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茜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有机质
  • 2篇剖面
  • 1篇养分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速效
  • 1篇速效养分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团聚体
  • 1篇中剖面
  • 1篇维数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机构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王嘉学
  • 4篇赵茜
  • 3篇张磊
  • 1篇王家文
  • 1篇刘保强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137)Cs示踪法的滇东喀斯特“红裸土”景观形成的侵蚀证据研究
2015年
为定量探究"红裸土"景观形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联系,笔者采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同一坡度3种不同覆被条件下土壤137Cs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为878.41 Bq/m2;137Cs在山原红壤剖面中的分布深度较浅,通常在15 cm以内;经测算,云南松林覆被下的土壤侵蚀速率为1252.34 t/(km2·a),草丛覆被下的土壤侵蚀速率为3069.718 t/(km2·a),"红裸土"中未能测到137Cs,土壤侵蚀速率呈现出"红裸土">草丛>松林的侵蚀趋势。山原红壤覆被条件劣化是导致土壤侵蚀速率增大的重要原因,土壤侵蚀是"红裸土"景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植被保育是控制"红裸土"景观形成的关键。
余洁芳王嘉学许路艳代云川肖梦景赵茜
关键词:土壤侵蚀
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颗粒分形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山原红壤是在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质地和退化程度,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734~2.829,土壤质地整体属于粉质粘壤土。随着深度的增加,灌丛、草地、松林的土壤分形维数逐渐变大,红裸土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黏粒含量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砂粒和粉粒规律不明显。分形维数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由黏粒决定,与粗砂呈负相关,与细砂和粉粒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呈正相关,与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呈负相关,均不显著(p〈0.05)。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质地的均一程度,作为判断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也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特征。
张磊王家文王嘉学尹一凡赵茜肖梦景
关键词:剖面分形维数
喀斯特红裸土植被恢复的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支撑能力
2015年
为揭示云贵高原强烈土壤侵蚀条件下表土侵蚀后红裸土植被生长的有机质与速效养分能力.在红裸土典型发育地带选取5处不同气候环境下红裸土剖面进行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5个剖面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分布规律.速效氮含量呈现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的分布规律.速效磷含量呈现底土层〉表土层〉心土层的分布规律.速效钾含量呈现表土层〉底土层〉心土层的分布规律。降水量居中的富源(年降水量1000.1500mm)所采3处土样有机质及速效氮含量高于罗平土陇(年降水量1743.9mm)及呈贡龙潭山(年降水量789.6mm)所采土样,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则在降水量最少的呈贡所采土样中最高。红裸土速效养分含量整体低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级标准中6级土壤标准.属于极度缺乏.因而红裸土难以提供植被生长条件.恢复植被需采取人工补给方式。
肖梦景王嘉学张磊赵茜余洁芳
关键词:有机质速效养分
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土壤剖面团聚体和有机质变异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揭示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为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效应研究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团聚体特征和有机质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干筛法结果显示以大团聚体为主,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湿筛法结果显示以微团聚体含量最高,灌丛、草地、松林在剖面上整体呈现出与干筛大团聚体一致的规律,红裸土呈现出:0—90cm层(B层)>90—100cm层(C层)。土壤的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在退化过程中基本呈现出: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灌丛、草地、松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物理性质逐渐劣化,有机质含量减少,红裸土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与A层、B层相比,较深层次的C层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降低。[结论]有机质与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形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应该是恢复和改良红裸土结构的重要手段。
张磊王嘉学肖梦景刘保强赵茜余洁芳
关键词:剖面团聚体有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