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巧智

作品数:24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水酶法
  • 11篇酶法
  • 5篇大豆
  • 5篇大豆蛋白
  • 4篇植物油
  • 4篇水解液
  • 4篇水酶法提取
  • 4篇响应面
  • 4篇酶法提取
  • 4篇抗氧化
  • 3篇酶解
  • 3篇解离
  • 3篇功能特性
  • 3篇功能性质
  • 3篇分离蛋白
  • 3篇超声波
  • 3篇大豆分离
  • 3篇大豆分离蛋白
  • 2篇蛋白酶解
  • 2篇蛋白酶解物

机构

  • 24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国家大豆工程...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爱荷华州立大...

作者

  • 24篇李杨
  • 24篇张巧智
  • 22篇江连洲
  • 20篇隋晓楠
  • 15篇齐宝坤
  • 7篇王中江
  • 6篇马文君
  • 5篇王欢
  • 4篇毕爽
  • 3篇丁俭
  • 3篇陈思
  • 2篇张雷
  • 2篇韩天翔
  • 2篇李丹
  • 2篇刘宝华
  • 2篇王海晴
  • 1篇田然
  • 1篇陈复生
  • 1篇李秋慧
  • 1篇王瑞

传媒

  • 7篇食品科学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大豆科技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年份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羧甲基化大豆水酶法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大豆水酶法残渣可作为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大豆水酶法残渣为原料,对其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了碱化温度、氯乙酸添加量、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对羧甲基取代度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羧甲基取代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醚化时间、氯乙酸添加量、碱化温度、醚化温度。通过对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碱化温度25℃、氯乙酸添加量为膳食纤维质量的1.05倍、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3.8 h,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水酶法膳食纤维羧甲基取代度为0.430 5,其持水率、持油率和膨胀率分别较修饰前提升了89.61%、20.63%和114.32%。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大豆水酶法膳食纤维发生了羧甲基取代反应。
江连洲张巧智关嘉琦巩涵李杨隋晓楠
关键词:大豆膳食纤维水酶法
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液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以大豆油脂体乳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表面张力测量、动态激光散射、圆二色光谱、共聚焦等技术研究大豆油脂体在不同温度(30、50、70、90℃)条件下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界面张力、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大豆油脂体乳液表面电荷和界面张力,改变了界面强度;油脂体表面蛋白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从(17.71±0.01)%下降到(15.3±0.03)%,无规卷曲含量从(29.96±0.01)%下降到(27.3±0.06)%,β-转角含量从(22.34±0.05)%下降到(21.2±0.03)%,β-折叠含量从(29.89±0.06)%增加到(36.1±0.02)%,热处理改变了维持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作用力,影响二级结构含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界面特性;4个温度热处理没有明显促进油体的絮凝;30℃和50℃热处理的乳液,油脂氧化的氢过氧化物相对较少,表明热处理改变了大豆油脂体乳液的界面特性,进而影响油脂体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
丁俭张巧智韩天翔隋晓楠董济萱李杨
关键词:稳定性
响应面优化水酶法制备大豆粉末油脂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水酶法工艺制备的大豆油和大豆蛋白作为制取粉末油脂的芯材和壁材,同时加入复配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1)和壁材麦芽糊精,通过恒温高速搅拌、高压均质得到一种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状液,对其进行喷雾干燥,获得高含油、无渗油的大豆粉末油脂。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确定水酶法制备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添加量2.6%,乳化剂添加量1.2%,酪蛋白酸钠添加量15.2%,固形物含量35.3%,乳化温度64.5℃。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总含油率为40.18%,包埋率为94.13%,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较高,乳化稳定性好的大豆粉末油脂。
张雷赵天彤齐宝坤张巧智王欢隋晓楠李杨江连洲
关键词:大豆水酶法粉末油脂响应面分析法
迷迭香提取物对水酶法提取的植物油抗氧化性的影响
2019年
研究两种不同溶剂(甲醇和乙醇)提取的迷迭香提取物,对五种水酶法制得植物油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指标,对油样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溶剂提取的迷迭香提取物均可以有效提高水酶法制得植物油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甲醇作为溶剂的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较强。
宋萧萧隋晓楠马文君张巧智齐宝坤江连洲李杨李丹
关键词:迷迭香提取物水酶法植物油抗氧化性
大豆水酶法水解液中蛋白质超滤回收及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超滤法回收水解液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建立了操作压力、溶液质量分数、溶液p H值对膜通量影响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溶液质量分数、操作压力、溶液p H值。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操作压力0.20 MPa、溶液质量分数5.60%、溶液p H值8.50。在此条件下超滤膜通量为7.02 L/(m2·h),回收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增至88.63%,红外光谱显示构成大豆蛋白的各官能团特征峰明显,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超滤对水解液中低聚糖类物质的脱除效果较好,所回收蛋白在功能特性上溶解性得到提升,且在酸性p H值范围内有明显改善,而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有所降低。超滤法回收水解液蛋白可实现同步浓缩与杂质分离,为水解液的增值利用提供了可行方法。
