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48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4篇小麦
  • 23篇性状
  • 15篇农艺
  • 15篇农艺性
  • 15篇农艺性状
  • 8篇聚类分析
  • 7篇主成分
  • 7篇主成分分析
  • 7篇谷蛋白
  • 7篇川农
  • 7篇川农16
  • 6篇品质性状
  • 6篇品种(系)
  • 6篇主要农艺性状
  • 6篇醇溶蛋白
  • 5篇遗传多样性分...
  • 5篇四川小麦
  • 4篇蛋白亚基
  • 4篇性状分析
  • 4篇亚基

机构

  • 48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泸州老窖股份...
  • 1篇毕节学院

作者

  • 48篇李伟
  • 32篇郑有良
  • 27篇魏育明
  • 13篇蒲至恩
  • 12篇陈国跃
  • 11篇李伟
  • 10篇颜泽洪
  • 6篇兰秀锦
  • 5篇侯永翠
  • 5篇徐黎黎
  • 5篇赵晓芳
  • 3篇熊丽娟
  • 3篇钟美玉
  • 3篇陈朝阳
  • 3篇尚海英
  • 2篇张小英
  • 2篇蹇黎
  • 2篇董攀
  • 2篇杨武云
  • 2篇吴卫

传媒

  • 16篇四川农业大学...
  • 1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0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种子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小麦品种(系)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多态性分析
2014年
为了解四川小麦品种(系)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多样性,对66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100份新育成品种(系)以及21份小麦骨干亲本材料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187份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7种蛋白条带组合类型,10种不同的蛋白条带,其中5种条带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缺失和迁移率改变。114份材料表现为SGP-1A蛋白缺失,而在所有供试的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中该蛋白均表达。共4份材料在SGP-1B位点蛋白迁移率改变,18份材料的Wx-1B蛋白条带缺失,8份材料的Wx-1D蛋白条带缺失,仅有1份材料的Wx-1A蛋白条带缺失。通过与中国春缺体-四体(N7AT7B、N7DT7B、N4AT4B)、乌拉尔图小麦(AA)、节节麦(DD)、圆锥小麦(AABB)淀粉颗粒结合蛋白的比较,并结合质谱鉴定,进一步验证了所鉴定条带的准确性。本研究表明,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和骨干亲本比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具有更丰富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变异类型,鉴定出的变异材料可用于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和小麦淀粉品质育种。
刘安军杨晓怡刘永红盛玉珍陈国跃蒲至恩刘亚西李伟
关键词:小麦多态性
东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26
2006年
为发掘特异基因资源,对75份来自24个国家的东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植株较高,平均株高达127.5 cm;籽粒特长,平均粒长达1.03 cm。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偏相关,说明株高增加可能导致千粒重增高,但千粒重高的材料其穗粒数相应会减少。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穗密度因子、穗粒重因子、粒数因子、株高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58%,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其遗传距离远近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
徐黎黎李伟郑有良
关键词:农艺性状基因资源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制曲品质性状评价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深入了解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特征,筛选适宜酿造制曲的品种。【方法】以制曲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为对照,采用近红外仪对154份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硬度指数测定仪、凯氏定氮仪和淀粉试剂盒对筛选材料的硬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156份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2.48%,籽粒硬度55.09,软度179.17,除水分含量、吸水率和容重的变异系数小于10%外,其他性状变异较大;各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156份小麦根据品质特征可聚为7类,其中对照品种与120个品种(系)聚为一大类;所筛选的27份材料的平均总淀粉含量55.62%,直链淀粉含量22.02%。近红外测量与其他方法测量硬度(r=0.74)和蛋白质含量(r=0.88)显著正相关。【结论】156份小麦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主要属于中弱筋粉质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存在品质差异,筛选出5份与对照品质相似的材料供进一步评价利用;研究所筛选材料为深入研究小麦品质与制曲品质关系奠定了基础。
赵晓芳赵晓芳袁豪敖灵敖灵刘国文陈朝阳蒲至恩陈国跃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四川小麦新品系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AMMI模型,对四川小麦新品系两年区域试验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影响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以品系与年份互作最大,年份和地点互作也较高。多重比较表明,46548-3、川麦107、98-18、R25和R88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川麦28。回归参数和置信区间分析表明,多数品系稳定性表现相似,但以99-1572最好。AMMI模型分别解释了2002和2003年的92.6%和76.9%的互作平方和;其双标图显示,环境改变较品系变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更大。同时,通过AMMI2双标图得到各参试品系与环境间的互作情况。此外,通过稳定性参数Di值和AMMI1的品种排序分析揭示出各参试品系的稳定性表现,其中Y1496-15在两年区试中均表现稳定,而R88和46548-3则呈现出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姚霞李伟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混合线性模型AMMI模型
