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育明

作品数:373 被引量:1,626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126篇专利
  • 43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7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1篇小麦
  • 115篇基因
  • 86篇育种
  • 83篇分子标记
  • 35篇性状
  • 34篇谷蛋白
  • 31篇醇溶蛋白
  • 29篇亚基
  • 27篇分蘖
  • 24篇锈病
  • 24篇条锈病
  • 23篇蛋白亚基
  • 23篇设计育种
  • 23篇谷蛋白亚基
  • 23篇分子设计育种
  • 22篇四川小麦
  • 22篇小麦品种
  • 22篇大麦
  • 21篇聚类分析
  • 19篇引物

机构

  • 364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教育部
  • 7篇四川省农业科...
  • 5篇四川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攀枝花市农林...
  • 3篇绵阳市农业科...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宜宾市产品质...

作者

  • 367篇魏育明
  • 329篇郑有良
  • 108篇兰秀锦
  • 97篇刘亚西
  • 96篇江千涛
  • 93篇颜泽洪
  • 92篇陈国跃
  • 75篇马建
  • 74篇刘登才
  • 57篇王际睿
  • 51篇周永红
  • 43篇祁鹏飞
  • 42篇蒲至恩
  • 27篇张志清
  • 27篇李伟
  • 25篇吴卫
  • 23篇代寿芬
  • 23篇李伟
  • 21篇王智强
  • 17篇邓梅

传媒

  • 66篇四川农业大学...
  • 24篇麦类作物学报
  • 19篇西南农业学报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Acta B...
  • 7篇作物学报
  • 7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第八届全国小...
  • 5篇种子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第四届全国小...
  • 4篇遗传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广西植物
  • 3篇第六届全国小...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7篇2023
  • 15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22篇2019
  • 13篇2018
  • 10篇2017
  • 20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18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12篇2007
  • 22篇2006
  • 38篇2005
3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内源激素对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几个特异性状调控的研究
魏育明
关键词:小麦内源激素
内源激素对小麦可育小花数的调控被引量:26
1998年
选用可育小花数目存在较大差异的13个小麦基因型为供试材料,在小花发育过程中,研究了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与每小穗可育小花数和单穗可育小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均参与了对小花发育的调控,不同程度地影响可育小花数。在顶小穗形成之前,激素通过调节顶小穗形成来对可育小花进行间接调控;而顶小穗形成之后,激素直接调节小花的发育。激素之间的比值(尤其是ZT/IAA和ZT/ABA)对可育小花数目的调节作用大于其绝对量的调节作用,激素对上位小花的调节作用又大于其对下位小花的调节作用。
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小花发育内源激素
类大麦属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Kx的序列测定及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SDS_PAGE检测了2份类大麦属(Crithopsisdelileana)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并对其中1份材料的x型亚基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2份材料具有完全相同的蛋白电泳图谱。在小麦的高分子量区域仅检测到一条蛋白质带,与小麦y型亚基的迁移率接近,但克隆测序表明其为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其编码基因命名为Kx。Kx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2 0 5 2bp ,编码长度为6 6 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序列具有典型的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特征。Kx基因能在原核表达系统内正确表达,其表达蛋白与来源于种子中的Kx亚基的迁移率完全一致。Kx亚基与小麦属A、B和D ,山羊草属C和U以及黑麦属R染色体组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氨基酸序列非常相似,但在N和C保守区的氨基酸组成以及重复区长度上与它们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可将Kx与Ax1聚类为平行的分支。由此可见,来源于C .delileana的Kx基因为一新的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
郭志富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
与小麦有效分蘖数QTL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小麦分子育种领域,具体公开了与小麦有效分蘖数QTL QPTN.sau‑4B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KASP‑1,其可由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的引物扩增得到。检测分析表明,...
马建兰秀锦刘家君郑有良魏育明刘亚西江千涛陈国跃陈光登
文献传递
四川三个专用小麦的贮藏蛋白分析被引量:16
2000年
采用SDS -PAGE和APAGE方法对四川 3个不同品质特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收获期、不同发芽程度以及杂种F1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虽然在小麦的品质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仍然受到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组成的影响。具 5 + 10亚基的小麦品种不一定具有优良的面包烘烤品质 ;②无论醇溶蛋白还是谷蛋白 ,杂种F1的带型呈共显性遗传 ;③在较为正常的收获期内 ,收获时间或轻度发芽的种子对贮藏蛋白的组成无影响。
王志容魏育明兰秀锦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谷蛋白电泳分析品质育种
小麦抗条锈病优质高产T1BL.1RS易位系鉴定与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从创制的 80个新选系中鉴定出 3个抗条锈病品系 ,应用醇溶蛋白A -PAGE检测发现其均为T1BL .1RS易位系。麦谷蛋白亚基SDS -PAGE分析表明 ,3个抗病易位系均含 5 + 10及 1或 2 优质蛋白质亚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评定认为 98- 12 6 6品系表现特别优异。其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检测表明 ,该品系优于对照品种川麦 2
李雪莉郑有良魏育明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
关键词:小麦黑麦易位系条锈病抗病性
四川小麦优良新品系醇溶蛋白分析被引量:8
2000年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1998至 1999年四川省区试的 2 4个参试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 :2 6个材料共出现 2 2种带型。每个材料可分离出 15~ 2 1条谱带 ,共分离出 34条带 ,其中 2 7条具多态性 ,占 79 4%。 2 4个品系中 ,有 2 0个具有 1B/ 1R易位标记位点Gld1B3 ,占供试材料的 83 3 %。
兰秀锦魏育明刘登才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品质育种
抗赤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贮藏蛋白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来自不同地方的23个抗赤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PAGE电泳分析中,23个供试品种具有23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9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1条具有多态性,占86.8%,每份材料可电泳出14~23条带,存在着广泛的等位基因变异。在SDS-PAGE电泳分析中,出现了9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6种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少,品质评分较低,其变幅为5~9分,平均为6.8分。
侯永翠郑有良魏育明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颜泽洪张志清
关键词:贮藏蛋白小麦赤霉病醇溶蛋白谷蛋白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蛋白质和氨基酸间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为了探讨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相关程度,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籽粒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余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不显著。除赖氨酸以外,其余氨基酸之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赖氨酸含量只与胱氨酸和脯氨酸相关显著。对蛋白质直接正向和负向效应最大的分别是谷氨酸和亮氨酸,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9和-1.83。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也是谷氨酸和亮氨酸,前者为正向,后者为负向;而其余氨基酸的间接正向、负向效应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发现,67个小麦地方品种被聚为3类。其中,第Ⅱ类共16个品种,其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营养品质相对较好。
陈华萍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氨基酸通径分析聚类分析
人工合成小麦SHW-L1穗发芽抗性及TaAmy2基因eQTL分析
节节麦作为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材料被广泛利用,其中具有的强休眠材料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大量基因资源.利用强休眠节节麦AS60,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六倍体小麦SHW-L1,利用四川地区推广品种川麦32与其杂交构建了重组自...
杨剑刘亚西魏育明刘登才王际睿郑有良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