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继双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水稻
  • 3篇温度升高
  • 3篇FACE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增温
  • 2篇籼稻
  • 2篇矿质
  • 2篇矿质营养
  • 2篇CO
  • 2篇CO2浓度
  • 2篇CO2浓度升...
  • 2篇CO_2浓度
  • 1篇亚热带地区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光合
  • 1篇叶片光合作用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有效态
  • 1篇有效态含量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张继双
  • 7篇刘钢
  • 6篇朱建国
  • 5篇朱春梧
  • 2篇李春华
  • 2篇曾青
  • 1篇唐昊冶
  • 1篇蒋倩

传媒

  • 3篇土壤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矿质元素在水稻中分配及其根际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条件下,研究了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根际土壤矿质元素(Fe、Mn、Cu、Zn、Ca和Mg)有效态含量及其在水稻各组织中的吸收与分配,结合前期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下降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其下降的机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穗、茎、根和整株生物量,两个品种平均增加19.4%、9.3%、23.4%、16.0%;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除Ca吸收量增加外,水稻其他矿质元素总吸收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显著促进大部分矿质元素在穗中的吸收与分配,而降低其在茎中的分配比;在穗内有增加大部分矿质元素在壳梗中滞留的趋势,相应地减少其在糙米中的分配比。品种效应分析显示,IIY084的茎和整株生物量,以及穗中Fe、Mn、Cu,叶中Zn、Mg,茎中Cu的吸收量与分配百分数均显著高于WYJ23,而叶中Mn、茎中Fe和根中Cu、Zn则呈相反趋势。可见,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碳水化合物与矿质元素从植株营养器官到籽粒的不平衡转运以及在壳梗中的滞留可能是导致两水稻品种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蒋倩朱建国朱建国朱春梧刘钢张继双
关键词:FACE籼稻稻米品质有效态含量
籼稻和粳稻品种糙米矿质营养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FACE(free-air CO_2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为试验对象,连续两年(2013、2014)研究糙米产量和矿质元素(Fe、Mn、Cu、Zn、Ni、Se)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IIY084与WYJ23籽粒和糙米产量增加,其中,糙米两年平均增产34.3%和16.3%。CO_2浓度升高连续两年降低IIY084糙米中Fe、Mn、Cu、Zn、Ni、Se含量,其两年平均分别降低了10.4%、13.4%、15.5%、11.7%、25.7%、3.2%,而WYJ23糙米中矿质营养含量未出现一致的下降现象。其中,2014年糙米Mn、Cu、Zn和Ni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负响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糙米Fe(P<0.1,2014)、Mn(P<0.01,2013和2014)、Cu(P<0.1,2014)、Zn(P<0.01,2013和2014)、Ni(P<0.01,2014)、Se(P<0.05,2013; P<0.01,2014)含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O_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糙米中矿质元素积累量,6种元素两年平均增加2.1%~29.2%(IIY084)和12.8%~19.3%(WYJ23)。可见,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IIY084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较WYJ23有更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食用IIY084较WYJ23有更大的Fe、Mn、Cu、Zn、Ni、Se缺乏风险。因而,在确保粮食安全而进行增产品种选育时,应该优先选择矿质营养品质较高的水稻品种。
蒋倩朱春梧刘钢徐习陈晨张继双朱建国
关键词:FACE籼稻粳稻稻米品质矿质元素
高CO_(2)浓度对不同氮素供给形态下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究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对高CO_(2)浓度([CO_(2)])的响应是否与氮素供给形态有关,利用人工气候生长箱,以粳稻(武运粳23号和淮稻5号)、籼稻(扬稻6号)和杂交稻(Y-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主处理:大气[CO_(2)]和高[CO_(2)]处理(+200μmol/mol),副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测定水稻新展开完全叶片的光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高[CO_(2)]会增加硝态氮处理下粳稻和杂交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铵态氮处理下粳稻武运粳23号叶片Pn以及各氮素供给形态下水稻叶片胞间[CO_(2)](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在硝态氮处理下Pn和WUE的响应要高于铵态氮处理;高[CO_(2)]会降低水稻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_(r)),其中在硝态氮处理下粳稻gs和Tr的响应要高于籼稻,而在铵态氮处理下高[CO_(2)]对杂交稻gs和Tr的影响要高于粳稻和籼稻。可见,不同的氮素供给形态会影响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高[CO_(2)]的响应,且这种影响在水稻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
蔡颖张继双蔡创朱春梧
关键词:水稻光合作用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体内微量元素累积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明确水稻体内微量元素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3为试材,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照+200μL·L^(-1))和增温(对照+1℃)对收获期水稻体内微量元素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CO_2促进了稻穗中微量元素的累积,2013年穗中Fe和2014年穗中Zn的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16.7%和30.8%;增温降低了水稻器官中元素的累积量,2013年穗中Fe以及叶中Mn和Zn的累积量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0.2%、40.2%和57.3%;CO_2+温度整体降低了营养器官中Fe、Mn和Zn的累积量,2013年叶中Zn累积量显著减少40.0%。另外,高浓度CO_2降低了籽粒中Fe的累积量,2013年Fe累积量显著下降47.5%,同时提高了Mn与Zn的累积量,2014年Zn累积量显著增加43.4%;增温明显降低了籽粒中Fe、Mn和Zn的累积量;CO_2+温度有降低籽粒中元素累积量的趋势,其中2013年降幅大于2014年。以上结果表明未来CO_2浓度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增温导致的水稻体内微量元素累积下降的状况。
