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学
- 作品数:77 被引量:270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丹霞地貌、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被引量:11
- 2000年
- 丹霞地貌与土林地貌均属于特殊地貌 ,二者在发育演化与旅游开发上有着不少的相似处 :如形成的物质基础大多是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 ,沉积后都发生过淋溶作用 ,后经抬升而导致流水切割、重力崩塌 ,形成造型多变、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可开展观光、科考、科普、生态、探险等旅游活动 ,旅游主题与特色较为鲜明。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如土林发育形成的地层沉积年代晚于丹霞地貌形成的红层 ,颜色多变 ,成岩化程度低 ,发育过程中流水作用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发育的形态类型较丹霞地貌略少 ,地区分布上不及丹霞地貌广泛。
- 明庆忠刘丽娜李春茂王嘉学
- 关键词:丹霞地貌发育条件旅游开发
-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质景观成景地质作用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独特的旅游地质景观是多种地质作用与不同成景岩组交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其发育的地层基础主要为碳酸盐成景岩组、变质岩成景岩组、碎屑岩成景岩组以及岩浆岩成景岩组等,典型内力成景地质作用为板块缝合作用、断裂成景作用、变质成景作用,外力作用则主要有河流、冰川、丹霞、地热、喀斯特作用等。
- 王嘉学明庆忠杨世瑜彭秀芬
- 关键词:三江并流景观地质作用自然遗产
- 基于GPS数据的云南徒步旅游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2年
- 基于GPS徒步轨迹数据,采用季节强度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局部自相关法、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云南徒步旅游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从年际变化看,云南徒步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年内变化看,云南徒步旅游季节性明显,集中在春季和初夏.(2)云南省徒步轨迹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分布范围不断扩大,聚集程度不断下降,先后经历“极核状”分布——“点轴式”空间分布——“核心—边缘”式结构;徒步轨迹节点局部区域的关联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异特征,形成自东向西区域热度递减的空间格局.(3)徒步轨迹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500m之间、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呈现出沿湖泊河流分布的特征;徒步轨迹的分布受城市、旅游景区、经济与人口的影响.
- 赵欧逸尹一帆王嘉学
- 关键词:徒步旅游影响因素
-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8
- 2010年
-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市(州)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高位次市(州)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区域旅游系统等级规模结构趋于高集中态势演替,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相对稳定。鉴于此,笔者从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旅游发展历史背景差异等角度阐述了造成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出现等级结构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位序-规模法则为指导,从分析结果出发就均衡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一些对策。
- 吕利军王嘉学袁花
- 关键词:位序-规模法则区域旅游系统非农业人口GDP旅游外汇收入
- 珠江源头南盘江流域旅游环境信息耦合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南盘江流域位于云南省旅游六大片区中的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流域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流域也是云南省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研究从地质的角度出发,在关注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同时分析流域内的旅游资源信息,并运用GIS、RS技术对流域旅游环境信息进行提取、耦合分析。为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及其科学依据。
- 赵莉杨世瑜王嘉学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生态地质环境
- 云南省人口与经济区域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云南省2000、2005、2010、2015年的人口与经济指标和云南125个县(市)的空间矢量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技术(GeoDa和ArcGIS),运用Moran I指数、Moran I散点图及LISA集聚图,揭示云南各县(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形态、集聚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各县(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总体上变化不大,滇中地区、滇东北部分地区为高-高型,滇西北、滇西南地区为低-低型;经济空间格局与人口分布大致吻合。基于人口、经济的双变量分析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最终以人口、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把云南省划分为高-高型、低-低型、低-高型、高-低型4类,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域人口—经济结构形态的优化对策。
- 何夏芸王嘉学
- 关键词:人口空间自相关
- 基于网络游记分析的旅游感知识别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 2019年
- 当游客对旅游业要素的关注达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游客会在网络进行相应评价.因而,可通过游客的网络评论识别旅游地的关注点及其问题,从而为旅游地"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提供依据.以昆明为研究对象,选取五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昆明旅游评论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昆明旅游感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对昆明旅游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旅游者对昆明的多民族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的感知程度较强,对"旅游购物"、"居民形象"、"环境卫生"三个方面的感知度极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昆明旅游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树立具有昆明地域特色的市场形象;创新旅游宣传推广方式,从而推动昆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 彭鹏王嘉学黄孝平周莹李虹
- 关键词:旅游感知网络游记
- 一种无人机结合遥感卫星的地物覆盖率反演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提出了一种无人机结合遥感卫星的地物覆盖率反演方法,模型内预置有先验数据集,通过无人机获取数据;应用经过训练的先验数据集对遥感卫星获得的图像进行第一次迁移训练,再对此模型应用无人机获取的数据进行二次迁移训练获得...
- 王加胜赵喆熊建红杨昆周慧王嘉学袁磊程峰孙梦竹马永超肖玲孟乾文何玥李夏星
- 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土壤表层团聚体变化规律被引量:14
- 2015年
- 山原红壤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以滇东喀斯特典型山原红壤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不同覆被条件下0~20 cm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从草地→灌丛→松林→红裸土,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和平均重量直径(MWD)逐渐减少,分形维数(FD)显著增大;团聚体破坏率(PAD0.25)则表现为松林〈草地〈灌丛〈红裸土。山原红壤从有植被到无植被(红裸土)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劣化,抗水蚀能力变弱,有机质含量减少;草地、灌丛、松林之间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变化不明显,尚不能准确反映植被间的退化过程。研究还表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标(WSAC、MWD)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通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的保育是改善山原红壤结构状况的关键。
- 张磊王嘉学刘保强肖梦景程艳芳许路艳
- 关键词:团聚体影响因素
- 滇东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的土壤剖面有机质与养分变异被引量:2
- 2015年
- 山原红壤是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古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为了解山原红壤退化过程,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区域林地、灌丛、草地和裸地土壤剖面养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能生长植被的山原红壤至多年难以生长植被的"红裸土",土体平均有机质含量呈灌丛>草地>林地>裸地的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递增而降低,裸地和林地土壤削面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与有植被覆盖的各土体相比裸地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剖面含量具有特殊性,硝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明显减小,铵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而增大;随着植被的退化,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大致呈减弱趋势,灌丛的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最强,裸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相关性最弱。
- 许路艳王嘉学余洁芳王浩瀚
- 关键词:土壤剖面有机质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