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作品数:7,664 被引量:24,387H指数:41
相关作者:吴旭干黄倢吕利群杨东方张利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48篇期刊文章
  • 1,923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5,007篇农业科学
  • 1,331篇生物学
  • 66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8篇医药卫生
  • 17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2篇文化科学
  • 67篇化学工程
  • 66篇经济管理
  • 66篇天文地球
  • 65篇理学
  • 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篇建筑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电子电信
  • 4篇政治法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93篇基因
  • 688篇养殖
  • 426篇对虾
  • 307篇克隆
  • 292篇幼鱼
  • 292篇细胞
  • 277篇免疫
  • 249篇蛋白
  • 248篇饲料
  • 237篇罗非鱼
  • 235篇微卫星
  • 224篇凡纳滨对虾
  • 214篇群落
  • 213篇盐度
  • 198篇草鱼
  • 184篇中华绒螯
  • 184篇中华绒螯蟹
  • 184篇绒螯蟹
  • 184篇水产
  • 179篇水质

机构

  • 7,473篇上海海洋大学
  • 9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649篇中国水产科学...
  • 48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8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18篇中国水产科学...
  • 20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6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2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3篇中国海洋大学
  • 98篇山东省海洋资...
  • 97篇浙江万里学院
  • 83篇南京农业大学
  • 78篇国家海洋局
  • 77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江苏省海洋水...
  • 58篇国家海洋局第...
  • 48篇山东省海洋水...

作者

  • 204篇何培民
  • 176篇区又君
  • 160篇李家乐
  • 153篇李加儿
  • 143篇成永旭
  • 134篇庄平
  • 120篇冷向军
  • 117篇沈和定
  • 110篇吴旭干
  • 105篇王丽卿
  • 105篇刘其根
  • 104篇章龙珍
  • 104篇潘连德
  • 93篇李小勤
  • 89篇谭洪新
  • 88篇戴习林
  • 81篇张饮江
  • 80篇陈超
  • 77篇吴惠仙
  • 77篇江敏

传媒

  • 51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28篇水产学报
  • 404篇渔业科学进展
  • 298篇中国水产科学
  • 229篇海洋渔业
  • 173篇南方水产科学
  • 144篇广东农业科学
  • 135篇水生生物学报
  • 121篇海洋科学
  • 121篇淡水渔业
  • 98篇海洋与湖沼
  • 91篇大连海洋大学...
  • 91篇2015年中...
  • 90篇基因组学与应...
  • 85篇江苏农业科学
  • 75篇动物学杂志
  • 75篇生态学杂志
  • 68篇安徽农业科学
  • 66篇动物营养学报
  • 66篇水产学杂志