李春华曾青沙霖楠张继双朱建国刘钢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增温水稻微量元素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糙米和精米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自由空气CO_2浓度升高(Free-air CO_2 enrichment,FACE)平台,在CO_2浓度高于对照200μmol/mol的条件下,以籼稻IIY084和粳稻WYJ21(23)为材料,连续2年(2012和2013年)研究其糙米与精米的品质性状(N、K、P、Ca、Mg、Ni、Mo含量等)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糙米、精米产量连续2年显著增加,其中,IIY084 2年平均分别增产37. 1%、39. 6%,WYJ21(23)则增产10. 9%、9. 2%。CO_2浓度升高处理的IIY084糙米、精米N含量2年平均分别降低11. 1%、7. 7%,而WYJ21(23)分别降低4. 2%、5. 9%。品种效应显著,IIY084糙米、精米产量及其N含量均高于WYJ21(23)。CO_2浓度升高对籼稻和粳稻品种糙米、精米K、P、Mg、Ca、Ni、M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此外,籼稻与粳稻品种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平均值是精米的1. 10(N)~9. 89(Mg)倍。与WYJ21(23)相比,IIY084糙米、精米产量及N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更明显,并且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强于精米。因此,糙米、精米搭配食用是缓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食用稻米人群部分矿质营养匮乏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蒋倩朱建国朱春梧刘钢徐习张继双
关键词:FACE水稻糙米精米矿质营养元素
亚热带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气孔臭氧通量和产量的响应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O_3-FACE(Free-Air Concentration Elevation of O_3)实验平台,利用前期水稻O_3-FACE试验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水稻产量与不同评价指标(累积气孔O_3吸收通量PODY和O_3浓度指标AOTX)的响应关系,比较了水稻产量损失与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差异,通过对暴露剂量、吸收通量相关参数取值与产量损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的比较,找出更为合理的农作物臭氧风险评估阈值。结果表明:随着通量阈值Y[0~11 nmol O_3·m^(-2)PLA·s^(-1)(PLA:projected leaf area,投影叶面积)]和暴露浓度阈值X(0~50 n L·L^(-1))的增加,回归分析R^2值逐渐增加,当Y为11 nmol O_3m^(-2)PLA·s^(-1)和X为50 n L·L^(-1)时,气孔臭氧吸收通量POD11和累积暴露剂量AOT50与水稻相对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当通量阈值Y为8~13 nmol O_3·m^(-2)PLA·s^(-1)和暴露阈值X为46~58 n L·L^(-1)时,可获得较高的R^2值取值范围,分别为0.70~0.75和0.70~0.745。参考文献发现,目前地表臭氧污染可能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范围为5%~8%,对照圈中POD9~10和AOT40~45产量损失的预测值亦在这区间,但前者R^2值(0.73~0.74)明显高于后者R^2值(0.64~0.69),表明基于气孔臭氧通量的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通量阈值Y为9 nmol O_3·m^(-2)PLA·s^(-1)时,能更准确地评估水稻产量损失,且其R^2值(0.73)高于通量指标POD6(0.5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量指标POD9更适合评估亚热带地区O_3污染对水稻作物的影响。
张继双唐昊冶刘钢朱建国
关键词:气孔导度SATIVA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应用增温-FACE(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T-FACE)试验平台,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比对照高200μL·L^(-1))和增温(比对照高1℃)对常规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武运粳23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水稻季平均气温比2014年高3℃以上,尽管两年CO_2浓度升高或增温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表现为CO_2浓度升高使2013年拔节-孕穗期和2014年成熟期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显著增加40%和16.7%;增温使2013年灌浆期和2014年拔节-孕穗期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4.6%和21.7%。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主要与2013年穗中干物质减少而2014年穗中干物质增加有关。2013年不同处理下水稻各部位干物质分配不存在明显差异,2014年高浓度CO_2与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降低了灌浆期水稻营养器官而提高了生殖器官中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增温并未使干物质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出现显著差异。同时,收获期水稻籽粒产量的变幅与地上部总干物质的变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11)。研究表明,整体上高浓度CO_2提高了而增温降低了干物质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际效应,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干物质在稻穗中的积累不同。此外,不同处理下干物质在稻穗中的积累及分配影响产量的形成。
李春华曾青沙霖楠张继双朱建国刘钢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增温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
年际环境温度变化驱动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差异
2022年
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升高是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情境,阐明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对[CO_(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是助力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开放式[CO_(2)]和温度升高(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T-FACE)试验平台的多年水稻生产数据,探讨了未来[CO_(2)]和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T)相比,高[CO_(2)](C^(+)T)处理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使水稻增产11.1%左右(5年平均);增温(CT^(+))1~2℃减少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下降10%~25%;高[CO_(2)]和增温互作(C^(+)T^(+))处理使水稻产量下降约10%,即高[CO_(2)]并未完全抵消温度升高带来的负效应。多年试验数据比较发现,相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但年际差异明显。随着年际生育期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水稻产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且增温处理(CT^(+)、C^(+)T^(+))进一步降低水稻产量,但环境温度较低年份水稻产量比环境温度较高年份降幅低,因此环境温度的年际波动可能是影响水稻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张继双陶冶宋练蔡创刘钢刘钢
关键词:温度升高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