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019 被引量:6,978H指数:28
相关作者:吴志强郭纯青李艳红成官文黄亮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55篇期刊文章
  • 2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9篇文化科学
  • 203篇天文地球
  • 151篇农业科学
  • 82篇水利工程
  • 69篇建筑科学
  • 68篇化学工程
  • 68篇理学
  • 50篇生物学
  • 30篇经济管理
  • 20篇政治法律
  • 15篇医药卫生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矿业工程
  • 7篇机械工程
  • 6篇电子电信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75篇污染
  • 146篇土壤
  • 132篇教学
  • 128篇重金
  • 128篇重金属
  • 116篇岩溶
  • 100篇废水
  • 99篇污水
  • 98篇高校
  • 96篇水处理
  • 81篇地下水
  • 78篇课程
  • 75篇污泥
  • 59篇教育
  • 57篇污水处理
  • 52篇降解
  • 49篇反应器
  • 46篇垃圾
  • 45篇教学改革
  • 38篇人工湿地

机构

  • 1,97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7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9篇中国科学院
  • 46篇广西大学
  • 35篇广西环境工程...
  • 33篇桂林电子科技...
  • 33篇清华大学
  • 25篇广西师范大学
  • 21篇同济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联合国教科文...
  • 16篇学研究院
  • 15篇贺州学院
  • 13篇南昌大学
  • 13篇广西恒晟水环...
  • 12篇北部湾大学
  • 11篇西南大学
  • 11篇重庆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22篇王敦球
  • 118篇曾鸿鹄
  • 89篇林华
  • 85篇黄亮亮
  • 79篇游少鸿
  • 71篇宋波
  • 71篇郭纯青
  • 70篇张学洪
  • 69篇靳振江
  • 69篇朱义年
  • 65篇吴志强
  • 63篇李海翔
  • 63篇代俊峰
  • 60篇方荣杰
  • 59篇解庆林
  • 58篇李艳红
  • 53篇梁延鹏
  • 50篇陈余道
  • 48篇李金城
  • 45篇白少元

传媒

  • 121篇桂林理工大学...
  • 61篇环境科学
  • 59篇当代教育理论...
  • 58篇教育教学论坛
  • 49篇环境工程学报
  • 46篇环境科学与技...
  • 38篇环境工程
  • 37篇工业安全与环...
  • 36篇水处理技术
  • 36篇轻工科技
  • 30篇中国给水排水
  • 26篇地下水
  • 25篇农业环境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4篇环境化学
  • 24篇广东化工
  • 2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2篇广西轻工业
  • 20篇科教文汇

