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10—2015年中东北非政局变动中的“政治性民意势力”及其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援引批判地缘政治学话语权和地缘政治想象分析方法,在对'民意''政治性民意''政治性民意势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2010—2015年中东北非地区相关国家政局变动中'政治性民意势力'的形成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中东北非国家'政治性民意势力'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国内背景和复杂的国际背景;'政治性民意势力'的形成经历了从民意事件客体的呈现,到民众聚集并上升为政治性议题,再到国内外势力借力博弈形成挑动抗议、推动政变的政治力量的过程;'政治性民意势力'形成以后,多行为体借力博弈下,在国别、区域上呈现不同的扩散轨迹和规律;'政治性民意势力'一方面造成了中东北非相关国家的政局变换,另一方面则推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这是对民意事件的地缘政治理论解读和分析,是一次较为有意义的尝试。
- 熊理然刘保强刘保强蒋梅英
- 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刘保强熊理然蒋梅英张磊
- 关键词: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ESDA
- 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剖析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ENVI4.8和Arcgis9.3软件对2001-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各年份的生态承载力。结合相关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同时根据滇池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取18个分析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以及其与生态环境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3个子系统要素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滇池流域的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快速下降趋势,降幅达37.3%;耕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最明显,下降幅度达52.61%,但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达27.08%。(2)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与三大系统要素相关性较好,其耦合形态呈"J"、"L"型、"U"型和倒置的"S"型等。(3)对耦合形态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城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流域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形成这种耦合形态的影响较大。
- 刘保强熊理然蒋梅英张磊
-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滇池流域
- 政治性民意集团及其利益博弈:缅甸国内长期冲突的一个分析视角被引量:4
- 2019年
- 文章首先提出了一个国内政治性行为主体影响国家政局的分析框架,然后从"民意""民意政治""政治性民意"的视角,依据各民意集团的构成主体、利益诉求、行为方式等要素对缅甸国内的政治性民意集团进行梳理和划分,分析了缅甸政治性民意集团形成的时空环境,并对其形成的过程与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缅甸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背景下,形成了基于利益诉求而相互博弈的六大主要的政治性民意集团。各政治性民意集团或采取平等协商签订协议,或软硬兼施诱使妥协,或使用强力打击迫使接受等手段、方式进行权利博弈,成为缅甸国内主要的政治性行为主体。各政治性民意集团的借力博弈对缅甸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意集团之间冲突的实质是其集团利益超越国家利益,这是缅甸国内长期冲突的主要致因。从"民意""民意政治"的视域来研究一国内部的民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冲突问题是富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缅甸的实证研究也为研究特定国家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和参考借鉴。
- 熊理然刘静刘保强刘保强
- 关键词:利益博弈
- 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土壤剖面团聚体和有机质变异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揭示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为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效应研究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团聚体特征和有机质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干筛法结果显示以大团聚体为主,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湿筛法结果显示以微团聚体含量最高,灌丛、草地、松林在剖面上整体呈现出与干筛大团聚体一致的规律,红裸土呈现出:0—90cm层(B层)>90—100cm层(C层)。土壤的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在退化过程中基本呈现出: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灌丛、草地、松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物理性质逐渐劣化,有机质含量减少,红裸土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与A层、B层相比,较深层次的C层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降低。[结论]有机质与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形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应该是恢复和改良红裸土结构的重要手段。
- 张磊王嘉学肖梦景刘保强赵茜余洁芳
- 关键词:剖面团聚体有机质
- 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土壤表层团聚体变化规律被引量:14
- 2015年
- 山原红壤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以滇东喀斯特典型山原红壤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不同覆被条件下0~20 cm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从草地→灌丛→松林→红裸土,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和平均重量直径(MWD)逐渐减少,分形维数(FD)显著增大;团聚体破坏率(PAD0.25)则表现为松林〈草地〈灌丛〈红裸土。山原红壤从有植被到无植被(红裸土)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劣化,抗水蚀能力变弱,有机质含量减少;草地、灌丛、松林之间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变化不明显,尚不能准确反映植被间的退化过程。研究还表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标(WSAC、MWD)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通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的保育是改善山原红壤结构状况的关键。
- 张磊王嘉学刘保强肖梦景程艳芳许路艳
- 关键词:团聚体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