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1,003 被引量:6,952H指数:42
相关作者:李长松郑国兴俞连福徐佳奕许永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09篇期刊文章
  • 29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6篇农业科学
  • 202篇生物学
  • 1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天文地球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化学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2篇浮游
  • 130篇浮游动物
  • 115篇长江口
  • 72篇海域
  • 71篇优势种
  • 70篇鱼类
  • 63篇群落
  • 62篇养殖
  • 54篇盐度
  • 43篇黄鱼
  • 42篇渔业
  • 41篇近海
  • 40篇多样性
  • 40篇水域
  • 38篇渔场
  • 28篇群落结构
  • 27篇幼鱼
  • 27篇重金
  • 25篇底栖动物
  • 25篇重金属

机构

  • 1,001篇中国水产科学...
  • 219篇上海海洋大学
  • 48篇上海水产大学
  • 40篇华东师范大学
  • 28篇国家海洋局第...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大连水产学院
  • 18篇厦门大学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国家海洋局
  • 10篇复旦大学
  • 10篇同济大学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7篇上海市环境保...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浙江省海洋水...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66篇徐兆礼
  • 127篇庄平
  • 116篇沈新强
  • 96篇章龙珍
  • 75篇程家骅
  • 62篇张涛
  • 57篇赵峰
  • 55篇冯广朋
  • 54篇王云龙
  • 51篇陈亚瞿
  • 44篇沈盎绿
  • 43篇施兆鸿
  • 40篇黄洪亮
  • 40篇严利平
  • 40篇陈佳杰
  • 39篇石建高
  • 37篇黄晓荣
  • 33篇冯春雷
  • 32篇刘鉴毅
  • 30篇李建生

