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小麦
  • 10篇性状
  • 6篇锈病
  • 6篇条锈病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品质性状
  • 4篇普通小麦
  • 4篇种质
  • 4篇抗条锈
  • 4篇基因
  • 3篇四川小麦
  • 3篇聚类分析
  • 3篇抗条锈病
  • 3篇黑麦
  • 3篇分子检测
  • 3篇川农
  • 3篇川农16
  • 2篇地方种

机构

  • 25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泸州老窖股份...
  • 1篇成都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5篇李伟
  • 21篇陈国跃
  • 15篇蒲至恩
  • 11篇李伟
  • 9篇魏育明
  • 6篇邓梅
  • 5篇郑有良
  • 5篇姚方杰
  • 5篇蒋云峰
  • 5篇赵晓芳
  • 4篇江千涛
  • 4篇刘亚西
  • 3篇康厚扬
  • 3篇陈朝阳
  • 2篇叶雪玲
  • 2篇杨晓怡
  • 2篇程宇坤
  • 2篇尚海英
  • 1篇郭世星
  • 1篇董攀

传媒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核农学报
  • 1篇高教论坛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小麦品种(系)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多态性分析
2014年
为了解四川小麦品种(系)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多样性,对66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100份新育成品种(系)以及21份小麦骨干亲本材料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187份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7种蛋白条带组合类型,10种不同的蛋白条带,其中5种条带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缺失和迁移率改变。114份材料表现为SGP-1A蛋白缺失,而在所有供试的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中该蛋白均表达。共4份材料在SGP-1B位点蛋白迁移率改变,18份材料的Wx-1B蛋白条带缺失,8份材料的Wx-1D蛋白条带缺失,仅有1份材料的Wx-1A蛋白条带缺失。通过与中国春缺体-四体(N7AT7B、N7DT7B、N4AT4B)、乌拉尔图小麦(AA)、节节麦(DD)、圆锥小麦(AABB)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比较,并结合质谱鉴定,进一步验证了所鉴定条带的准确性。本研究表明,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和骨干亲本比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具有更丰富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变异类型,鉴定出的变异材料可用于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和小麦淀粉品质育种。
刘安军杨晓怡刘永红盛玉珍陈国跃蒲至恩刘亚西李伟
关键词:小麦多态性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制曲品质性状评价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深入了解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特征,筛选适宜酿造制曲的品种。【方法】以制曲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为对照,采用近红外仪对154份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硬度指数测定仪、凯氏定氮仪和淀粉试剂盒对筛选材料的硬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156份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2.48%,籽粒硬度55.09,软度179.17,除水分含量、吸水率和容重的变异系数小于10%外,其他性状变异较大;各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156份小麦根据品质特征可聚为7类,其中对照品种与120个品种(系)聚为一大类;所筛选的27份材料的平均总淀粉含量55.62%,直链淀粉含量22.02%。近红外测量与其他方法测量硬度(r=0.74)和蛋白质含量(r=0.88)显著正相关。【结论】156份小麦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主要属于中弱筋粉质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存在品质差异,筛选出5份与对照品质相似的材料供进一步评价利用;研究所筛选材料为深入研究小麦品质与制曲品质关系奠定了基础。
赵晓芳赵晓芳袁豪敖灵敖灵刘国文陈朝阳蒲至恩陈国跃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印度圆粒小麦抗条锈病新基因YrSph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被引量:2
2011年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D31是以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AS384与普通小麦品系94-3854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用中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stritici)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对D31和Tai-chung29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D31对生理小种条中32号表现为全生育期近免疫抗性反应,其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ph。利用BSA法对构建的F2遗传作图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通过对400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和群体分析表明,抗性基因与Xwmc149、Xwmc246、Xgwm372和Xwmc198具有连锁关系,其中与Xwmc246标记连锁较近,遗传距离为8.8 cM。基因和标记之间的顺序为Xwmc149-YrSph-Xwmc246-Xgwm372-Xwmc198。根据作图结果,将D31所含的抗条锈病基因YrSph定位于2A短臂上。基于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系谱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陈国跃陈华魏育明李伟刘亚西刘登才兰秀锦郑有良
关键词:染色体定位微卫星标记
152份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重要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黄淮海麦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和条锈病流行区,从该麦区小麦农家品种中鉴定一批对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具有稳定抗性的优良种质,并了解其携带当前抗病育种利用的重要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布,为进一步在条锈病抗性育种中有效利用和发掘其抗性基因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应用当前中国小麦生产上毒性强、流行频率高的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CYR32)和条中34(CYR34)对152份来源于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别在四川崇州和绵阳利用由条锈菌CYR32、CYR33、CYR34、水源11-4、水源11-5组成的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接种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Yr9、Yr10、Yr18、Yr24/26、Yr30、Yr36、Yr39、Yr41、Yr48、Yr65、Yr67、Yr80和Yr81共13个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应用的重要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推测其可能携带的抗性基因。【结果】9份农家品种对CYR32具有苗期抗性,9份对CYR34具有苗期抗性;其中,2份种质在苗期对CYR32和CYR34均表现抗性。35份农家品种表现为稳定的成株期抗性,占23.03%。结合苗期和成株期抗性表型分析,7份种质表现出全生育期抗性,占4.61%。利用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单基因系为阳性对照进行分子检测发现,131份种质携带Yr18,2份携带Yr41,13份携带Yr48,57份携带Yr81;共有66份种质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组合类型(Yr18+Yr41、Yr18+Yr48、Yr18+Yr81和Yr48+Yr81);所有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Yr9、Yr10、Yr24/26、Yr30、Yr36、Yr39、Yr65、Yr67和Yr80;5份抗性种质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可能携带未检测的其他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或未鉴定的新基因。【结论】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对当前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多表现为成株期抗性,该麦区主要携带来源于中国农家品种抗性基因Yr18和Yr81;获得的苗期或成株期稳定抗性农家品种可
