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877 被引量:4,111H指数:25
相关作者:李方远耿慧霞杨红超滑冰韩霜更多>>
相关机构: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08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7篇农业科学
  • 265篇生物学
  • 86篇文化科学
  • 49篇医药卫生
  • 4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1篇基因
  • 57篇胁迫
  • 52篇植物
  • 47篇教学
  • 43篇幼苗
  • 38篇小麦
  • 36篇生物学
  • 35篇细胞
  • 30篇活性
  • 29篇污染
  • 28篇玉米
  • 27篇蛋白
  • 24篇肉鸡
  • 24篇种子
  • 24篇大豆
  • 21篇发酵
  • 20篇土壤
  • 18篇蚂蚁
  • 17篇酶活性
  • 15篇抗性

机构

  • 841篇商丘师范学院
  • 31篇河南农业大学
  • 28篇周口师范学院
  • 20篇河南师范大学
  • 15篇商丘职业技术...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商丘医学高等...
  • 1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兰州大学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8篇河南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商丘工学院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宜兰大学
  • 5篇河池学院
  • 5篇南阳师范学院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7篇闫永峰
  • 55篇赵龙飞
  • 51篇李淑萍
  • 51篇裴冬丽
  • 49篇李成伟
  • 46篇郑爱珍
  • 45篇康洁
  • 43篇翟兴礼
  • 43篇徐亚军
  • 43篇梁峰
  • 41篇王玉玲
  • 39篇刘秀花
  • 38篇韩进诚
  • 35篇刘福林
  • 31篇王启明
  • 29篇马原松
  • 27篇施传信
  • 27篇杨广礼
  • 27篇丁锦平
  • 26篇瞿红侠

