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作品数:831 被引量:1,070H指数:12
相关作者:彭桂花许燕红唐力梁振华唐劲军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5篇期刊文章
  • 36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7篇理学
  • 180篇文化科学
  • 130篇医药卫生
  • 93篇化学工程
  • 57篇电气工程
  • 4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生物学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电子电信
  • 8篇冶金工程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天文地球
  • 7篇机械工程
  • 4篇哲学宗教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1篇教学
  • 76篇配合物
  • 67篇活性
  • 57篇肿瘤
  • 52篇纳米
  • 51篇催化
  • 47篇晶体
  • 43篇金属
  • 43篇抗肿瘤
  • 42篇电化学
  • 42篇磁性
  • 38篇晶体结构
  • 37篇教学改革
  • 35篇课程
  • 34篇荧光
  • 33篇分子
  • 28篇化学实验
  • 27篇配体
  • 26篇电池
  • 26篇簇合物

机构

  • 807篇广西师范大学
  • 6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9篇桂林医学院
  • 10篇河池学院
  • 10篇广西民族大学
  • 9篇桂林师范高等...
  • 8篇黄冈师范学院
  • 7篇广西中医药大...
  • 5篇百色学院
  • 5篇武汉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衡阳师范学院
  • 5篇邵阳医学高等...
  • 5篇广西现代职业...
  • 5篇桂林莱茵生物...
  • 3篇广西科技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3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黔南民族医学...

作者

  • 17篇李庆余
  • 17篇王红强
  • 17篇阮青锋
  • 16篇覃江克
  • 14篇许燕红
  • 11篇沈星灿
  • 10篇王恒山
  • 10篇杨瑞云
  • 10篇李俊
  • 9篇程克光
  • 8篇邱志惠
  • 7篇潘英明
  • 7篇黄有国
  • 7篇梁福沛
  • 7篇孙重阳
  • 5篇彭桂花
  • 5篇梁振华
  • 5篇赵书林
  • 5篇文长春
  • 5篇康彩艳

传媒

  • 54篇广西师范大学...
  • 35篇广东化工
  • 30篇广州化工
  • 18篇中学化学教学...
  • 15篇化学教学
  • 13篇有机化学
  • 13篇广西教育
  • 1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0篇化学教育(中...
  • 10篇2015年中...
  • 9篇大学化学
  • 9篇教育教学论坛
  • 9篇中国化学会第...
  • 8篇无机化学学报
  • 8篇中国化学会第...
  • 7篇中国化学会全...
  • 6篇功能材料
  • 6篇人工晶体学报
  • 6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5篇2023
  • 34篇2022
  • 37篇2021
  • 40篇2020
  • 88篇2019
  • 93篇2018
  • 59篇2017
  • 121篇2016
  • 122篇2015
  • 126篇2014
  • 52篇2013
8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土氧化物调控Ni-MOF高效水分解电催化剂的构建及应用
氢气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可再生、环境友好的能源,也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储能和转化方法之一。电化学水的氧化(OER)是水分解的半反应,由于具有四电子-质子耦合的转移过程,使得OER反应具有更高的超电势...
何秋婷万梓霞杨秀林
关键词:氧化镝
文献传递
有效化学教学目标的标准与设计思路被引量:1
2015年
建立了有效教学目标的标准,包括定位的准确度、三维的整体度、特色的鲜明度、表述的具体度、层次的合理度。针对标准提出了有效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包括教学目标初步定位、三维目标建立、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目标表述等,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许燕红赵爽
关键词:教学目标有效教学
混合式教学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被引量:8
2020年
本论文讨论了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分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秦玉梅沈星灿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
融入地方特色资源的化学项目式教学——以揭秘桂林三花酒的酿造为例
2022年
以揭秘桂林三花酒的酿造为核心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式教学,通过“体验自制米酒”“酒品简易检测及酿酒原理分析”“分析三花酒工艺”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地方特色资源与有机化学反应的价值,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
何羽晴唐劲军申银群邓法
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项目式教学
基于枸杞为原料的碳量子点制备及作为荧光探针高灵敏检测D-青霉胺被引量:15
2017年
以枸杞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制备得到具有强烈荧光的碳量子点(CQDs),并基于Cu(Ⅱ)与CQDs形成无辐射复合体,构建了"关-开"型荧光探针用于D-青霉胺(D-PA)的选择性高灵敏检测.在CQDs溶液中加入Cu(Ⅱ)离子后,CQDs的荧光发生淬灭,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关闭"状态.在D-PA存在下,由于D-PA与Cu(Ⅱ)具有更强的结合力,形成比CQDs-Cu(Ⅱ)复合体更稳定的络合物,将Cu(Ⅱ)从CQDs表面移除下来,使CQDs的荧光得到恢复,体系的荧光信号呈"打开"状态.实验探讨了Cu(Ⅱ)对CQDs荧光淬灭的机理,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CQDs探针的荧光恢复程度与D-PA的浓度在0.5~80μmol 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5μmol L^(-1).应用于人血清中D-PA的检测,回收率为96.7%~10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表明该法可应用于人体内D-青霉胺药物的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胡月芳张亮亮林丽云李雪凤赵书林梁宏
关键词:枸杞荧光探针
3-氨基-1,2-丙二醇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正>多核金属簇合物在磁学、催化、光学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而为科研工作者所关注。本文以有机配体3-氨基-1,2-丙二醇(HL)分别与Co(ClO4)2·6H2O和Co(OAc)2·4H2O反应,调控其反应条件,得到三...
王荣栋全丽霞陈自卢
关键词:簇合物磁性晶体结构
文献传递
四方藤水溶性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为葡萄科(Vitaceae)白粉藤属(Cissus Linn.)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等华南省区,民间常用于止血,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外伤等病痛[1...
李怡杰许承婷林丹丹覃江克?刘广唐煌苏桂发
关键词:抗炎
苊醌肟Cu(Ⅱ)簇合物的晶体结构与磁学性质
本文将苊醌肟配体(HL)[1]与Cu(ClO4)2或Cu(OAc)2反应,分别得到三个铜簇合物:[Cu3(CH3O)2L2(CCl4)2(mz)2](1)、[Cu4L4(OAc)4](2)、[Cu7L8(ClO4)2(C...
王瑞芳王新玉陈自卢
关键词:簇合物晶体结构磁学性质
文献传递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有机物酸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主要对有机化学中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有机物酸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举例说明了其在考研真题中的应用。
潘英明谭雪友
关键词:共轭效应酸性
壮药赪桐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解析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及1对差向异构体,分别鉴定为7α-hydroxy syringaresinol(1),(–)-syringaresinol(2),(–)-medioresinol(3),2″,3″-O-Acetylmartyonside(4),2″-O-Acetylmartyonside(5),martinoside(6),monoacetyl martinoside(7),cytochalasin O(8),9-epi-blumenol B(9),(6R,9S)和(6R,9R)-9-hydroxy-4-megastigmen-3-one(10a,10b),(6R,9S)-3-oxo-α-ionol(11),(–)-dehydrovomifoliol(12),megastigm-5-en-3,9-diol(13),(3R,6E,10S)-2,6,10-trimethyl-3-hydroxydodeca-6,11-diene-2,10-diol(14),(2R)-butylitaconic acid(15),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6),(–)-loliolide(17)。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木脂素、苯乙醇苷和生物碱,其中化合物1,15为新的天然产物。除了化合物4,6,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赪桐中分离得到。
张树琳廖海兵梁东
关键词:萜类苯乙醇苷木脂素
共8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