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梦

作品数:15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中医
  • 4篇脾胃
  • 3篇脾胃病
  • 3篇胃病
  • 3篇临证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中医药
  • 2篇综合征
  • 2篇口干
  • 2篇口腔
  • 2篇口腔干燥
  • 2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和法
  • 2篇和法治疗
  • 1篇虚寒
  • 1篇虚寒证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孟梦
  • 11篇张声生
  • 7篇丁洋
  • 6篇周强
  • 4篇赵鲁卿
  • 4篇韩建民
  • 3篇肖旸
  • 2篇李帷
  • 2篇李柳骥
  • 2篇沈晨
  • 2篇陶琳
  • 2篇张天麒
  • 2篇刘赓
  • 1篇吕林
  • 1篇钦丹萍
  • 1篇温艳东
  • 1篇李军祥
  • 1篇陈鹏
  • 1篇陈誩
  • 1篇唐旭东

传媒

  • 4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名称辨析被引量:1
2017年
口腔干燥症是临床常见症状,故通过梳理中医古代文献,认为中国古代对于口腔疾病和相关症状记载较早,《黄帝内经》及其他秦汉医籍中就描述了口腔干燥症并使用了"口乾""口燥"等词,"口渴"一词约在宋代见载于医籍。在众多有关口腔干燥的用语中,使用较多、命名较规范的是"口乾""口燥"和"口渴"。"口乾"与"口燥"同义,表示口腔津液缺乏的状态,二者可以同义互换但以前者为优;"口渴"表示口内干燥且欲饮水,与"口乾"(燥)义近但仍有区别,因此口干、口渴二词均应保留且需加以明确界定。
丁洋张声生韩建民陶琳沈晨肖旸孟梦李柳骥
关键词:口腔干燥症口干口渴
灼口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中西医治疗
2021年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多病因的复杂疾病,涉及局部和全身多方面。口腔作为幽门螺杆菌的第二贮存地,与本病的关系逐渐被认识。本文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灼口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期待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复发率。
丁洋罗晔孟梦
关键词:灼口综合征幽门螺杆菌中西医治疗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被引量:91
2019年
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启动会,共同制定计划书、编写工作安排等。随即开展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工作。2017年7月底工作组完成了文献研究,并撰写了指南草稿。2017年8月份工作组内专家进行评阅,根据组内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初稿。2017年9月22日在西安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一次专家论证会,邀请28位专家对指南文稿进行审阅,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2017年10月21日、2018年1月9日分别进行第一、二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组讨论了问卷中提出的所有意见,决定是否采纳并提出了理由,形成征求意见稿。
张声生钦丹萍周强纪云西李军祥唐旭东卢小芳赵鲁卿孟梦温艳东王凤云吕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
“和”法治疗脾胃病临证策略初探被引量:16
2018年
"和"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治法之一,《黄帝内经》提出阴阳调和;《伤寒论》提出以和为度;《伤寒明理论》首次提出"和"法;《医学心悟》将"和"法列为"八法"之一。"和"法分为和解法、调和法。和解法包括和解少阳、和解三焦;调和法包括调和脏腑、调和营卫、调和气血、平调寒热。脾胃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病机复杂,往往脏腑同病、升降失调、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基于脾胃的独特生理病理特点,"和"法能广泛应用于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孟梦周强赵鲁卿贾梦迪张声生
关键词:和法脾胃病
中医药科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模式被引量:5
2018年
中医药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古代民众对自然界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又运用到生活中,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学科。中医药的科普事业适应现代中医繁荣和民众健康需求而逐步发展,其强调治未病和天人合一理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推崇。因此,中医药科普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治未病理念的科普教育,基层中医药文化养生的加强等方面论述了中医药科普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目前中医药科普人才缺乏,现有的中医医务人员科普能力欠缺的现状。同时,从形式、内容、能力、层面等提出了中医药科普人才培养的模式,。
周强孟梦谢静张天麒丁洋张声生
关键词:中医药科普治未病
加味三黄汤灌肠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注册登记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加味三黄汤灌肠对活动期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IBD Q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注册登记研究方法,纳入76例活动期大肠湿热证U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美沙拉嗪联合中药口服加用加味三黄汤灌肠为观察组(n=42),美沙拉嗪联合中药口服为对照组(n=34)。接受规范治疗12个月,在治疗第1、3、6、9、12个月进行随访,就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单项症状积分、IBD-Q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接受规范治疗12个月后,近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单项症状积分腹泻与腹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液胶血便、里急后重症状积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IBD-Q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三黄汤灌肠治疗活动期大肠湿热证U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远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尤其在减轻黏液胶血便、里急后重症状上存在明显优势;可提高惠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孟梦赵鲁卿张声生
关键词:灌肠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对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进行检索,同时手工检索中医药类杂志,纳入中医药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的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Version 5.3)统计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3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可见,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所起到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MH=4.40,95%CL(3.23,600),P<0.000 01﹞、口干症状[MD=-1.40,95%CL(-1.47,-1.34),P<0.000 01]、眼干症状[MD=-1.13,95%CL(-1.19,-1.07),P<0.000 01]、平静唾液分泌总量[IV=2.35,95%CL(1.95,2.75),P<0.000 01﹞、刺激下唾液分泌总量[IV=5.28,95%CL(3.78,6.78),P<0.000 01﹞、改善睡眠障碍[IV=-1.06,95%CL(-1.28,-0.84),P<0.000 01]、改善口腔疼痛[IV=-0.82,95%CL(-1.00,-0.64),P<0.000 01﹞改善活动受限[IV-0.28,95%CL(-0.48,-0.07),P=0.008]、改善社会功能[IV=-1.15,95%CL(-1.39,-0.92),P<0.000 01]优于对照组。但对于改善情感障碍[IV=-0.12,95%CL(-1.69,1.46),P=0.88]、改善行为问题[IV=0.02,95%CL(-0.14,0.18),P=0.80]、改善精神健康[IV=0.15,95%CL(-0.28,0.57),P=0.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多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丁洋韩建民韩梅刘赓李帷肖旸孟梦张声生
关键词:中药疗效评价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的治疗优势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我国UC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社会节奏的改变,以及结肠镜技术的开展与提高,UC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陈誩孟梦陈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
口腔干燥综合征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文献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及临床调查口腔干燥综合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2015年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胃阴不足、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肾阴不足;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临床调查方面,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后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肾阴虚;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结论:口腔干燥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丁洋韩建民陶琳刘赓沈晨孟梦侯亚男张声生
关键词:证候证候要素
李乾构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
2021年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常伴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等症状,多因外邪袭胃、饮食伤胃、恼怒忧思、久病虚损、劳累过度、虫积扰胃等损伤脾胃,导致脏腑气血紊乱,血脉涩凝不通而导致胃痛。胃痛症状多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李乾构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脾气虚贯穿于胃脘痛病程的始终,因此在治疗胃脘痛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疾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四君子汤加减化裁,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加用通降胃腑、活血化瘀药,注重气血双调,辨明寒热,分清虚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肖旸李帷孟梦
关键词:胃脘痛名中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