江连洲张巧智李杨王中江齐宝坤隋晓楠
关键词:大豆蛋白超滤功能特性水酶法
水酶法水解液中大豆多肽的吸附纯化及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水酶法水解液中大豆多肽的吸附性能和纯化效果,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对8种树脂进行了初步筛选,并进一步研究了上样体积、上样流速、解吸剂体积分数等条件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水酶法大豆多肽的吸附性能优于其他7种树脂,其最佳动态吸附工艺为:上样体积140 m L、上样流速1.5 m L/min、水洗体积350 m L,体积分数25%、50%、75%、100%乙醇溶液分级洗脱,每次80 m L,流速2 m L/min。经纯化后各大豆多肽组分纯度均在80%以上,总回收率为95.65%,树脂吸附量为13.32 mg/g,糖类及盐类杂质分别降低51%及90%以上;乙醇分级洗脱可分离4个大豆多肽组分,其中75%体积分数组分SP-DA_(75)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肽段的抗氧化性与其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及酸性氨基酸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张巧智毕爽马文君李杨隋晓楠江连洲
关键词:水酶法大豆多肽大孔吸附树脂氨基酸组成
三种不同方法提取葵花油的性质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水酶法;溶剂法;冷榨法)对葵花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酚类物质、生育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了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体系褪色实验和清除ABTS+·阳离子方法评价葵花油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等温DSC测定了三种葵花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葵花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溶剂法和水酶法相比,冷榨法葵花油表现出较优质的产品特性。溶剂法葵花油的总酚含量(TPC,0.29 mg/g)、邻苯二酚含量(ODC,0.45 mmol/kg)和总生育酚含量(TTC,1090.81 mg/kg)最高,并且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IC_(50),3.54 mg/m L)、ABTS+·阳离子清除能力(TEAC,652.33μmol/L)以及最强的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C%,45.93%)。不同提取方法对葵花油的氧化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氧化稳定性依次为:溶剂法>水酶法>冷榨法。
覃建龙李杨齐宝坤张巧智隋晓楠江连洲孙梦琪
关键词:葵花油不同提取方法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以牡丹籽为原料,应用超声辅助法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处理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超声辅助法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40℃,处理时间45 min。在最优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2.02%±0.05%。对比水酶法(得率20.34%)、溶剂法(得率24.58%)与超声辅助水酶法(得率22.13%)提取的牡丹籽油,发现超声辅助法不仅提高牡丹籽油提油效率,且所提取的牡丹籽油的酸值低、游离脂肪酸少,油脂品质高。
江连洲王海晴陈思隋晓楠张巧智李杨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提取得率
水酶法水解液中大豆多肽的吸附纯化及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水酶法水解液中大豆多肽的吸附性能和纯化效果,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对8种树脂进行了初步筛选,并进一步研究了上样体积、上样流速、解吸剂体积分数等条件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水酶法大豆多肽的吸附性能优于其他7种树脂,其最佳动态吸附工艺为:上样体积140 m L、上样流速1.5 m L/min、水洗体积350 m L,体积分数25%、50%、75%、100%乙醇溶液分级洗脱,每次80 m L,流速2 m L/min。经纯化后各大豆多肽组分纯度均在80%以上,总回收率为95.65%,树脂吸附量为13.32 mg/g,糖类及盐类杂质分别降低51%及90%以上;乙醇分级洗脱可分离4个大豆多肽组分,其中75%体积分数组分SP-DA75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肽段的抗氧化性与其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及酸性氨基酸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张巧智毕爽马文君李杨隋晓楠江连洲
关键词:水酶法大豆多肽大孔吸附树脂氨基酸组成
生物解离大豆蛋白酶解物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变化被引量:18
2019年
挤压膨化大豆在生物解离过程中,通过酶解(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产生的大豆蛋白酶解物(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SPH)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需要探索模拟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GI)消化对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以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得到的SPH和经过模拟GI消化后的产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度、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idative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样品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风味蛋白酶酶解,采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时抗氧化活性更高;但是经过模拟GI消化后,风味蛋白酶酶解得到的SPH抗氧化活性更高,ORAC为69.15μmol/m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27.29%、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6.21%,肽的相对含量更高,为75.86%,并且肽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含量更高,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肽相对含量最高,为17.35%。
佟晓红王欢刘宝华张巧智李红田然赵晋菡齐宝坤李杨江连洲
关键词: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