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运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损伤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 1篇低频电刺激治...
  • 1篇低频脉冲
  • 1篇低频脉冲电
  • 1篇低频脉冲电磁...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母细胞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营养因子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传导
  • 1篇运动神经传导...

机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刘敏
  • 3篇赵运
  • 2篇李玉敏
  • 2篇石汉文
  • 1篇王红莲
  • 1篇李嵩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频电刺激治疗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肱骨骨折术后并发桡神经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进行肌电图检测,并评估治疗后生活质量(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腕伸肌4~5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2组指总伸肌4~5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治疗组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波幅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CV及波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刘敏李嵩王红莲李玉敏赵运石汉文
关键词:肱骨骨折桡神经损伤电刺激疗法
LFPEMF刺激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LFPEMF)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对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白兔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30),模型组(n=30),治疗组(n=30)。治疗组予LFPEMF刺激,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同治疗组一样置于无电磁圈的载物台,不做LFPEMF刺激,治疗前后对患肢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测定,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0只兔受损腓神经组织中的NT-3和N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腓总神经钳夹后MCV、CMAP波幅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经过3w治疗,治疗组的患肢MCV和CMAP波幅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NT-3和NGF在治疗组腓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LFPEMF刺激治疗能够加快受损神经修复,刺激内源性NT-3和NGF分泌,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刘敏李嵩李玉敏赵运石汉文
关键词:腓总神经损伤低频脉冲电磁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生长因子
人脑血管母细胞瘤中VEGF和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人脑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人脑血管母细胞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人脑血管母细胞瘤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肿瘤组中MVD值(168.7±56.3)高于正常对照组(24.6±13.4),VEGF与bFGF在人脑血管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41,P<0.01)。与囊性和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中VEGF、bFGF和MV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bFGF在作用机制上可能有密切的联系或存在因果关系,检测VEGF和bFGF可以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抗VEGF及抗bFGF联合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新方法。
刘敏李嵩赵运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