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脊柱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脊柱侧
  • 7篇脊柱侧凸
  • 7篇儿童
  • 7篇侧凸
  • 5篇手术
  • 4篇速康
  • 4篇外科
  • 4篇围手术
  • 4篇围手术期
  • 4篇先天性脊柱侧...
  • 4篇康复
  • 4篇畸形
  • 4篇加速康复
  • 3篇康复外科
  • 3篇脊柱畸形
  • 3篇加速康复外科
  • 3篇儿童先天性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多依
  • 7篇张学军
  • 6篇祁新禹
  • 6篇郭东
  • 5篇白云松
  • 5篇李立晶
  • 5篇张建敏
  • 4篇王芳
  • 2篇胡璟
  • 2篇曹隽
  • 1篇刘国亮
  • 1篇刘超
  • 1篇吕红
  • 1篇田沐洋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心室Glenn术后患儿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患儿,女,9岁,体重28kg,因"发现颈部肿物3月余"入院,诊断"甲状腺肿物",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儿口唇轻微发绀,杵状指(趾)。术前检查:血常规示RBC 5.63×10^12/L,Hb 164g/L;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4.40 mIU/L,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T3)7.62pmol/L;血气分析示PaO2 50mm Hg,SpO2 85%。
王芳李多依
关键词:麻醉管理甲状腺功能检查颈部肿物三碘甲腺原氨酸单心室杵状指
先天性脊柱侧凸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患者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3.4岁,男16例,女12例。通过全脊柱X线测量患者节段性侧凸角、胸椎(T5~12)后凸角、胸腰段(T10~L2)后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头端及尾端代偿弯、冠/矢状面平衡等参数。通过CT及MRI判断前方半椎体和后方附件的畸形情况、患者是否合并肋骨畸形及椎管内异常。按半椎体分布位置将畸形分为4型:1型:胸椎+胸椎;2型:腰骶椎+腰椎;3型:胸椎+腰骶椎;4型:胸椎+颈椎,对比分析不同畸形患者的各项影像学指标。结果 患者各节段半椎体数量:C_(1~7):2,T_(1~5):8,T_(6~12):18,L_(1)~S_(1:28),半椎体主要分布于腰骶段(50.0%)和下胸椎(32.1%),以半分节型(51.8%)为主,胸腰段半椎体多达24个(42.9%)。两半椎体平均间隔3.5个正常椎体,前方椎体和后方附件以协调型最为常见(82.1%)。畸形分型:1型患者7例,2型9例,3型10例,4型2例。患者头端和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分别为(34.7±7.5)°和(34.7±9.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不同畸形类型患者的节段性侧凸角、头端代偿弯、冠/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型患者尾端代偿弯、腰椎前凸及胸腰段后凸角明显偏小。5例合并邻近椎体畸形、肋骨畸形、中央管扩张或椎板裂。结论 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畸形较为复杂,半椎体主要分布于腰骶段和下胸椎,与冠状面相比畸形对患者矢状面的影响更为明显。
刘昊楠张学军李多依郭东祁新禹白云松
关键词:脊柱弯曲诊断显像
加速康复外科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
刘昊楠李多依张瀚文赵梦奇郭东祁新禹白云松李宇璇张学军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脊柱畸形手术应激反应儿童
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147)和正常体温组(n=53)。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实施脊柱侧弯矫形术200例,其中147例(147/200,73.5%)发生低体温。低体温组中,男64例,女83例,年龄6(3,12)岁;正常体温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6(3,1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弯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节段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输注异体血、单位输液量、基线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输液量大(OR=1.070,95%CI:1.010~1.133)、手术节段多(OR=1.117,95%CI:1.018~1.227)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基线体温(OR=0.064,95%CI:0.021~0.199)是预防低体温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输注液体多、手术节段多的患儿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更高,维持高的基线体温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周小松胡璟李多依张建敏任艺王芳李立晶刘国亮
关键词:围手术期体温调节体温变化
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管理方案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龄(7.4±4.1)岁。根据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ERAS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ERAS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高蛋白饮食、缩短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方案、多模式镇痛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饮食、疼痛评分、化验检查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内ERAS组患者体温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1.0±0.8)d和(2.5±0.9)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3.4±0.8)d和(4.0±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ERAS组患者C-反应蛋白为38(8,4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2,9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水平ERAS组为(110.7±9.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5±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27.6%)和9例(30.0%)患者出现并发症(P=1.000),两组均以轻度腹痛、腹胀最为常见,多数未予特殊处理。结论ERAS是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瀚文刘昊楠赵梦奇郭东李多依祁新禹曹隽姚子明石海霞张学军
关键词:脊柱疾病脊柱畸形儿童
