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扬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病菌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稻瘟病菌
  • 3篇瘟病
  • 2篇生理小种
  • 2篇水稻
  • 2篇小种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生理小种鉴定
  • 1篇小种鉴定
  • 1篇胁迫
  • 1篇灰斑
  • 1篇灰斑病
  • 1篇灰斑病菌
  • 1篇斑病
  • 1篇CDNA-A...
  • 1篇CDNA-A...
  • 1篇大豆
  • 1篇大豆灰斑病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张俊华
  • 4篇潘春清
  • 4篇刘扬
  • 3篇王中业
  • 3篇孙洪利
  • 3篇刘洋大川
  • 2篇张明
  • 1篇依铁柱
  • 1篇陈宇飞
  • 1篇牟明
  • 1篇李云鹏
  • 1篇常浩

传媒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响应稻瘟病菌胁迫的cDNA-AFLP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采用cDNA-AFLP技术建立了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基因表达图谱,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利用64对引物进行筛选,共获得了960个转录衍生片段(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 TDF)。回收测序200条片段,获得134条可读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得到74个不重复的差异TDFs。对74个TDFs对应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表达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接种稻瘟病菌后基因诱导表达上调多余下调表达,早期上调表达基因有6个,晚期上调表达基因有11个,其他形式上调表达基因32个,各种下调表达基因25个。
张俊华常浩陈宇飞潘春清刘扬牟明李云鹏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CDNA-AFLP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8个代表性菌株从15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来自黑龙江省各水稻主要产区的214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得到134条多态性条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196个不同单元型(带型)的代表性菌株的指纹图谱。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83为界,将214个菌株196个单元型划分为10个遗传宗谱,10个遗传宗谱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张俊华刘扬孙洪利潘春清刘洋大川张明王中业
关键词:稻瘟病菌
2008~2009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11
2010年
2008~2009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共分离得到356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4个中国小种。其中ZA、ZC和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4.83%,19.38%和16.57%。ZB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9.27%,其次是ZC1(5.62%),再次是ZA1(5.06%)、ZA33(5.06%)和ZA49(5.06%)。从总体上看,不同地区稻瘟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孙洪利潘春清刘洋大川张明刘扬王中业依铁柱张俊华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2008~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被引量:4
2010年
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采集并分离大豆灰斑病菌菌株127个,采用一套鉴别寄主对采集的大豆灰斑病菌进行鉴定,以明确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大豆灰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及优势小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共监测到大豆灰斑病菌14个生理小种,它们分别是1、2、3、4、6、7、8、9、10、11、12、13、14及15号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35.43%;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7.32%;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9.45%,居第三位。这些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灰斑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洋大川潘春清孙洪利刘扬王中业张俊华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