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梅梅

作品数:2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肝炎
  • 15篇病毒
  • 12篇基因
  • 8篇毒性肝炎
  • 8篇基因治疗
  • 8篇丙型
  • 8篇病毒性
  • 8篇病毒性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5篇乙型
  • 5篇核酶
  • 5篇丙型肝炎
  • 4篇丙型病毒性
  • 4篇丙型病毒性肝...
  • 4篇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病毒
  • 3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基因
  • 2篇药物性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田梅梅
  • 11篇牛俊奇
  • 11篇王峰
  • 10篇王美霞
  • 9篇华瑞
  • 9篇郑锦辉
  • 8篇温小玉
  • 5篇范小玲
  • 5篇段雪飞
  • 5篇李蕴铷
  • 3篇成军
  • 3篇张亦瑾
  • 3篇钱芳
  • 2篇张婷
  • 2篇王晓杰
  • 2篇任娜
  • 2篇李贲
  • 2篇张锦前
  • 1篇刘景院
  • 1篇温晓玉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2003年全...
  • 1篇吉林省第四届...
  • 1篇全国第九次感...
  • 1篇首届全国肝胆...
  • 1篇增强自主创新...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运行情况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情况。方法以"十一五"规划中建立的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随访队列为基础,因队列存在部分病例缺失,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8例,将队列完善至1 019例。根据患者参与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情况,将其分为未参与社区管理组(n=497)和参与社区管理组(n=5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并总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运行情况。结果 (1)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51.2%(522/1 019)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有48.8%(497/1 019)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及脱落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分别为担心歧视、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不准确,所占比例分别为11.5%(57/497)、91.5%(455/497)、95.0%(472/497)、78.3%(389/497)。(3)2013年3—10月,朝阳区共有6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3年1月—2014年1月,10家推广此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0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结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行性较高,运行较顺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和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是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主要原因。
李蕴铷范小玲段雪飞田梅梅李洪杰高学松张亦瑾
关键词: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
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消化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体外消化作用。方法 设计3个分别 作用于 HCV RNA 5′-非编码区(5′-NCR)上157、168、173位点的脱氧核酶(DRz),分别命名为 DRzl, DRz2,DRz3,均以5′-GGCTAGCTACAAcGA-3′为脱氧核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用内切酶 Xba Ⅰ将含有 HCV 病毒序列的质粒 pCMV/T7-NCRC-△Luc 消化成线性,以此为模板体外转录出用[α-^(32)p]UTP 进行标 记的靶 HCV RNA。在37℃、pH 7.5、Mg^(2+)10 mmol/L 等条件下,将 HCV RNA(10 nmol/L)与3个脱 氧核酶(1 μmol/L)分别混合进行切割反应,并进一步比较不同 Mg^(2+)浓度下 DRz3的切割反应效率,反应 产物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并行放射自显影,应用凝胶成像分析仪评价脱氧核酶的切割效率。 结果 在设定反应条件下,3个脱氧核酶对 HCV 病毒均有切割活性。随着 Mg^(2+)浓度的增加,DRz3的切割 活性增强。结论 特异性的脱氧核酶可有效切割 HCV RNA 5′NCR 的 RNA,且切割效率与 Mg^(2+)浓度呈 正相关。
温晓玉鲍万国杨秀云田梅梅王峰牛俊奇
关键词:基因疗法脱氧核酶
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分别设计能特异切割HBV、HCV基因组的核酶、U1-嵌合体核酶、10-23脱氧核酶(10-23DNAzyme)及小干涉RNA,以期用于乙、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 方法:⑴设计合成针对HCV RNA基因组非编码区及...
牛俊奇王峰王美霞华瑞温小玉田梅梅郑锦辉丁艳华
关键词:核酶基因治疗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分别设计能特异切割HCV基因组的核酶、U<,1>-嵌合体核酶、10-23脱氧核酶(10-23DNAzyme)及小干涉RNA,以期用于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方法:(1)设计合成针对HCV RNA基因组非编码区及核心区特...
牛俊奇王峰王美霞华瑞温小玉田梅梅郑锦辉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RNAi作为一种抗HsV感染的治疗策略具有很大的优势。siRNA的特异性靶向抑制作用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从而促进病毒清除,并且不会激发任何非特异性干扰素反应,可以最大...
牛俊奇王峰王美霞华瑞温小玉田梅梅郑锦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炎治疗基因疗法
文献传递
社区医生对慢性乙型肝炎诊疗认知水平的调查及干预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从北京市某行政区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查共102例社区全科医师,进行乙型肝炎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知识点培训,并自行设计考核问卷。培训前,社区全科医生对乙型肝炎传染性、保护性抗体等预防知识有较高的知晓率分别为76.5%(78/102)、74.5%(76/102),但对于乙型肝炎诊疗知识如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方法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9%(4例)、4.9%(5例)、19.6%(20例)。经过培训,上述知晓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3.1%(95例)、49.0%(50例)、86.3%(88例)(均P〈0.01)。目前社区医生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知识存在明显不足,培训干预有效。加强乙型肝炎诊疗专业知识培训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专科医院和社区得到更好治疗及管理的重要保障。
段雪飞田梅梅李蕴铷刘景院成军范小玲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田梅梅王宪波李蕴铷钱芳张亦瑾段雪飞范小玲
关键词:药物性肝衰竭预后
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分别设计能特异切割HCV基因组的核酶、U-嵌合体核酶、10-23脱氧核酶(10-23DNAzyme)及小干涉RNA,以期用于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方法:(1)设计合成针对HCV RNA基因组非编码区及核心区特定位点的...
牛俊奇王峰王美霞华瑞温小玉田梅梅郑锦辉
关键词: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肝脏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共119例。选取1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GP73浓度。结果与152例健康体检者(34.57±11.53ng/ml)相比,11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129.1±97.13ng/ml)显著升高(P<0.0001)。其中62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0U/L的患者,其血清GP73水平(152.6±101.9ng/ml)显著高于57例血清ALT<200U/L者(103.6±85.41n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给予中药治疗组(44例)(130.5±101.4ng/ml)与给予西药治疗组(75例)(128.3±95.19ng/ml)的血清GP7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0%的患者中,有81.82%(9/11)的患者血清GP73>150ng/ml。结论血清GP73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良好标志物之一。血清GP73水平与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程度有关,而与药物性质无关。
田梅梅黄玉波张仁雯郝晓花郝晓花魏红山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高尔基体糖蛋白73标志物肝组织活检
重型肝炎中HEV感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为探讨重型戊肝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对75例重型肝炎中的13例戊肝病毒(HEV)感染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单纯乙肝病毒(HBV)感染20例为对照组,比较其与单纯HEV、HEV合并HBV感染的重型肝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重型肝炎的HEV感染率为17.3%(13/75),HEV与HBV重叠感染率为8.0%(6/75),在临床表现方面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EV合并HBV感染组SB,PT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HEV组及单纯HBV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是影响戊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付广双唐彤宇田梅梅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重型肝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