年份

  • 5篇2024
  • 138篇2023
  • 156篇2022
  • 159篇2021
  • 146篇2020
  • 151篇2019
  • 130篇2018
  • 103篇2017
  • 112篇2016
  • 119篇2015
  • 113篇2014
  • 114篇2013
  • 196篇2012
  • 135篇2011
  • 131篇2010
  • 64篇2009
2,0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2012年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只有首先准确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定位,找到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更好更快地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许立巍陆燕勤赵文玉
关键词:成人教育
生活垃圾液态混合物的LBP多相分离技术
2017年
研究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LBP工艺中的多相分离技术,从混合生活废弃物浆液中分离出三类物料:上浮层为合成有机物和纤维碎料,含沙量≤5%,可作为高热值燃料或再生利用;沉淀层分离出的泥沙等无机物不含有机物,可无害填埋;中间层为固形物粒度≤2 mm的生物有机质浆液,含沙量≤5%,具有可生化处理特性,可用作生物厌氧发酵产沼气和制作有机肥的优质原料。
农苑渠帅李金城陈皓蒋东云农以宁
关键词:生活废弃物
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藻土及其去除水中As(Ⅴ)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以硅藻土为基体,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ES)作为改性剂,对硅藻土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针对As(Ⅴ)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得到改性的最佳条件为:硅藻土为3 g,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ES)为4 mL,pH值为1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为30℃,该材料对As(Ⅴ)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7.11%。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显示:改性前后的硅藻整体结构不发生变化;硅藻经改性后活性羟基峰消失,表面生成新的-NH_2吸收峰。用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李聪解庆林陈南春钟溢健梁效铭
关键词:硅藻土
降低煮练工序印染废水COD的常用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印染的煮练工序中要排放出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排入水体中,将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寻求高效廉价的处理方法处理煮练废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梁腾飞方荣杰朱益民陈毅
甘蔗渣生物炭对典型抗生素的去除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马弗炉和管式炉制备了两种类型的甘蔗渣生物炭,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中有机物磺胺甲恶唑(SMZ)和环丙沙星(CIP)的吸附去除研究。筛选出吸附性能最优的马弗炉制备生物炭(MBC-500)。利用SEM、BET、FTIR和XRD等技术对MBC-500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pH、溶质剂量、抗生素溶液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利用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静电作用、氢键作用、铁氧化物表面络合作用和π-πEDA作用是MBC-500吸附两种抗生素的主要机理。
胡伟牛耀岚董堃王敦球
关键词:甘蔗渣生物炭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
以“实践育人”的理念促进函授教育的发展
2012年
近年来,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函授教育质量受到限制,发展受到阻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实践育人"这一重要理念应用到函授教育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时更新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模式等整改措施,以促进函授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体现函授教育的经济、社会效益。
叶丽丽林华曾鸿鹄
关键词:实践育人函授教育教育质量整改措施
广西乡镇垃圾转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研究——以广西凤山、宜州两地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凤山县和宜州市为广西中西部较为典型的山区、丘陵县,两地乡镇垃圾收运转分别采用了小压直运、压缩直运+一次转运方案。研究表明,凤山转运站、宜州收集站和转运站的单位投资贯用分别为20.49、4.96和4.85万元/(t·d-1),均高于相关标准参考值。凤山各转运站运营负荷仅为7%,造成了单位垃圾投资费用过高,单位垃圾运营费用达到了85.60元/t,总体费用较高,县域财政难以支撑;宜州市各乡镇平均垃圾收集量为5 t/d,直运方案和一次转运方案的乡镇平均运输距离分别为50.89和76.15 km,但是其同路线共用车辆的方式提高了运输设备的利用率。
胡喆成官文陈珍梁宁书覃许江
关键词:技术经济性分析
膜生物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为探究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厌氧氨氧化的可行性及性能,通过逐渐提高进水NH4^+-N、NO2^--N的含量和降低HRT,成功启动了自流出水式MBR厌氧氨氧化过程,分析了反应器脱氮效果和厌氧氨氧化污泥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启动,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22%、99.91%和81.66%,TN去除负荷最大可达到330 g/(m^3·d)。在启动过程中,污泥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中空纤维膜表面厌氧氨氧化菌呈不规则的椭球状,结构紧凑;MBR运行稳定阶段末期中空纤维膜表面C、N和Ca特征峰增多,是膜污染化学组分的主要构成元素。
董堃苑宇杭陈宇超张艺鸣王敦球李海翔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膜污染
基于硝酸盐缓释-功能微生物协同的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常需外加大量电子受体,但大量实践表明电子受体直接投加存在作用时效短、微生物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开发了电子受体缓释-功能微生物协同的复合环境功能材料,并探讨了功能材料对底泥原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复合功能材料〔以Ca(NO 3)2计,下同〕仅投加5.7 g/kg时,底泥中ORP(氧化还原电位)提升了60.17%~73.96%,AVS(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去除率高达90%,是其他传统原位修复材料的1倍.②相较于单独投加Ca(NO 3)2的修复方式,复合功能材料最大可去除上覆水中33.78%的ρ(TN),而且ρ(NH4^+-N)也降低了27.90%.③复合功能材料同时促进上覆水中TP和COD Cr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在78%和30%以上.④从经济成本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在工程应用上宜用电子受体∶固定剂∶促凝剂∶发泡剂∶塑形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水的质量比为1∶5∶0.5∶0.5∶0.1∶1∶1的复合功能材料.研究显示,硝酸盐缓释-功能微生物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的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能显著提升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降低ρ(NH4^+-N)、ρ(COD Cr),避免上覆水体受到二次污染.
莫华涛李海翔杨敏李锟彭剑峰
关键词:水体底泥原位修复复合功能材料
木质生物质化学组分的碳释放产物特征和反硝化利用程度
2023年
木质生物质具有复杂的化学组分和结构,用作硝酸盐污染治理的碳源时,常出现反硝化速率缓慢和有机物残留。选择碎木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法逐级去除主要组分木质素(RL)和半纤维素(AF),获取的组分进行碳释放,释放溶液用于反硝化,拟合了碳释放动力学特征,测定了碳释放和反硝化产物的碳、氮类指标和光谱特征值。结果表明,碎木去除木质素后在1732和1251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消失。RL和AF的释碳速率分别为天然碎木(NW)的1.8倍和1.2倍,NW的速率为0.11 mg·g^(-1)·d^(-1)。碳释放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相关系数R2>0.90)和Ritger-Peppas动力学(R2>0.98)特征。碳释放产物可被反硝化利用的效率为26.5%~49.7%,其中NW组最低,去除硝酸盐的碳氮比为1.0~1.5,残留有机物的腐殖化程度较低,主要为类酪氨酸。
祖凌鑫胡荣庭李鑫陈余道陈广林
关键词:污染生物质动力学反硝化化学组分碳释放
共19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