破坏了土地表层的土壤和植被,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矿区的土地复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基于1992-2015年16期的遥感数据计算了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区以及区内四个排土场的植被指数(Ⅵ)和植被覆盖度(VFC...
- 张敏王金满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采矿活动土地复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