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珍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苦荞
  • 1篇淀粉
  • 1篇多酚
  • 1篇智舌
  • 1篇质构特性
  • 1篇贮藏
  • 1篇贮藏时间
  • 1篇滋味
  • 1篇线性判别分析
  • 1篇小麦
  • 1篇小麦淀粉
  • 1篇麦淀粉
  • 1篇苦荞茶
  • 1篇苦荞粉
  • 1篇糊化
  • 1篇糊化特性
  • 1篇粉质
  • 1篇粉质特性
  • 1篇炒制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西安虎标茶果...

作者

  • 3篇王敏
  • 3篇张珍
  • 2篇刘航
  • 2篇李云龙
  • 1篇孙新涛
  • 1篇王丽静
  • 1篇曹静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炒制方式及贮藏时间对苦荞茶滋味影响的智舌辨识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智舌对不同炒制温度、时间以及不同贮藏期的苦荞茶进行品质辨识,采用铂、金、钯、钨、钛和银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分别在1,10,100 Hz三个脉冲频率下进行品质检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炒制温度及储藏时间对苦荞茶的滋味品质影响较大,样品之间差异显著.相比之下炒制时间对苦荞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区分炒制温度差异较大的苦荞茶,而对于同一炒制温度不同炒制时间的茶样以及不同储期的茶样区分效果不佳.线性判别分析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制备的12组苦荞茶以及不同储期的7组苦荞茶,其区分指数分别达到99.8%和99.7%.
曹静王敏张珍陕方徐变娜李荣
关键词:苦荞茶智舌线性判别分析
苦荞多酚对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以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为原料,研究低添加量(1%~4%)苦荞多酚与两种淀粉共糊化后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其透明度、凝沉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抗性淀粉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多酚与两种淀粉的共糊化显著降低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沉降体积比,淀粉糊的凝沉加快;两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淀粉更易糊化;同时两种淀粉胶质构参数显著降低,苦荞多酚添加量为4%时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硬度分别下降了19.74%和54.18%;苦荞多酚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15%~30%)。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共糊化后苦荞多酚促进了淀粉颗粒的交联和聚合。苦荞多酚对淀粉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视为一种提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物理改性方式,苦荞粉可作为高抗性淀粉食品的优质原料。
何财安张珍刘航李云龙王敏
关键词:淀粉糊化特性质构特性
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选用超微、石磨、钢磨、湿磨4种磨粉方式对苦荞籽粒进行磨粉,分析比较苦荞粉破损淀粉含量、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合特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粉质特性并采用酶解法模拟体外淀粉消化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研究结果显示: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超微粉碎能显著减小苦荞粉粒径大小(D[4,3]=32.09μm),提高其亮度值(L=88.92)以及淀粉对酶的敏感度;湿磨粉淀粉颗粒形态完整,破损淀粉质量分数最低,为4.25%,冻融稳定性好,回生值低(3 732 cP),不易老化;石磨粉粉糊衰减值低,粉糊热稳定性好,淀粉水解缓慢;刚磨粉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不突出。不同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的影响不一,超微粉是一种理想的苦荞深加工食品原料,湿磨粉则适合冷冻食品加工,石磨粉更适合慢消化食品加工,而刚磨粉适合与普通食品用粉。
何财安张珍王丽静刘航王敏孙新涛李云龙
关键词:苦荞粉粉质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