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蓉

作品数:27 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7篇辨证
  • 6篇痰瘀
  • 5篇血管
  • 5篇中医
  • 5篇辨证依据
  • 4篇痰瘀互结
  • 4篇痰瘀互结证
  • 4篇结证
  • 4篇META分析
  • 3篇血管病
  • 3篇痰证
  • 3篇帕金森
  • 3篇梗死
  • 2篇德尔菲
  • 2篇德尔菲法
  • 2篇胸痹
  • 2篇血性
  • 2篇血症

机构

  • 19篇广东省中医院
  • 1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7篇谢蓉
  • 17篇连新福
  • 13篇李先涛
  • 9篇王燕萍
  • 7篇刘晓琪
  • 6篇张现伟
  • 5篇陈昕
  • 4篇刘东生
  • 3篇苏雪芬
  • 3篇徐敏
  • 2篇赵晶
  • 2篇黄育文
  • 2篇吴玉媚
  • 1篇刘承萍
  • 1篇黄小锋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天津中医药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无菌性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菌性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涉及血液透析医疗技术领域。该无菌性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包括以下置入步骤,S1:静脉置管,对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按中路法置入右颈内静脉;S2:...
连新福白永军蒋玉倩谢蓉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症状体征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的基本表现,是识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其描述和判定是中医准确辨证、诊病的基础,也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医症状研究的现状,认为目前中医症状的规范研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症名不统一,症状的内涵与外延模糊,复合症状随意组合,症状量化方法不成熟等方面。针对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症名的统一,明确症状的内涵与外延,合理对症状进行拆分与量化等相关建议。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对中医辨证、诊病和学术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谢蓉王燕萍彭丹虹刘晓琪苏雪芬李先涛
关键词:中医症状
基于DSA证实的脑血管狭窄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DSA证实的脑血管狭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住的174例基于DSA证实的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调查工具为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判定结果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结果:174例脑血管狭窄患者中,痰湿质68例,占39.08%、瘀血质42例,占24.14%、阴虚质30例,占17.24%,位居所有体质的前三位。不同程度血管狭窄患者间、单支和多支间、前循环和后循环间以及不同性别血管狭窄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为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或中医中药的干预纠正偏颇体质,从而达到预防脑血管狭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的目的。
蒋玉倩谢蓉连新福
关键词:脑血管狭窄中医体质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
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辨证方式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是一种"复合证候",其辨证诊断方式主要有:证素辨证、单元组合辨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类法、专家咨询法、"痰证+血瘀证"组合、"主症+次症"等组合。课题组综合以上辨证方式制定了《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辨证诊断方式专家咨询问卷》,开展了专家咨询。结果表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靠组合辨证虽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一种组合方式并不比另一种更好,如果考虑痰(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和瘀(气滞致瘀、因虚致瘀、因寒致瘀、因热致瘀、血出致瘀等)致病的病因病机,其组合辨证就更复杂了,提出"复合"证候应该具有自然属性,靠组合不能真正反映其本质特性,如何解决中医复合证候的辨证诊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先涛谢蓉彭丹虹王燕萍刘晓琪
关键词:痰瘀互结证辨证证候冠心病胸痹心痛
国医大师沈宝藩痰瘀同治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经验及其疗效机理探析
缺血性脑卒中,祖国医学又称"中风",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痰瘀互结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证候,是缺血性卒中病情加重的标志。传统中药医治疗缺血性卒中源远流长...
谢蓉黄育文吴玉媚陈昕连新福
关键词:痰瘀同治疗效机制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病病人,筛选行MRI常规序列检查的病人,根据影像学结果及TOAST分型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与缺血性非脑小血管病组,并将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再分为腔隙性梗死组(LI组)与脑白质变性组(WML组)两个亚组,记录病人基线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病人,其中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123例,缺血性非脑小血管病组40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病人收缩压、尿酸高于缺血性非脑小血管病组(P<0.05);WML组36例,LI组87例,两亚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收缩压、高尿酸更易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生;与脑白质变性相比,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尿酸、高C反应蛋白、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更易致腔隙性脑梗死,但在高胆固醇水平下,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脑白质变性发生率更高。
徐敏谢蓉谢蓉张现伟
关键词: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血压
甘露醇治疗面神经炎的随机对照文献Meta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20%甘露醇注射液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发现系统、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2016年1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或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2位研究者独立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风险偏倚,并提取所需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患者4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甘露醇用于治疗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总有效率RR=1.17,95%CI=1.10~1.25,(P〈0.01),临床治愈率RR=1.58,95%CI=1.31~1.90,(P〈0.01)。结论:20%甘露醇注射液用于治疗面神经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文献质量较差,上述结论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何花花连新福谢蓉
关键词:甘露醇面神经炎META分析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科住院脑血管病患者,筛选均行MRI常规序列检查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及TOAST分型将其分为缺血性脑...
徐敏谢蓉张现伟连新福
关键词: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
基于数据挖掘的唐宋前后中风病古方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唐宋前后中风病古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方书类》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用E xc 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唐宋以前共收录治疗中风的方剂(包括宋)516首,唐宋以后6 9 8首,涉及中药29 3种,且唐宋前后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0味中药均包括防风、肉桂、麻黄、川芎、附子、当归、独活、甘草、天麻、人参,药类频次分析表明唐宋前后使用频次最高的均为解表类药物,分别占使用频次的18.8%、17.5%,其次为补益类、祛风湿类、熄风类、温里类、理血类等;聚类分析唐宋前共获得8个核心药物组合,唐宋后14个,其共同核心组合为全蝎和僵蚕、麻黄和川芎。结论:不论唐宋前后,解表药为治疗中风最常用药,其中防风为治疗中风的第一要药,而外感风邪在唐宋前后中风病发病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徐敏谢蓉张现伟连新福
关键词:中风病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电导法测量帕金森氏病经络特点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测量帕金森氏病患者十二井穴、十二原穴、奇经八脉交会穴的皮肤电阻抗值,探究帕金森氏病患者经络及病机特点。方法:使用贝士德经络监测系统K-100,收集36例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双侧井穴、原穴、八脉交会穴(共64个)的电导法经络测量数据,并进行双侧穴位间及同经穴位间的比较。结果:少商、厉兑及中冲穴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太阴、阳明、太阳经井穴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少阴、右侧厥阴经井穴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少阴、太阳、厥阴经原穴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孙(冲脉)左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后溪与左侧八脉交会穴比较,右侧后溪与右侧八脉交会穴比较,其中左侧后溪穴与列缺、外关、足临泣、申脉及公孙,右侧后溪穴与其他八脉交会穴比较,校正α’=0.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结论:电导法测量帕金森氏病体现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反映起病之初手太阴、厥阴、足阳明及手太阳经气所出者有病变,原穴体现帕金森氏病患者少阴肾经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而太阳经病变以运动症状为主,而帕金森病患者阳明经、冲脉出现病变,其润宗筋、束骨而利关节的功能不能发挥,其督脉病变不仅表现为督脉体表循行区的病变,并有体内循行区域,如音调改变、流涎、吞咽困难等咽喉部症状。
陈丽纯刘东生张现伟谢蓉连新福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电导法井穴原穴八脉交会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