年份

  • 15篇2024
  • 213篇2023
  • 226篇2022
  • 205篇2021
  • 207篇2020
  • 285篇2019
  • 366篇2018
  • 584篇2017
  • 663篇2016
  • 765篇2015
  • 664篇2014
  • 686篇2013
  • 611篇2012
  • 752篇2011
  • 529篇2010
  • 524篇2009
  • 177篇2008
  • 1篇2007
7,6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企鹅珍珠贝α-淀粉酶基因cDNA克隆、序列特征分析及表达研究
潘俐玲黄桂菊成书营王晓宁喻达辉
关键词:企鹅珍珠贝Α-淀粉酶克隆饥饿盐度
'丝藻沙'控制丝状藻藻华的效力和安全性的田间试验
本文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制出控制丝状藻藻华的'攀世丝藻沙'除藻剂,多地数次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攀世丝藻沙'用于稻田和藕田、鱼塘、虾塘、蟹塘、缢蛏塘、水草塘等各种水体中出现的丝状藻藻华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表现出不伤害水草;...
潘连德
关键词:水体环境有害藻华除藻剂
文献传递
盐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Na^+/K^+-ATP酶活力及血清渗透压调节激素浓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检测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催乳素(PRL)浓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银鲳渗透压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鳃NKA酶活力在三种盐度下总体呈先上升后恢复的变化,其最高点为14盐度48h时,且显著高于其它值(P<0.05)。36盐度组的血清GH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盐度变化均使血清IGF-Ⅰ浓度呈现先上升后恢复的变化。14盐度组血清催乳素浓度始终高于其它各盐度组。在低盐度适应(14和25)时,血清GH浓度与NKA酶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盐度适应(36和25)时,血清催乳素浓度与NKA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另外,血清催乳素与IGF-Ⅰ浓度间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证明银鲳幼鱼在适应不同盐度时,鳃NKA酶、生长激素、IGF-Ⅰ和催乳素在渗透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张晨捷彭士明王建钢施兆鸿
关键词:银鲳盐度渗透压调节激素
SSR在猪个体识别及肉产品溯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DNA溯源技术是根据动物个体之间遗传物质DNA序列的差异而进行个体识别并追溯到原产地的一种溯源技术。在试验群体中(11个品种,192个体)检测了24个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计算筛选出11个SSR标记可用于猪肉产品的DNA溯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屠宰场采样进行了溯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筛选的11个SSR标记能区分100个个体,10份组织样品的SSR标记基因型是一一对应的,并且和43号个体基因型匹配。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用于猪个体识别和猪肉产品的溯源。
吴潇宿学峰唐雪明
关键词:SSR标记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探索三黄(黄芪、黄芩、大黄,简称三黄)等中草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1.0%三黄、2.0%三黄、2.0%杜仲三黄(1%杜仲+1%三黄)、2.0%复方一(主要成分为黄芪、霪羊藿、党参、大黄、黄芩等)和2.0%复方二(主要成分为黄芪、杜仲、金银花、白术、黄芩等),饲喂平均体质量为(7.5±0.2)g的凡纳滨对虾42 d,共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存活率均在96.3%以上,且无显著差异(P>0.05);2.0%杜仲三黄组(145.3%)、1.0%三黄组(143.8%)增重率均较对照组(124.5%)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中草药添加组血淋巴非特性异免疫指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其中2.0%杜仲三黄组的血淋巴ALP、PO活力显著提高(P<0.05);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攻毒实验中,1.0%三黄组的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0%杜仲三黄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最高(0.30%),较对照组提高42.86%(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杜仲三黄、1.0%三黄,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其中1.0%三黄可提高虾体抗溶藻弧菌感染的能力,添加2.0%杜仲三黄,可增加虾体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柴仙琦李乃顺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中草药非特异免疫肌肉成分
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在实验室模拟近期海洋酸化水平,对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鱼(Oryzia melastigma)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通过往实验水体中充入一定浓度CO2气体酸化海水。对照组CO2分压为450×10-6,两个处理组CO2浓度分别为1 160×10-6和1 783×10-6,对应的水体pH值分别为8.14,7.85和7.67。将海水青鳉鱼受精卵放入实验水体中至仔鱼孵化出膜,对初孵仔鱼经骨骼染色、显微拍照,挑取了仔鱼头部、躯干及尾部骨骼染色清晰的28个骨骼参数的长度进行了显微软件测量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酸化处理对实验鱼所测量的骨骼长度影响均不显著。因此推测,未来100~200年间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鱼的胚胎及初孵仔鱼的骨骼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王晓杰肖潇李超岳娜
关键词:海洋酸化骨骼发育
1株滩涂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的鉴定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江苏沿海滩涂沉积物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具有反硝化性能的细菌,命名为MD5。通过形态学观察、糖发酵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地位及反硝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钠进行反硝化反应,在初始硝酸盐质量浓度为1 500 mg/L、30℃培养条件下,144 h后培养基中硝酸盐脱除率可达90.1%;在好氧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可使能力测试管中硝酸盐质量浓度下降89.3%。菌株MD5的形态学、糖发酵结果与盐单胞菌一致,且基因序列与盐单胞属(Halomonas)细菌Halomonas sp.IW11-1(AB305262.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表明菌株MD5为1株盐单胞属细菌。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MD5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反硝化能力,对海洋沉积物脱氮具有一定的意义。
沈辉万夕和蒋葛黎慧乔毅孙瑞健王李宝凌云史文军何培民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盐单胞菌脱氮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被引量:8
2016年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朱美贵杨刚张涛赵峰彭欣悦闫光松庄平
关键词:长江口摄食习性
西伯利亚鲟β-actin基因cDNA全长克隆、序列分析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β-act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西伯利亚鲟β-actin基因cDNA全长1322bp,其包括的137bp的5′端非翻译区,57bp的3′端非翻译区和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的1128bp开放阅读框。与其他物种比对,该基因具极高的保守性。同时也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西伯利亚鲟Sox2基因的同源保守区,该序列长768bp,编码256个氨基酸,也具较高的保守性,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70%以上。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对Sox2基因在西伯利亚鲟成鱼各组织及胚胎发育各时期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Sox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肾、脑4个组织中表达量差距不大,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达到了肝脏的10.4倍。同时Sox2基因虽在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也具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在受精卵期、囊胚期So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在原肠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和心脏形成期Sox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且在心脏形成期达到最高点。本研究为量化西伯利亚鲟发育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提供了坚实的参照工具,增加了后续试验的可信度,同时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Sox2在侧线神经节分化发育、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施志仪程千千宋佳坤
关键词:Β-ACTINSOX2内参基因
獐子岛邻近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性被引量:2
2018年
根据2015年秋季(10月)和2016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獐子岛养殖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颗粒有机物比例(PCOM,%)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POM与叶绿素a(Chl-a)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悬浮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TPM和POM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76~97.54、2.20~17.20 mg/L,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1.65±9.58)、(6.97±2.08)mg/L。PCOM值的变化范围为8.69%~37.09%,平均值为(22.25±4.18)%。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最大值出现在秋季表层。而POM和PCOM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冬季的值最低。POM与TPM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大部分海域的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春、夏季POM的分布呈现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特点,秋、冬季与之相反;夏季底层显著高于表层(P<0.01),其他季节表、底层无显著差异(P>0.05)。4个季节中,獐子岛海域的POM与Chl-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春季底层和夏季表层的POM与Chl-a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另外,只有夏季表层POM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夏季陆源输入对该海域的悬浮颗粒有机物有显著影响。
李敏张继红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巍马莎马莎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
共7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