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作品数:484 被引量:1,050H指数:11
相关作者:邓维安李宏森吴志鸿李巨超覃世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2篇农业科学
  • 7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7篇文化科学
  • 67篇生物学
  • 57篇理学
  • 50篇医药卫生
  • 37篇化学工程
  • 26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冶金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9篇教学
  • 26篇重金
  • 26篇重金属
  • 26篇高校
  • 21篇土壤
  • 21篇活性
  • 21篇桂西北
  • 19篇污染
  • 17篇地方高校
  • 17篇黄酮
  • 17篇教学改革
  • 15篇课程
  • 14篇植物
  • 14篇废水
  • 13篇抗氧化
  • 12篇抑菌
  • 11篇正交
  • 11篇群落
  • 10篇离子
  • 10篇纳米

机构

  • 468篇河池学院
  • 19篇广西师范大学
  • 10篇广西大学
  • 10篇广西中医药大...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商丘师范学院
  • 4篇南开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邵阳医学高等...
  • 4篇湖北科技学院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梧州学院
  • 3篇韩山师范学院
  • 3篇东莞出入境检...
  • 2篇广西科学院
  • 2篇湖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22篇覃拥灵
  • 22篇覃勇荣
  • 21篇何海燕
  • 14篇李晓东
  • 13篇潘立卫
  • 12篇苏江
  • 10篇高丽霞
  • 10篇刘旭辉
  • 10篇蒋利荣
  • 9篇银秀菊
  • 9篇罗泽萍
  • 9篇赖红芳
  • 9篇史沉鱼
  • 8篇欧阳淼
  • 8篇原宝东
  • 8篇韦正
  • 8篇岑忠用
  • 8篇覃玥
  • 8篇邓维安
  • 7篇覃国乐