传媒

  • 125篇商丘师范学院...
  • 55篇河南农业科学
  • 39篇湖北农业科学
  • 36篇安徽农业科学
  • 25篇北方园艺
  • 24篇商丘职业技术...
  • 23篇种子
  • 2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9篇农业与技术
  • 14篇黑龙江畜牧兽...
  • 14篇中国农学通报
  • 11篇河南师范大学...
  • 9篇安徽农学通报
  • 9篇生物学通报
  • 9篇广东农业科学
  • 8篇河南医科大学...
  • 7篇中国酿造
  • 7篇生物学教学
  • 7篇贵州农业科学
  • 7篇饲料工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7篇2017
  • 47篇2016
  • 42篇2015
  • 41篇2014
  • 70篇2013
  • 60篇2012
  • 87篇2011
  • 70篇2010
  • 70篇2009
  • 47篇2008
  • 48篇2007
  • 51篇2006
  • 50篇2005
  • 44篇2004
  • 31篇2003
  • 18篇2002
  • 18篇2001
  • 17篇2000
8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商丘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分离鉴定和致病力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为探讨河南商丘地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型群体变异,对该地区棉花上分离的8株单孢菌株的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致病力、ITS序列、系统进化及菌体蛋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属于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系统进化树显示8株菌株并没有聚在同一进化枝上;8株黄萎菌菌株存在致病力差异,SQ4菌株致病力最强,属于落叶型,而其它致病力较弱的7个菌株属于非落叶型;不同致病力的菌株间蛋白谱带存在差异。
丁锦平刘冬梅周瑞阳李付广李成伟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ITS序列系统进化树菌体蛋白致病力
观赏植物品种国际登录的介绍被引量:6
2005年
介绍了观赏植物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性和现况,分析了申请观赏植物品种国际登录权的意义,以及我国申报木犀属国际登录权的历程和进展。
段春燕胡金朝侯小改李连方
关键词:木犀属观赏植物
不同接种方法对发酵料栽培平菇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筛选发酵料栽培平菇适宜的接种方法。[方法]用塑料袋栽培平菇,采用两端开放式接种、菌袋三道接种和菌料拌匀接种3种接种方法,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和污染率。[结果]两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且污染率极低(7%)。菌料拌匀接种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明显比两端开放式接种差,而且污染率较高(21%);菌袋三道接种与两端开放式接种无明显差别。[结论]用塑料袋栽培平菇,两端开放式接种效果较好,菌丝生长快、长势好、周期短、污染率低。
翟兴礼杨霞
关键词:平菇接种发酵料栽培
镍对小麦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0年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50、100、130 mg/L)镍处理对小麦幼苗根系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根系SOD和POD活性随镍浓度升高呈持续下降的趋势,CAT活性随镍浓度升高呈低浓度升高、高浓度下降的趋势,而镍处理下小麦幼苗根系APX活性升高。
王启明王素平
关键词:小麦抗氧化酶活性
灰巴蜗牛的生物防治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在对商丘地区分布的灰巴蜗牛的发生规律和为害情况系统了解的基础上,用生产上常用的生物农药对灰巴蜗牛进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毒杀效果相对较好的3种药物为2%苏.阿维、塞尔潜蛾绝杀和甲氨基阿维菌素。用这3种农药对灰巴蜗牛再一次进行毒杀比较,结果发现2%苏.阿维对灰巴蜗牛毒杀效果相对较好,塞尔潜蛾绝杀和甲氨基阿维菌素处理的效果较差。
王玉玲瞿红侠
关键词:灰巴蜗牛生物防治
苦楝果实水提取物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根系的影响
2009年
用水为溶剂,将100g苦楝果实,经烘干粉碎,通过超声波处理过滤,得到苦楝果实水提取物。以果实重量为标准计算,配成不同浓度的苦楝果实提取物溶液,用于测定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玉米幼苗经过浓度为333.3、166.7、83.3、33.3、16.7g·L-1的浓度梯度处理后,生长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对玉米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并促进根的生长;超过一定浓度时,则会起抑制作用。333.3g·L-1的苦楝水提取物对玉米生长起强抑制作用,并出现根腐烂现象。
翟兴礼
关键词:苦楝水提取物超声波玉米
高校化学实验室火灾隐患及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实践的场所,其火灾隐患的安全防范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必需的一个环节.化学实验室存放大量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化学试验中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在实验室的多发事故中,火灾的发生率最高.因此,实验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安全措施,以防止火灾的发生.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火灾隐患关乎学生、教师的安全,本文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高校化学实验室火灾隐患及安全防护对策.
张凯储艳兰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火灾隐患安全防护
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生态、危害及防治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近年来 ,鼠类数量猛增 ,活动猖獗 ,严重危害农田、堤坝 ,影响人民身体健康 .其中 ,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是室外农田害鼠优势种之一 .现将有关大仓鼠的研究报告综合起来 ,使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
刘家栋翟兴礼徐心诚
关键词:大仓鼠生态地理分布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被引量:1
2016年
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此,本文基于教学实践,采用跨域映射法,利用PPT软件,以教学板书的结构布局为原型,创建了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操作步骤与评价表;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问卷调查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先进性;最后,提出了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将课件页面划分为四个区,即标题区、提纲区、介入区、教材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课件制作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其贡献是:为提炼整合教学内容,创建简约化知识环境提供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型;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即教学设计时采用结构形式限制信息容量后创建的简约化知识环境,能够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刘福林李淑萍
关键词:教学设计PPT课件
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的白昼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和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观察法观察和记录白颊噪鹛觅食、静息、运动、警戒、其他等5种主要白昼行为。【结果】白昼行为中,觅食、静息、警戒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运动和其他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p<0.05)。觅食行为活动高峰出现在7:00~10:00和16:00~18:0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在7:00~8:00,12:00~13:00和14:00~15:00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静息行为在11:00~12:00和13:00~15:00有峰值。白颊噪鹛行为节律以觅食和运动行为为主,分别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为44.48%,21.13%。【结论】白颊噪鹛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是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黄杰匡敬闫永峰杨波杨承忠
关键词:重庆大学城
共8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