传媒

  • 147篇海洋渔业
  • 79篇中国水产科学
  • 66篇水产学报
  • 35篇生态学杂志
  • 25篇生态学报
  • 23篇上海水产大学...
  • 22篇现代渔业信息
  • 21篇海洋科学
  • 20篇应用生态学报
  • 17篇海洋环境科学
  • 14篇海洋水产研究
  • 14篇第十一届全国...
  • 1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学会...
  • 13篇2010年中...
  • 10篇应用与环境生...
  • 10篇海洋学报
  • 10篇中国海洋湖沼...
  • 9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7篇2016
  • 21篇2015
  • 22篇2014
  • 44篇2013
  • 37篇2012
  • 133篇2011
  • 94篇2010
  • 132篇2009
  • 107篇2008
  • 112篇2007
  • 101篇2006
  • 79篇2005
  • 72篇2004
  • 23篇2003
  • 1篇2002
1,0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拟长脚(虫戎)数量变化和对环境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1959年和2002年在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四季调查资料,研究结合拟长脚(虫戎)丰度和同步水温资料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和计算最适温度。分析拟长脚(虫戎)(Parathemisto gaudichaudi)的生态类型、空间分布、数量动态以及对变暖趋势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拟长脚平均丰度和出现率都表现为夏秋季较低和冬春季较高。1959年春季平均丰度最高,为1.8ind/m3;1959年秋季平均丰度最低,为0.03ind/m3。1959年春季出现率最高,为62.96%;1959年秋季出现率最低,为6.90%。长江口拟长脚(虫戎)在1959年春季丛生指标最大(7.12),在1959年秋季最小(-1.00)。这说明该种春季在长江口海域有明显的集群性,秋季集群性则不明显。温度是影响拟长脚季节变化和年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长江口海域拟长脚丰度和同步温度资料曲线拟合结果符合YieldDensity模型,最适温度是17.0℃,置信度分析和拟合统计结果均有非常高的置信度。综合拟长脚(虫戎)最适温度和季节变化特征,可认为该种是暖温种。近年来在春季长江口水域的拟长脚丰度有所降低,这种数量年间变化趋势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该种可作为海洋变暖长期变化的指示种。
周进徐兆礼马增岭
关键词:浮游动物全球变暖长江口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被引量:10
2009年
纹缟虾虎鱼广泛分布于长江口水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饵料,在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2007年在人工繁殖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胚胎与仔鱼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温度、光照、pH等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时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受精率与孵化率下降,17~21℃是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胚胎发育有效积温模型为:N=3128.3/(T-4.36),温度系数Q10值为1.33~2.84;随着温度升高,仔鱼器官发育速度与卵黄囊被吸收速度加快,但存活率下降。不同光照周期中,长光照组胚胎比自然光照组与长黑暗组发育快,但孵化率低;仔鱼亦是长光照组比自然光照组与长黑暗组发育快。pH升高时纹缟虾虎鱼胚胎孵化率升高,发育速度加快;高pH组(pH 7.5~9.5)水体中仔鱼发育较快,活力较好,发育特征亦更加明显,畸形率较低。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21℃,每昼夜光照12h以上,pH 7.5~9.5。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动可能会对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及其资源量产生一定影响。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
关键词:纹缟虾虎鱼光照周期胚胎发育仔鱼发育
舟山渔场衢山岛海域春夏季十足目和口足目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和口足目(Hoplocari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其总资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十足目18种,口足目1种。3月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衢山岛海域的主要优势种,6月的日本鼓虾无论在重量还是尾数上都是主要优势种。3月和6月两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840.65 kg/km2和923.52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797.34×103 ind/km2和647.32×103ind/km2。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呈现调查海域南部水域高于北部的分布趋势。依据贡献率β值,衢山岛海域总密度与主要优势种密度变化有关。
柏育材徐兆礼
关键词:十足目口足目虾类
2008年中国浒苔灾害成因条件和过程推测被引量:48
2009年
依据经过收集和验证的东黄海海洋物理、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资料,对2008年黄海浒苔水华过程和条件进行海洋学分析。结果如下:近年来长江口大规模赤潮逐渐减少,5月起,东黄海20~25 ℃等温线逐渐移向长江口,其所包络的海域为浒苔生长的适温海域。长江口水域营养盐丰富,温盐环境条件良好。在此条件下,大量浒苔个体开始在长江口形成,随着长江冲淡水不断飘向东北方向的黄海南部,由于那里水面开阔,冲淡水水流逐步变缓,导致浒苔个体初步集群,形成规模较小的群体。浒苔群体继续孕育和发展,并在东南风和由南向北黄海表层流的作用下,分散而逐步飘向黄海中部。黄海表层流遇到山东半岛阻挡,表层流和沿岸流交汇在山东半岛沿海形成流隔,流隔所在水域正是浒苔在胶州湾外黄海大规模集结地。胶州湾形状呈袋状,浒苔入湾后更易聚集,使之成为整个山东半岛沿海最有利于浒苔集结的水域。这可能是浒苔在青岛沿海集结形成特大灾害的原因之一。
徐兆礼叶属峰徐韧
关键词:浒苔赤潮富营养化长江口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正>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为2225.44×104个/米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17×1...
王云龙袁骐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春季浮游植物
文献传递
河口地区牡蛎礁的生态功能及恢复措施被引量:43
2006年
在许多温带河口区,牡蛎礁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特殊生境。牡蛎礁在净化水体、提供栖息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耦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功能。近100年来,由于过度采捕、环境污染、病害和生境破坏等原因,许多温带河口区牡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破坏,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为了修复河口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牡蛎礁的恢复活动,尤其美国在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建立了大量的人工牡蛎礁,许多研究结果证实,构建的人工牡蛎礁经过2~3年时间,就能恢复自然生境的生态功能。本文介绍了我国首次牡蛎增殖放流工程-长江口南北导堤牡蛎礁,近2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口导堤牡蛎种群数量快速增长,附近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最后,针对目前牡蛎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包括牡蛎基础生物学(病害和分子系统进化),牡蛎礁恢复的关键技术、科学程序及成功的评价标准等。
全为民沈新强罗民波陈亚瞿
关键词:牡蛎礁生态功能长江口
东海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群体分布特征
潘绪伟程家骅
关键词:龙头鱼
褐牙鲆精子生理特性及超低温冷冻保存被引量:10
2009年
对褐牙鲆精子部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牙鲆精浆pH值为(7.90±0.26),精子密度为(1.03×1010)/mL,精浆渗透压为(308.50±7.85)m Osm/kg,K+在精浆中的浓度为(27±3)mmol/L,Na+在精浆中的浓度为(71±5)mmol/L。对不同盐度和pH与褐牙鲆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5,pH为8.0时,精子的活力最高,分别达到(93.33±5.67)%和(89±3.33)%,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褐牙鲆精子寿命为(23±2)min,与已报道其它海水鱼精子寿命相近。分别采用室温(25℃)和低温(4℃)保存精子,发现精子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4 d,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存活7 d,证明低温可有效延长精子存活时间。另外,分别采用4种不同稀释液(S1、S2、S3、S4)与4种不同抗冻剂(DMSO、EG、Gly、PG)配制成冷冻保存液对褐牙鲆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S3液作为稀释液,16%的DMSO作为抗冻剂,利用快速降温法对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38℃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的精子获得最高的活力为(84±3.67)%,此方法可用于褐牙鲆精子的长期保存。
章龙珍闫文罡庄平黄晓荣徐滨江琪
关键词:褐牙鲆精子稀释液抗冻剂
纹缟虾虎鱼精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09年
选取健康成熟的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进行人工采精,设定不同的盐度和温度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及寿命的影响。测定了精子的大小、密度,并观察了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和温度的上升,精子的活力和寿命都先增加后降低,在盐度5和温度19℃时,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分别达到最高。测得精子密度为(1.73×109±0.08×109)/mL,细胞核长径为(0.98±0.12)μm,短径为(0.81±0.08)μm,鞭毛的长度为(7.28±1.06)μm。电镜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二部分组成,头部的细胞核近圆形,内有核空泡。精子细胞质膜与核膜间有较大间隙,两者之间分布有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中,由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两部分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呈一筒状,两侧不对称,袖套腔较为狭窄,两侧分布有线粒体和少量囊泡。鞭毛的核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从轴丝的横切面观察到轴丝外面的质膜呈不规则分布。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闫文罡江琪陈丽慧冯广朋张涛赵峰
关键词:纹缟虾虎鱼精子活力超微结构
东海海樽类生态类群统计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和极大值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籍此进一步分析其生态类群。结果表明,Yield Density模型可以应用于大多数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的统计推断。依据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值,并参考其地理和季节分布特征,认为梭形纽鳃樽(Salpa fusiformis)属暖温带外海种;羽环纽鳃樽长柄亚种(Cyclosalpa pinnata polae)和安纽鳃樽(Ritteriella amboinensis)为热带大洋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cocratica orientalis)、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和软拟海樽(Dolioetta.gegenbauri)等其余13种为亚热带外海种。海樽类多数物种可以作为水团的指示种。梭形纽鳃樽往往出现在沿岸水和外海水混合水团偏高盐水一侧。羽环纽鳃樽长柄亚种高丰度分布在台湾暖流控制的水域,是台湾暖流的指示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高丰度水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黑潮入侵陆架水团和沿岸水交汇的位置。
徐兆礼孙军林茂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类群
共10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