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对来自19个国家的60份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密穗小麦抽穗期从151~195 d,包括了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多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单株有效分蘖数大多在10个以上,有效穗数变幅为6.8~30.2个,成穗率平均为70%.穗长、小穗数和单位长度着生小穗数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表现为密穗型.大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明显偏低.多数材料严重感染白粉病,仅有8份材料抗白粉病.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抽穗期缩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小穗数有减少的趋势.
张小英李伟庄萍萍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密穗小麦农艺性状
斯卑尔脱小麦品质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对142份斯卑尔脱小麦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绝大多数材料为软质和角质;平均蛋白质含量16.06%,104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28%,达到中筋小麦标准。56.82%材料的沉降值大于50 mL;面团吸水率>70%的材料有73份,形成时间大于7.5 min的材料有3份;筛选到蛋白含量>20%的材料3份,高沉降值(>75 mL)材料10份。6份品质性状且农艺性状均较好的斯卑尔脱小麦可望用于普通小麦品质遗传改良。
侯永翠蒲至恩尚海英李伟
关键词:斯卑尔脱小麦品质性状种质资源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川育16的分子鉴定被引量:3
2005年
应用RAPD、STS和SSR标记对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川育16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种标记均能揭示品种间DNA水平上存在的遗传差异。RAPD分析中共有14个(19.72%)引物和48条(19.28%)带纹,STS分析中有4个(66.67%)引物和19个(26.38%)引物-酶组合,而SSR分析中有24个(22.43%)等位变异位点能揭示品种间遗传差异。
蹇黎李伟魏育明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RAPDSTSSSR
多小穗种质10-A穗部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穗部性状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拟对控制多小穗材料10-A的穗部性状的位点进行初步定位。【方法】本研究以多小穗种质10-A与寡小穗材料BE89杂交获得的186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材料,利用DArSeq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2年4个环境群体的穗长、芒长、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5个穗部性状表现,并利用QTL ICIMapping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构建了968个DArSeq标记组成的1878.408 cM的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925 cM,共检测到15个QTL(LOD>2.5),分布在1A、1B、2A、2D、3B、5D和6B等7条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64%~21.80%。其中,控制穗长的QSl-2A.2在F2群体中可解释21.80%的表型变异;控制芒长的QAl-5D.1位点在F2和F2∶3群体中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64%和13.81%;控制总小穗数的位点QTss-1A.1在F2∶3解释13.54%,其增效来自母本10-A,表明该材料可作为提高小穗数的育种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了与穗部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区段,为小麦穗部性状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志鹏赵晓芳赵晓芳丁丽赵梦梦沈婧玥蒲至恩蒲至恩陈国跃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QTL定位
小麦新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选用15个亲本配制50个杂交组合,对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农艺性状普遍存在优势,对照优势、平均优势、母本优势和父本优势均值分别为6 84%、6 31%、8 95%和6 26%。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均表明,杂种F1相对亲本,提高了农艺性状间相互作用。通径分析揭示亲本中千粒重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而杂种F1中穗粒数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本文还重点考察了川农16优势情况,指出其千粒重较低和穗粒数较少的特点可以通过杂种优势来克服。
李伟郑有良兰秀锦魏育明颜泽洪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
多小穗小麦10-A EMS突变株系的农艺性状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为深入了解多小穗小麦种质10-A EMS突变株系的表现,对经0.8%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种子产生的M4突变株系群体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22个突变株系间在株高、穗长、总小穗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上差异极显著,群体具有丰富的变异。其中,突变株系群体中单株产量、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而抽穗期、小穗数、籽粒直线宽和籽粒直线长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多重比较表明,在株高、穗长、总小穗数、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均能筛选到与10-A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的突变株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突变株系的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抽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千粒重、籽粒投影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突变株系的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投影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可将所有突变株系材料分为七类,其中192份突变株系与10-A聚为类Ⅰ,其中亚类ⅠA和ⅠC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较高,25份材料聚为类Ⅱ,而其他五类每类均只含有1份突变株系。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突变株系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提供了参考。
熊君杨珂易晓余许珂匡成浩张志鹏陈国跃李伟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