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军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1篇血凝酶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活化因...
  • 1篇血小板活性
  • 1篇血小板活性因...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肾炎
  • 1篇肾炎
  • 1篇注射用
  • 1篇注射用血凝酶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三○...

作者

  • 4篇韩军
  • 2篇马雪梅
  • 2篇王新真
  • 2篇李捍卫
  • 2篇金波
  • 1篇向璐
  • 1篇向轶
  • 1篇王春平
  • 1篇孟繁平
  • 1篇龚清
  • 1篇杨永平
  • 1篇苏淑慧
  • 1篇吴贻琛
  • 1篇吴勤
  • 1篇李迎新
  • 1篇申力军
  • 1篇董琨

传媒

  • 2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其拮抗剂对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肝脏和血循环中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的变化以及其对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CCl4腹腔注射8周(0·15ml/kg,2次/周)诱导大鼠肝硬化,快速3H-PAF液闪检测肝及循环中PAF水平;受体饱和结合实验分析肝组织PAF结合能力;监测外源性PAF及其拮抗剂BN52021对门脉压和系统动脉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时肝内PAF、肝脏输出PAF及肝内生PAF水平明显升高,分别4·0ng/g±0·4ng/gvs2·7ng/g±0·5ng/g(P<0·01)、6·3ng/ml±0·6ng/mlvs3·4ng/ml±0·6ng/ml(P<0·01)、1·0ng/ml±0·6ng/mlvs-0·3ng/ml±0·5ng/ml(P<0·01);肝组织PAF结合能力Bmax明显升高(2·8±0·21)fmol/μg膜蛋白vs(0·9±0·06)fmol/μg膜蛋白,P<0·01,而受体亲和力K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nmol/L±1·3nmol/Lvs5·8nmol/L±1·0nmol/L,P>0·05)。肝硬化组基础门脉压升高(12·2mmHg±0·7mmHgvs5·3mmHg±0·6mmHg,P<0·01),系统动脉压降低(82mmHg±10mmHgvs114mmHg±9mmHg,P<0·01)。门脉注入PAF(1μg/kg)后,肝硬化组门脉压提高了32%(12·1mmHg±0·6mmHgvs16·0mmHg±0·7mmHg,P<0·01),升高幅度约为对照组的227%(4·1mmHg±1·0mmHgvs1·8mmHg±0·3mmHg,P<0·01),而系统动脉压在两组均下降(肝硬化组由82mmHg±10mmHg降至48mmHg±4mmHg,P<0·01;对照组由114mmHg±9mmHg降至52mmHg±4mmHg,P<0·01)。门脉注入BN52021(5mg/kg),肝硬化组门脉压降低了16%(14·6mmHg±1·6mmHgvs12·3mmHg±0·8mmHg,P<0·05),而系统动脉压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硬化时肝脏合成PAF明显增加是循环血PAF升高的重要来源,并上调节肝的血流动力学影响门脉高压形成,其作用可被其拮抗剂BN52021部分逆转。
王春平韩军马雪梅董琨向轶苏淑慧冯永毅杨永平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急诊胃镜检查196例分析
2001年
为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出血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本文总结了近5年经急诊胃镜诊断的19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并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王新真韩军冯永毅李迎新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喷洒血凝酶治疗肝炎患者上消化道黏膜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多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伴糜烂出血、出血糜烂性胃炎、溃疡及胃癌、食管癌出血.如不及时治疗,重者可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何迅速、有效、安全地止血已成为治疗的关键.
王新真王忠新金波向璐李捍卫韩军
关键词:注射用血凝酶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合并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HBV-GN,同时合并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的患者共36例。患者分成2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组25例,给予拉米夫定0.1g,1次/d,或恩替卡韦0.5mg,1次/d,空腹口服;对照组11例,未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及保护肾功能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包括用药期间尿蛋白排泄情况、肝肾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时,抗病毒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清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和ALB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改善。2组ALT和AST水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抗病毒治疗组ALT和AS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抗病毒治疗组治疗12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V-GN,可显著降低尿蛋白,使ALB升高,HBV DNA水平降低,缓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疗效,且耐受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孟繁平龚清韩军金波马雪梅申力军吴贻琛吴勤李捍卫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肾小球肾炎抗病毒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