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科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新生隐球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隐球菌
  • 2篇人脑
  • 2篇人脑微血管内...
  • 2篇球菌
  • 2篇外膜蛋白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内皮
  • 2篇微血管内皮细...
  • 2篇脑屏障
  • 2篇脑微血管
  • 2篇脑微血管内皮...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曹虹
  • 6篇张立科
  • 3篇张文炳
  • 2篇龙敏
  • 2篇屈娅荣
  • 2篇余晶仪
  • 2篇彭亮
  • 2篇罗军
  • 2篇罗文英
  • 1篇黄胜和
  • 1篇赵铁
  • 1篇李妍
  • 1篇温扬明
  • 1篇赵卫
  • 1篇吴显劲
  • 1篇杜蕾
  • 1篇梁晓路
  • 1篇尤帅
  • 1篇曹曦
  • 1篇王勤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IDS机会感染-新生隐球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型隐球菌病对于一个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只是一种偶发的机会感染性真菌,但是对于艾滋病患者却是一种常见且顽固的,可引发致命的肺部感染和脑膜炎,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目前临床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其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有必要进行...
曹虹张立科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模式识别受体颗粒酶穿孔素
文献传递
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T水解人防御素-4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外膜蛋白T(OmpT)在大肠埃希菌CFT073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膀胱癌上皮细胞5637的cDNA为模版,扩增人防御素-4(HBD-4)基因,连接至质粒pET-28a,重组质粒经转化、诱导和纯化处理后获得His-HBD-4融合蛋白;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方法检测HBD-4对ompT野生株、敲除株和回补株的抗菌活性,并分别观察比较ompT野生株CFT073、敲除株和回补株水解HBD-4的差异。结果通过测序鉴定及双酶切电泳证实成功构建HBD-4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BD-4,获得HBD-4体外表达菌株;HBD-4对CFT073与ompT敲除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野生株为10μg/mL,敲除株为6μg/mL;与HBD-4共同孵育后,敲除株的生长状态受到抑制,但对野生株的影响较小。结论初步证实ompT作为毒力因子参与对人固有免疫系统成分的水解,在大肠杆菌致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屈娅荣赵铁曹曦尤帅余晶仪温扬明张立科曹虹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CD44在新生隐球菌体外感染血脑屏障中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n)荚膜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由CPS1基因编码,能与宿主细胞受体CD44结合介导真菌侵袭。本文目的明确CD44分子在Cn体外感染血脑屏障模型中对单核细胞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并迁移穿越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用单层HBMEC铺趋化小槽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利用Cn野生株B4500FO2、CPS1基因缺失株TYCC645#32和CPS1基因回补株PCIP,分别感染模型中的HBMEC,然后在上槽液中加入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计数从上槽液中迁移到下槽液中的单核细胞数量,观察Cn感染与单核细胞迁移时间和剂量关系;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CD44抑制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模型中单层HBMEC,通过趋化实验检查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Bikunin对Cn感染模型中单核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结果黏附和趋化实验结果显示,Cn感染HBMEC后,相比PBS对照组,THP-1黏附率和趋化效应均明显增加(P〈0.01),且黏附率和迁移率随Cn感染量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通过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CD44阻断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Cn感染后的HBMEC,结果发现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分别随抗体(0-1μg)和抑制剂(0-20 nmol/L)剂量的增加而减低。不同Cn菌株荚膜透明质酸的表达差异对THP-1细胞黏附和迁移有一定影响:与野生株相比,TYCC645#32感染组的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而回补株PCIP的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有所增加。结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人脑微血管细胞表达CD44分子可能对单核细胞黏附内皮细胞和迁移通过血脑屏障起重要作用;荚膜透明质酸能介导Cn诱导的单核细胞黏附和迁移。
张立科邱嘉文梁晓路黄宝怡李妍杜蕾龙敏罗军黄胜和曹虹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CD44单核细胞血脑屏障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T的致病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外膜蛋白T(OmpT)参与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人膀胱癌移行上皮细胞模型,检测野生株CFT073、ompT基因敲除株COTD、回补株COTD(pST)的体外黏附情况;比较野生株、敲除株和回补株对细胞外基质的体外黏附能力;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ompT基因敲除以后,iha和iro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小鼠动物模型,比较有无OmpT菌株所致小鼠膀胱和肾脏的细菌载量、血液菌浓度及炎症因子IL-6和IL-8的蛋白表达水平,验证OmpT的致炎作用。结果野生株细胞黏附率为(8.81±1.13)%,敲除株为(4.62±0.39)%,敲除株的黏附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野生株的细胞外基质黏附率为(8.85±0.79)%,敲除株为(4.95±0.59)%,敲除株的黏附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与敲除株比较,iha和iroN基因在野生株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敲除株的2.1和3.8倍;野生株感染的小鼠膀胱组织中细菌载量均数为6.36±0.06,敲除株为6.01±0.07,回补株为6.29±0.06,野生株感染的小鼠肾脏组织中细菌载量为6.25±0.05,敲除株为5.87±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株和回补株所致小鼠膀胱和肾脏组织炎症中IL-6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0%和50%,而ompT基因敲除株则为12.5%。IL-8的表达情况同IL-6。结论初步证实OmpT通过发挥毒力因子的作用,从而影响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其可能机制是影响细菌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参与iha和iroN基因的表达并在致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屈娅荣何肖龙王勤张立科龙敏罗军张文炳曹虹
关键词: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敲除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初步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建立体外BBB模型,采用EV71毒株感染HBMECs,并设置阴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EV71能否感染HBMECs,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EV71能否诱导HBMECs微丝骨架的重排.结果 EV71感染后能诱导HBMECs的细胞病变,细胞内可见EV71抗原红色荧光表达及直径为20~30 nm的EV71颗粒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证实EV71能在HBMECs内复制,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感染EV71后失去正常形态,变得极不规则,胞内微丝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微丝聚集在细胞边缘.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EV71可以感染HBMECs并复制,并且可以诱导部分HBMECs的骨架重排.
罗文英赵卫彭亮余晶仪张立科张文炳曹虹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血脑屏障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
肠道病毒71型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的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能否诱导HBMECs的凋亡;免疫荧光方法观察EV71诱导HBMECs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情况;免疫印迹检测DJ-1蛋白在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酶联免疫方法检测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TNF-α、IL-10、IL-4的分泌情况。结果 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的HBMECs的早期凋亡数与晚期凋亡、坏死细胞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感染时间延长,HBMECs早期凋亡数与晚期凋亡、坏死细胞数均有所增加,但以晚期凋亡、坏死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HBMECs8 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EV71感染HBMECs 16、24 h,DJ-1表达增强(P<0.05)。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TNF-α、IL-10、IL-4的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EV71能诱导HBMECs的凋亡以及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EV71还能诱导HBMECs中DJ-1的表达改变和TNF-α、IL-10、IL-4的分泌改变。
罗文英吴显劲彭亮何肖龙张立科张文炳曹虹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DJ-1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