管方念龙黎姚方杰王昱琦江千涛江千涛蒋云峰康厚扬邓梅蒋云峰李伟
关键词:小麦农家品种小麦条锈病抗病鉴定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斯卑尔脱小麦的起源与遗传研究及其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利用被引量:4
2009年
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是具有原始染色体组的带皮栽培种,其形态特征明显,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增强抗性等的重要基因资源。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间具有较大遗传差异,与普通小麦杂交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斯卑尔脱小麦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较普通小麦含量高,且营养成分也更丰富。向普通小麦导入斯卑尔脱小麦的有益基因是改良普通小麦抗性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蒲至恩刘亚西李伟
关键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
多小穗种质10-A穗部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2020年
【目的】穗部性状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拟对控制多小穗材料10-A的穗部性状的位点进行初步定位。【方法】本研究以多小穗种质10-A与寡小穗材料BE89杂交获得的186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材料,利用DArSeq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2年4个环境群体的穗长、芒长、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5个穗部性状表现,并利用QTL ICIMapping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构建了968个DArSeq标记组成的1878.408 cM的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925 cM,共检测到15个QTL(LOD>2.5),分布在1A、1B、2A、2D、3B、5D和6B等7条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64%~21.80%。其中,控制穗长的QSl-2A.2在F2群体中可解释21.80%的表型变异;控制芒长的QAl-5D.1位点在F2和F2∶3群体中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64%和13.81%;控制总小穗数的位点QTss-1A.1在F2∶3解释13.54%,其增效来自母本10-A,表明该材料可作为提高小穗数的育种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了与穗部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区段,为小麦穗部性状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志鹏赵晓芳赵晓芳丁丽赵梦梦沈婧玥蒲至恩蒲至恩陈国跃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QTL定位
多小穗小麦10-A EMS突变株系的农艺性状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为深入了解多小穗小麦种质10-A EMS突变株系的表现,对经0.8%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种子产生的M4突变株系群体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22个突变株系间在株高、穗长、总小穗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上差异极显著,群体具有丰富的变异。其中,突变株系群体中单株产量、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而抽穗期、小穗数、籽粒直线宽和籽粒直线长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多重比较表明,在株高、穗长、总小穗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均能筛选到与10-A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的突变株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突变株系的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抽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千粒重、籽粒投影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突变株系的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投影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可将所有突变株系材料分为七类,其中192份突变株系与10-A聚为类Ⅰ,其中亚类ⅠA和ⅠC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较高,25份材料聚为类Ⅱ,而其他五类每类均只含有1份突变株系。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突变株系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提供了参考。
熊君杨珂易晓余许珂匡成浩张志鹏陈国跃李伟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
220份四川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四川小麦条锈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本底,为实现小麦生产抗性多基因布局、可持续利用抗病基因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220份四川小麦进行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已知Yr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29份育成品种和27份农家种对CYR34表现苗期抗性;40份农家种和53份育成品种表现出稳定成株期抗性。2、35、66、72、37和20份种质分别携带Yr10、Yr17、Yr18、Yr24/26、Yr41和Yr48;41份种质携带2个及以上Yr基因。【结论】四川农家种对我国优势条锈菌具有较高比例抗性;农家种以携带Yr18为主,育成品种主要携带Yr17、Yr24/26和Yr41;推测4个具有全生育期抗性的育成种质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未知Yr基因或组合,可供进一步Yr基因遗传解析和育种利用。
张海鹏叶雪玲管方念黄林玉李伟邓梅魏育明蒋云峰蒋云峰
关键词:四川小麦农家种育成品种分子检测
小麦新品种蜀麦691丰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2020年
根据蜀麦691的品种特点,在其丰产优质生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高产示范总结的栽培技术经验,制定了稻茬田蜀麦691丰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供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和种粮大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李伟李伟魏育明代寿芬颜泽洪陈国跃蒲至恩
关键词:丰产优质技术规程
“学术文献库”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分析了《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科与课程特点、学生发展与成长需求,构建了基于"学术文献库"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包括教材基础内容的核心文献、相关研究的拓展综述文献、最新研究实例的研究文献构成的三层次"学术文献库",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阶段的学术文献应用,讲解、讨论和作业三种主要应用形式。实现了从重视知识学习的传统模式向重视过程和能力学习的新模式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李伟蒲至恩郭世星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