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电化学
  • 8篇降解
  • 6篇氯酚
  • 5篇电极
  • 5篇催化
  • 5篇PD/C
  • 4篇电化学氧化
  • 4篇污染
  • 4篇化学氧化
  • 4篇4-氯酚
  • 3篇氮氧化物
  • 3篇气体扩散
  • 3篇气体扩散电极
  • 3篇污染物
  • 3篇废水
  • 2篇电化学降解
  • 2篇阳极室
  • 2篇氧化降解
  • 2篇优先污染物
  • 2篇石墨

机构

  • 21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1篇王辉
  • 10篇卞兆勇
  • 8篇孙德智
  • 3篇申卫国
  • 3篇石鹏
  • 2篇施钦
  • 2篇张立秋
  • 2篇李敏
  • 2篇魏祥甲
  • 2篇齐飞
  • 2篇艾晗
  • 1篇刘新
  • 1篇李周园
  • 1篇王建龙
  • 1篇赵长炜
  • 1篇梁英梅
  • 1篇封莉
  • 1篇温馨
  • 1篇豆小敏
  • 1篇洪喻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电化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教师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五届环境模...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样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
2013年
环境样品检测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辅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
王辉齐飞孙德智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
Pd/C气体扩散电极用于电化学降解五氯酚钠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氢气还原法制备出Pd/C催化剂,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对氧在Pd/C催化剂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由催化剂制备成Pd/C气体扩散阴极,采用先通H2后通空气的方式在隔膜电解体系中对五氯酚钠进行降解,比较了不同电极体系下五氯酚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阴极室,Pd/C气体扩散电极通过外界曝气提供的O2在阴极还原产生H2O2,电解100min后H2O2的稳定浓度达到9.8mg/L.实验制备的Pd/C气体扩散阴极既对五氯酚钠具有还原脱氯作用(通入H2时),又促进O2还原生成H2O2(通入O2时),它对五氯酚钠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不掺杂Pd的气体扩散阴极.反应120min后,五氯酚钠平均转化率和脱氯率均超过80%,反应200min后TOC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7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分析出五氯酚钠在阴极室还原脱氯的中间产物主要是苯酚,Pd/C气体扩散阴极利用电化学还原脱氯和阴阳极同时氧化相结合对氯酚类有机物的降解是可行的.
王辉王建龙
关键词:气体扩散电极PD/C催化剂五氯酚
科研反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探讨——以“物理与化学图谱解析”博士生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物理与化学图谱解析"课程是高等院校生态环境工程领域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对现代物理与化学科学仪器在生态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课程采用了"科研反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培养了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王辉齐飞常红豆小敏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程博士研究生
Pd/石墨烯/玻碳电极检测4-氯酚污染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Pd/石墨烯催化剂,并采用XRD、SEM、XPS、TE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出Pd/石墨烯/玻碳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检测4-氯酚的最佳工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表面平整光滑,以零价态存在的Pd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石墨烯上,平均粒径为(6.5±0.05)nm.检测4-氯酚的最佳支持电解质为0.1 mol·L-1、p H 6.8的磷酸-磷酸钠缓冲溶液(PBS),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100μmol·L-1(R2=0.967),检测限为0.57μmol·L-1(S/N=3),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本文所研制的Pd/石墨烯/玻碳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的检测4-氯酚的方法.
石鹏王伯轩宋泉霖王辉刘新卞兆勇
关键词:电化学检测氯酚
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封场期场地植物抗氧化酶活性被引量:2
2010年
比较了湖南省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2个不同封场期场地优势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发现在环境较恶劣的场地A(封场3年)齿果酸模、酸模叶蓼、水莎草SOD活性较高,分别为408.35、298.56和219.97U·mg-1 prot;稗、野菊花、女菀CAT活性较高,分别为20.72、18.10和16.42U·mg-1 prot,而臭荠的CAT活性最低,仅为3.54U·mg-1 prot。通过对各植物酶活性及相对幅度R/Q值之和进行综合比较,初步推断齿果酸模、酸模叶蓼、稗、野菊花、女菀具有较强的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为封场初期优势植物种。场地B(封场8年)SOD活性最高的5种植物依次是:臭荠>小苜蓿>小飞蓬>齿果酸模>飞廉,而CAT活性由高到低是:朝天委陵菜>飞廉>棒头草>女菀>齿果酸模,R/Q值之和的变化范围是0.17~0.61,臭荠、朝天委陵菜、飞廉、棒头草、齿果酸模适应性较强。不同封场阶段优势物种存在着自然演替的现象,为填埋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温馨封莉王辉洪喻张立秋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抗氧化酶活性抗逆性植被恢复
碳纳米管催化电极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难降解有机物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技术研究是目前水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碳纳米管(CNTs)由于具有独特的一维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电荷传导性能以及独特的电学性能,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做电极材料。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特性,对碳纳米管催化电极的制备、催化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魏祥甲王辉卞兆勇李敏孙德智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催化氧化难降解有机物
阴阳极室同时作用氧化降解酸性媒介漂兰B染料废水的研究
使用Ti/IrO/RuO阳极、自制的Pd/C充氧阴极,在涤纶隔膜电解槽中研究了曝气速度、电流密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媒介漂兰B电催化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紫外扫描光谱研究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适当的曝气有利于酸性媒...
王辉卞兆勇鲁光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染料废水
文献传递
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菌及甲烷通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静态箱法、滚管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对6个不同封场时间填埋区的甲烷通量、覆土层甲烷氧化菌数量和甲烷氧化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与封场时间、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6个填埋区甲烷通量的变化范围在-0.34~5.31 mg/(m2.h)之间;覆土层甲烷氧化菌的数量范围为3.10×107~20.77×107 cfu/g干土,甲烷氧化速率在1.65×10-8~4.34×10-8mol/(h.g)之间。覆土层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甲烷氧化速率呈正相关,但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决定性因素;甲烷通量高时可刺激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氧化速率的提高,且三者均与封场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当含水率大于15%时,随着覆土层含水率的增加,甲烷氧化速率呈下降趋势;覆土pH、有机质和铵态氮与甲烷氧化速率等无明显相关性。提高覆土层的甲烷氧化速率可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
赵长炜梁英梅张立秋王辉李周园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甲烷通量甲烷氧化菌
北京市交通道路空气中NO_x的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基于2008年及2009年分4个季节对北京市3种类型道路(开阔型、交叉路口型和峡谷型)空气中的NOx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3种类型道路空气中NOx的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昼间北京市各类型街道空气中NOx浓度呈早晚浓度高、中午浓度低的变化规律,NOx浓度随季节和车流量变化较明显。交通道路空气中NO占NOx的分担率高,且有较好的相关性,而NO2分担率较低,与NOx相关性较差。
申卫国王辉李志孙德智
关键词:氮氧化物
响应面法优化Cu-BiVO_4可见光催化降解扑热息痛污染物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Cu-BiVO4可见光催化方法是一种去除环境中扑热息痛污染物的有效绿色方法。采用研制出的Cu-BiVO4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扑热息痛,运用响应变量控制法,研究了催化剂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5h降解扑热息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为80mg、催化剂负载量为5%、溶液初始pH值为6,在此工艺条件下降解扑热息痛的效率为72.6%。
边宇朱亚琪王辉卞兆勇
关键词:扑热息痛响应面法可见光催化催化降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