传媒

  • 41篇广东化工
  • 38篇河池学院学报
  • 30篇大众科技
  • 21篇湿法冶金
  • 9篇饲料研究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广州化工
  • 8篇科技创新导报
  • 8篇南方农业学报
  • 7篇化工新型材料
  • 7篇贵州农业科学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7篇化工技术与开...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6篇中国饲料
  • 6篇现代农业科技
  • 5篇中国酿造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水处理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44篇2023
  • 38篇2022
  • 51篇2021
  • 36篇2020
  • 77篇2019
  • 31篇2018
  • 37篇2017
  • 49篇2016
  • 50篇2015
  • 41篇2014
  • 12篇2013
4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赪桐提取物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理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揭示赪桐提取物(Extracts from Clerodendrum japonicum,E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机理,为临床抗病原菌感染药及植物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EFC的敏感性,明确EFC的抗菌活性;通过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定EFC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细胞壁、三羧酸(TCA)循环、可溶性蛋白、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研究EFC的抗菌机理。【结果】E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供试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抑菌圈(IZ)、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9.04 mm、0.50 mg/mL和1.00 mg/mL。经EFC作用10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及碱性磷酸酶(AKP)外泄分别显著增加72.0%、43.0%和78.0%(P<0.05,下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分别显著下降80.0%和36.4%。金黄色葡萄球菌经EFC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5MIC(2.50 mg/mL)、10MIC(5.00 mg/mL)和20MIC(10.00 mg/mL)组的胞外蛋白含量分别上升28.6%、41.8%和61.5%,胞内蛋白含量分别下降40.9%、61.3%和82.5%,胞内ROS水平分别增加9.1%、33.5%和51.0%,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24.0%、50.6%和72.8%。经EFC作用24 h后,扫描电镜下的菌体形态结构不规则、萎缩、畸形。【结论】EFC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影响蛋白合成,导致TCA循环减慢而发挥抑菌作用。
罗泽萍潘立卫李丽
关键词:提取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
Mn^2+掺杂水溶性NaBiF4∶Yb/Er上转换微米晶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
2020年
NaBiF4作为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本文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出水溶性NaBiF4∶Yb^3+/Er^3+/Mn^2+上转换微米晶,并对其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980 nm激发光条件下,NaBiF4∶Yb^3+/Er^3+/Mn^2+可发射出强烈的绿色发光,且发光强度随Mn^2+掺杂浓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表现出优异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同时,NaBiF4∶Er^3+/Yb^3+/Mn^2+上转换发光对温度具有良好的依赖性,有望成为潜在的温度传感器材料。
张鹏谢婉莹左瑞良谢宗儒齐国翠王丽丽银秀菊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温度依赖性
桑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对桑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预处理时间和不同的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适于花药培养的花序大小有所差异,同品种内长度相对稳定,可以作为取材标准;低温预处理对试验的结果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诱导率差异较大,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桂桑优62的诱导率最高,为46.4%,最低的为粤桑11,仅为28.8%;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较大,特别是2,4-D,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 2,4-D+0.5 mg/L 6-BA。[结论]该方法研究了桑树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桑树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高丽霞
关键词:ALBA花药培养愈伤组织
Fe3O4@SiO2纳米材料的功能化衍生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磁性纳米微粒(Fe3O4)作为受欢迎的功能材料,有磁性但易团聚,Si O2有效阻止了磁性纳米颗粒间的相互团聚,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硅壳的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增强了其亲水性,而且容易对表面进行修饰。本文综述以Fe3O4@SiO2为母核的功能化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其在药物靶向载体、细胞标记、核磁共振成像、固定化酶、工业催化、环境治理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
蒋利荣黄芳玉黄秀香谭永秋黄培旺
关键词:固定化酶
吡啶-2,4,6-三羧酸合成工艺的研究
2015年
以2,4,6-三甲基吡啶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合成吡啶-2,4,6-三羧酸(H3ptc)。同时对影响产率的因素:高锰酸钾用量,水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作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产率为55.72%,与文献相比产率有一定的提高,不仅使得合成工艺简化,而且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最终产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最终产品是吡啶-2,4,6-三羧酸。
廖蓓玲杨武斌
关键词:高锰酸钾
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明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对土壤理化特性和肥力变化的影响,以便为石漠化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广西宜州城北会仙山先锋种为类芦的次生裸地,以及优势种为阴香、青檀、阴香+青檀混交等4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样地土壤中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分析土壤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与不同植被类型、季节变化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差异比较明显,表现为有树木的样地>次生裸地;通常夏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春季和冬季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不同植被调查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表现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类芦;在各个样地中,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表现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各种不同植被样地的土壤营养物质均有明显的月际差异,相同季节的不同植被样地土壤养分也有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植被样地土壤的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之间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如果从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来判断,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土壤环境生态恢复影响效果表现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类芦。
覃勇荣白新高刘旭辉
关键词: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土壤理化性质
HPLC法测定蓖麻叶中槲皮素、绿原酸、蓖麻碱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建立HPL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蓖麻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绿原酸、蓖麻碱3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使用岛津LC-20A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Shim pack GIS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结果:蓖麻碱、绿原酸和槲皮素在0.06 mg/mL^0.36 mg/mL、0.04mg/m L^0.24mg/m L和0.003mg/m L^0.018mg/m L的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8,0.9996和0.9992),且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回收率在98.31%~99.63%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测定蓖麻叶中蓖麻碱、绿原酸和槲皮素3个成分的含量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蓖麻叶及相关药材的质量控制。
李梦茜甘国源林琳张振旺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蓖麻叶绿原酸槲皮素
环境学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年
在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教育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教学,培养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地方环境污染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同步强化,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李秀玲李启虔朱程韦岩松
关键词:生态文明
长翅狭顶蚱雄性的首次发现(直翅目:蚱总科)
2014年
记述首次发现采自广西防城和钦州地区的长翅狭顶蚱Systolederus longipennis Zheng et Jiang雄性,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7♂5♀)。
李晓东邓维安林敏平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雄性
野雉尾金粉蕨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野雉尾金粉蕨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而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用原生境腐殖土和改良克诺普氏(Knop’s)营养液对野雉尾金粉蕨的孢子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12 h/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野雉尾金粉蕨的孢子为黄褐色,四面体型,三裂缝,赤道面观为扇形,具周壁,外壁表面具网状纹饰。孢子培养7 d后开始萌发,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孢子萌发后,配子体原始细胞经多次横向分裂形成3~9个细胞的丝状体,丝状体细胞呈圆筒形,壁薄,侧壁向外鼓起,含有颗粒较大且数量较多的叶绿体。1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多为匙状。25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配子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Ceratopteris-type)。在原叶体发育过程中分枝丝状体非常发达,配子体呈丛状生长,整个发育过程没有毛状体产生。野雉尾金粉蕨的假根为单细胞管状,偶有分支,内无叶绿体。45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顶面观近圆形,侧面观为近椭圆形或短柱状。精子器成熟时,盖细胞裂开,精子逸出。60 d左右颈卵器出现,颈卵器比较大,基部略大于顶部,侧面观呈烟囱状,顶面观为铜钱状,颈部由四列细胞构成。90 d左右发育出肉眼可见的幼孢子体。从研究结果看,其配子体发育的特征与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 L.)相似,支持金粉蕨属归于凤尾蕨科的观点。该研究结果为野雉尾金粉蕨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
邓晰朝
关键词: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系统学意义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