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琼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英语
  • 2篇职教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2篇高职
  • 2篇高职教育
  • 2篇高校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当代小说
  • 1篇道德
  • 1篇东方主义
  • 1篇独立性
  • 1篇顿悟
  • 1篇多维度
  • 1篇行业英语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研究
  • 1篇叙事
  • 1篇学分

机构

  • 12篇江苏建筑职业...
  • 10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14篇张琼
  • 7篇张琼
  • 1篇张爱玲
  • 1篇莫国辉
  • 1篇夏远利
  • 1篇赖洁
  • 1篇张琼

传媒

  • 5篇太原学院学报...
  • 3篇江苏建筑职业...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外向型高职人才培养被引量:1
2013年
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中国必须尽快完成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而高职院校充当了这场变革的先行军,大力拓宽招生渠道,衍变教学方法,促进专业优胜劣汰,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外向型人才的储备总量。
张琼张爱玲
关键词:外向型人才高职教育
进击的巨人:不同文化表征下的同根现代性被引量:1
2018年
"现代性"是一个相当广泛,并且只能是相对的概念,既涵盖着个性、民族性、多元性,又联系着共性、世界性、统一性。似乎每一次人类思潮的重大改变都有着"现代性"的驱动,但它永远不会只等同于某一场思想变革,更不能仅仅被局限为浪漫主义、颓废、媚俗、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的某一副面孔。"现代性"的发生与探讨都是动态、多元并彼此联系的思想进程,充满着古今之争、除旧布新的矛盾运动。激进变革中亦有复古,有反思,先进事物随着社会发展必将成为下一个新事物颠覆、取代的对象。不论"现代性"在哪一个演进阶段,以何种表征示人,都有着同一的、进步的本质。
张琼
关键词:文化审美资本主义颓废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的“生态智慧”
2019年
在艾丽丝·门罗的自传性小说《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黛尔初具雏形的生态智慧与阿伦·奈斯的"生态智慧T"思想不谋而合。在直觉到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使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被发掘之后,黛尔形成了关于"生态自我"的感性认识,并由此逐步成长为一个睿智的女性。
张琼
关键词:生态智慧生态自我
于无声处:爱丽丝·门罗话语模式中的留白修辞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以凝练的话语模式和寓意深刻的细节著称。她善用留白技法在设计精巧结构的同时,召唤读者于阅读过程中达到预设的聚焦、回顾与顿悟:事件高潮部分的空白要求读者根据现实或经历进行填补,自主地完成对事件前因后果的衔接;中心人物话语的空缺牵引出文本内部观点的对话,启发读者进行更为深邃的思考;小说收尾流于无声,衍生出多个阅读文本。
张琼
关键词:话语模式留白预设顿悟
论中俄当代小说历史叙事中的“食之味”
2020年
在多部中俄当代小说中,"吃"或者"食"常作为细致描写、深刻隐喻的代表,被用于展现时代或社会状况,揭示人性与之相应的复杂变化。首先,"食"是人类生存需求的底线,比起精神需求,它更能反映个体生存的困境及其历史成因。其次,一切个体的精神蒙难都展现在"吃"的不易之中。当代小说普遍以微观的个人辐射宏观的历史,期待打破意识形态规制下的统一叙事。再次,作者处于社会责任感和主流价值认同的撕扯中,"食之味"这样的隐藏文本往往比直白的批驳更具力量。这些旨在制造隐晦的文体修辞其实是作者让苦难叙事突破批判困境、更加逼近事实的努力。
张琼
关键词:历史叙事隐喻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英语写作反馈策略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由于高校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于是写作的反馈,作为学生改进写作的重要环节,成了写作教学改革的议题之一。围绕教师反馈、同伴反馈与网络反馈三种措施,对照传统的反馈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反馈策略的革新,通过数据分析在心理接受度、长短期效果与客观化评估三个方面,凸显与传统相异、相容的特点,旨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张琼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英语教学写作
从伦理争议到主题批评:围绕纳博科夫的“喧哗与骚动”被引量:1
2022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纳博科夫开始进行文学创新,主张作者在故事中隐退,文本不指涉历史背景,祛除道德说教。纳博科夫的《王,后,杰克》在俄侨文学界引发有关他是否抛弃俄国文学传统的争议,“空心”的批判也随之而起。五十年代,《洛丽塔》引发欧美评论界对其作品的“道德”诘问。争议让研究者们发现作家隐藏于创作中的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民主观念、文学思想和哲学思考,而这些构成了纳博科夫艺术创作的底部图层。七十年代末开始的主题研究结束了“非俄罗斯性”“不道德”“空心艺术”的伦理争议。
张琼
关键词:纳博科夫不道德
基于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的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推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生对开设的课程内容不满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卑感强、自律能力低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经验,提出了改革培养方案以满足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管理等对策.
夏远利张琼赖洁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质量学生管理
后现代转向中楚汉文化多维度开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2019年
城市的后现代发展表现为由点及面,由单一、独立到综合、跨域,而其内在精神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摒弃“非此即彼”的对立模式.论述了江苏徐州在旅游、城建、市民文化、遗存保护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举措及其成效,证明在后现代的转向中,楚汉文化多维度开放这对于城市基础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城市形象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张琼
关键词:楚汉文化多维度后现代性
雾霭中的东方与《东方学》——论萨义德发现暨引发的误读被引量:1
2019年
萨义德认为西方的东方学设定了西方先进与东方贫弱的对比模式以及神秘、肉欲、感性、落后的东方特征,因此他把这样的研究命名为“东方主义”。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论证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是殖民话语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要与统治权力共谋。但是他对待东方学研究的态度过于激进以至于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将该学科描述整体误读为扭曲东方真实面貌、固化东方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正因为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犀利与对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激进,人们把他的理论拓展到一切边缘与中心的对立思考中。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只关于中东民族矛盾中的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要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东方学》中的“东方”是指伊斯兰世界,并不是当今文化批评中所理解的整个东方。萨义德著书立说去梳理西方的东方主义误读,而自己在论述“共谋”问题时就存在误读,也引发了人们在运用后殖民理论时对他的误读。
张琼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后殖民共谋误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