CSI和BIS在儿童静脉麻醉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监测儿童静脉麻醉深度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CSI用于儿科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的患儿60例,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A组,3~6岁)25例和学龄组(B组,7~15岁)35例,ASA I~Ⅱ级,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芬太尼1μg/kg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设定BIS目标值为65,采取闭环模式自动调整丙泊酚泵注给药速度,瑞芬太尼0.25~0.33μg/(kg·min)持续泵注。记录两组患儿入室时(T 1)、诱导完成时(T 2)、手术开始时(T 3)、手术30min(T 4)、60min(T 5)、90min(T 6)、停药时(T 7)、拔除气管导管时(T 8)、出室前(T 9)的CSI、BIS,并记录苏醒期T 7~T 9时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值。结果A组T 1~T 2诱导期、T 3~T 6维持期、T 7~T 9苏醒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79和0.78(P<0.05);T 1~T 6时CSI低于BIS(P<0.05),T 8~T 9时CSI高于BIS(P<0.05);T 7~T 9的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P<0.05)。B组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4和0.69(P<0.05);T 1、T 3~T 5时CSI低于BIS(P<0.05),T 8~T 9时CSI高于BIS(P<0.05);苏醒期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5(P<0.05)。A、B组山形图示两组CSI与BIS在维持期一致性好,苏醒期一致性弱。结论CSI与BIS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静脉麻醉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IS在苏醒期能更好反映意识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3岁以上儿童静脉麻醉深度。
李立晶胡璟张建敏李多依孙岚刘超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导管消融儿童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2.9,7.3)岁,男性28例,女性24例。在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冠状面参数包括头/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及代偿弯、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冠状面骶骨倾斜角(coronal sacral slope,CSS);矢状面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等。通过CT及MRI判断前方半椎体和后方附件的畸形情况,分为协调型和错配型。按照半椎体分布的数量、位置及合并脊柱/肋骨畸形情况,对畸形进行分型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畸形分为4种类型:1型,包含2个半椎体;2型,包含3个半椎体;3型,包含≥4个半椎体;4型,平衡型半椎体同时合并多发脊柱和肋骨畸形(1~3型患者可合并轻度的椎体和肋骨畸形)。将1型畸形定义为非复杂型,2~4型畸形定义为复杂型。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各型畸形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主要参数,采用卡方检验对合并脊柱/肋骨畸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计130个半椎体,平均间隔3.4个正常椎体,其中颈椎6个(4.6%),上胸椎29个(22.3%),下胸椎44个(33.8%),腰骶椎51个(39.2%)。协调型半椎体为110个(84.6%),错配型20个(15.4%)。畸形分型:1型31例,2型11例,3型4例,4型6例。患者头端和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分别为32.7°±8.1°和34.4°±9.0°(t=-0.905,P=0.367),头端和尾端代偿弯分别为12.8°±6.6°和9.7°±6.9°(t=2.308,P=0.023)。复杂型和非复杂型患者头/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及代偿弯、PT、CSS、TK、SS、L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杂型和非复杂型TLK分别为16.2°±16.4°和6.4°±22.6°,差异有统计学意�
刘昊楠张学军李多依郭东李嘉鑫祁新禹白云松曹隽
关键词:脊柱畸形儿童半椎体影像学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后路截骨矫形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筛选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后路截骨矫形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失血量,患儿分为大量失血组(A组,失血量/血容量≥30%)和非大量失血组(B组,失血量/血容量<3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儿,A组29例,B组79例。两组患儿术前Cobb角、BMI、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BMI是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BMI、Cobb角较大、手术时间长、手术节段多是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截骨矫形术患儿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
李多依刘昊楠张建敏李立晶王芳张学军
关键词:脊柱侧凸儿童
罗哌卡因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半数有效浓度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浓度(EC 50),为学龄前儿童臂丛神经阻滞提供罗哌卡因浓度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6岁拟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患儿25例,ASAⅠ~Ⅱ级,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全身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给予罗哌卡因1ml/㎏。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患儿接受罗哌卡因的起始浓度为0.2%,若前一例患儿切皮后有体动反应或平均动脉压(MAP)和(或)心率(HR)与切皮前相比升高>20%,则下一例患儿应用高一级浓度;若前一例患儿切皮后无体动反应或MAP和(或)HR与切皮前相比升高<20%,则下一例患儿应用低一级浓度,试验剂量的浓度序列级别为0.025%。数据采集后使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C 50及其95%CI。结果在25例参与研究的患儿中,运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EC 50为0.128%(95%CI:0.111%~0.142%)。结论序贯法计算得出,在全身麻醉下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罗哌卡因EC 50为0.128%。
孙岚姚梦楠许增华吕红李多依李立晶张建敏
关键词: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肱骨髁上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20例,平均年龄7.3岁,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进行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禁食禁饮时间、优化麻醉方案、多模式镇痛等。收集患者手术与饮食情况、血糖、疼痛评分、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2.6 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术中失血量524.8 mL,侧弯矫正率77.9%。围手术期平均禁食禁饮时间9.0 h,多数患者术后早期可进食和饮水。围手术期血糖相对平稳。术后3天疼痛评分有一定波动,但整体疼痛程度较低。术后第1天白细胞介素-6水平最高,主要与术前血糖、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进食量等因素相关。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高,主要与患者术前营养状态、术后补液量、术后体温等因素相关。术后共7例患者(8人次)出现并发症,以轻度腹痛、腹胀多见,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无一例发生呛咳、误吸、伤口感染、呕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ERAS管理模式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昊楠张学军李多依赵梦奇张瀚文郭东白云松祁新禹石海霞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