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采收率
  • 2篇乳化
  • 2篇提高采收率
  • 1篇代谢
  • 1篇压裂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页岩油气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开发
  • 1篇原位生长
  • 1篇原油
  • 1篇乳化剂
  • 1篇乳化性
  • 1篇乳化性能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生长代谢
  • 1篇生物表面活性...

机构

  • 5篇中国石化胜利...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农业部沼气科...

作者

  • 5篇冯云
  • 3篇林军章
  • 3篇汪卫东
  • 2篇宋永亭
  • 2篇谭晓明
  • 2篇李彩风
  • 1篇王兴谋
  • 1篇孙楠
  • 1篇谭晓明
  • 1篇承磊
  • 1篇曹嫣镔
  • 1篇胡婧
  • 1篇王静
  • 1篇高阳
  • 1篇刘涛
  • 1篇王静
  • 1篇王静
  • 1篇巴燕

传媒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生物技术在页岩油气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2023年
通过对国外微生物技术在页岩油气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调研,详细介绍了页岩油气藏内源微生物解堵技术、页岩地层地下DNA诊断技术的原理、工艺、应用情况,以及微生物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微生物改造页岩储层岩石等的原理和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页岩油气藏中存在微生物,基于油藏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和对油藏特定微生物DNA的检测分析建立的页岩油气藏内源微生物解堵技术、页岩地层地下DNA诊断技术已经进入现场应用,并在提高页岩油气产能和高效储层描述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油藏微生物对原油渗流能力和储层岩石性质的改善而开展的微生物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研究和微生物改造页岩储层岩石研究都展现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中国页岩油气开发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符合中国页岩油气特色的微生物开发技术。
宋永亭胡婧胡婧李彩风冯云高阳
关键词:页岩油气压裂采收率
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被引量:6
2022年
利用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润湿和驱油效率等测试手段研究槐糖脂、鼠李糖脂和脂肽3种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为10^(-1) mN/m数量级,润湿指数为0.36,由于鼠李糖脂和脂肽同时具有较强的降界面张力和润湿反转性能,能大幅降低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的黏附功(黏附功下降幅度超过99.5%),但该过程需要较长作用时间(多于5 d);槐糖脂具有较强的原油乳化性能,400 min后乳化原油析水率仍保持在25%,试验区块原油降黏率达到85%;直接驱替过程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较低,仅为3.5%~4.8%,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注入后作用7 d再驱替,鼠李糖脂、槐糖脂和脂肽驱油效率分别达到8.46%、14.31%和10.07%,驱油效率大幅提升;3种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机制不同,鼠李糖脂和脂肽除了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主要通过润湿反转提高原油剥离能力,而槐糖脂主要通过对原油乳化降黏、增强流动性提高驱油效率。
林军章林军章王静王静谭晓明汪卫东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润湿性
生物成因稠油与伴生气形成过程模拟研究——以林樊家地区浅层气和稠油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是形成稠油与伴生气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形成稠油与伴生气的过程,以林樊家地区浅层气和稠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菌群对与研究区稠油具有相同烃源岩的稀油进行原油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稀油经厌氧微生物降解可以形成稠油,同时还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降解248 d平均每克原油能够生成3 mmol甲烷和0.5 mmol二氧化碳,分析所生成的气体碳同位素,发现甲烷δ13C1值为-46.36‰^-45.27‰,二氧化碳δ13C1值为4.24‰~8.5‰,利用碳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林樊家地区浅层气中生物降解气含量达69%;原油饱和烃含量由初始的72.77%下降到44.0%,饱和烃含量大幅下降是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典型生物标志物25-降藿烷/藿烷值显著升高,由0.009上升到0.056,表明原油发生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原油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可以在室内较短时间内模拟完成原油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林军章冯云谭晓明王静承磊王兴谋汪卫东
关键词:原油微生物降解伴生气
高温产乳化剂菌原位生长下的微观驱油机理被引量:2
2018年
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繁殖代谢,降解原油;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原油和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残余油被乳化分散成油滴;此外,该菌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改善残余油的流变性。膜状残余油、柱状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等不同类型的残余油都能被有效驱替,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为12.84%。
宋永亭李彩风冯云刘涛曹嫣镔
关键词:生长代谢
新型产甲烷菌系提高极限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
2024年
我国东部老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呈含水上升快、采油速度低、水驱效益低等开发特征,现有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无法实现原油的经济采出,亟需建立接替技术。为此,以胜利油田某聚驱后油藏为试验区,开展了油藏菌群结构分析、新型产甲烷菌系的激活产气、油藏适应性及驱油性能研究,探索新型产甲烷菌系在这类油藏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油藏具有丰富的石油烃降解菌,有利于生物气化技术的实施。模拟试验区油藏条件下,新型产甲烷菌系与油藏内源微生物有较好的相容性,90 d每克原油的产气量达到3.12 mmol,是单独激活油藏微生物产气量的4.5倍,且产生的气体中甲烷气占比达到78%。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新型产甲烷菌系占比达到35.9%,是产气速率大幅提升的关键。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油藏温度低于65℃、原油黏度小于1 356 mPa·s条件下,新型产甲烷菌系均展示了良好的产气性能。利用实验室设计的物理模型,评价了该菌系产气提高驱油性能,结果显示,注入该菌系后产气作用有效动用了模型顶部的剩余油,极限含水条件下驱油效率提高5.4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气化技术提高极限含水油藏采收率的机理。
丁明山林军章林军章孙楠冯云孙楠汪卫东
关键词:生物气化提高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