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青

作品数:78 被引量:64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水稻
  • 19篇CO2浓度
  • 18篇土壤
  • 14篇CO2浓度升...
  • 12篇小麦
  • 12篇臭氧
  • 9篇
  • 7篇氮肥
  • 7篇冬小麦
  • 7篇CO_2浓度
  • 7篇臭氧浓度
  • 7篇臭氧浓度升高
  • 7篇除草
  • 6篇杂草
  • 6篇炭疽
  • 6篇炭疽菌
  • 6篇N
  • 5篇氮水平
  • 5篇叶片
  • 5篇油菜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东京大学
  • 3篇环境保护部南...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南通江山农药...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8篇曾青
  • 66篇朱建国
  • 50篇谢祖彬
  • 37篇刘钢
  • 16篇马红亮
  • 13篇朱春梧
  • 12篇唐昊冶
  • 11篇褚海燕
  • 8篇李春华
  • 8篇曹志洪
  • 8篇强胜
  • 7篇张雅丽
  • 7篇寇太记
  • 6篇曹际玲
  • 6篇王亮
  • 5篇陈改苹
  • 5篇梁晶
  • 4篇程磊
  • 4篇韩勇
  • 4篇李振高

传媒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土壤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中国稀土学报
  • 3篇农村生态环境
  • 3篇作物学报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8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系统(O3-FACE:Ozone-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平台,以武运粳21(粳稻)和两优培九(杂交稻)两个耐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旨在为高臭氧浓度条件下水稻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臭氧胁迫未改变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处理和对照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相似,均呈现单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11:00—15:00之间;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不一致;臭氧处理55d对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较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关指标降低幅度变大,而胞间CO2浓度没有降低,说明臭氧对水稻的影响是一个累积过程,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武运粳21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臭氧处理时的降低幅度小于两优培九,这种品种间的差异表明武运粳21比两优培九对臭氧耐受性强。
梁晶朱建国曾青谢祖彬刘钢唐昊冶曹际玲朱春梧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
一种胶孢炭疽菌菌株及其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胶孢炭疽菌菌株及其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应用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胶孢炭疽菌菌株(QZ-97a),(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保藏日期:2000年8月28日保藏号:CGMCCNO.0483),...
强胜曾青朱春林戴宝江
文献传递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与作物/杂草的竞争关系被引量:9
2002年
CO2 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利用等生理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CO2 浓度升高对于具有C3 光合途径的植物较具C4光合途径的植物更为有益 .由于许多重要的杂草是C4植物 ,而许多重要的作物是C3 植物 ,CO2 浓度升高对杂草 /作物的相互关系将有重要影响 .本文就全球CO2 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对杂草 /作物之间竞争关系影响进行综述 ,同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和可持续农业的需要 ,提出CO2 浓度升高条件下杂草 /作物之间竞争关系及未来农田杂草治理方面理论与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曾青朱建国
关键词:作物杂草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阴离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在中国稻/麦轮作 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上,采用根际土壤溶液取样器来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不同 N 肥水平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CO2 浓度条件对土壤溶液pH 值无显著影响,但却普遍降低土壤溶液中 Cl-、NO3 和 SO4 3 种主要阴离子含量;相对于 N 150 kg/hm2 施 N - 2-水平,N 250 kg/hm2 施用量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 NO3 含量,同时也明显降低 Cl-和 SO4 含量。 - 2-
程磊朱建国陈改苹周淼曾青谢祖彬庞静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氮肥阴离子土壤溶液小麦
波斯婆婆纳生防菌株QZ-97a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8
2000年
从波斯婆婆纳罹病植株上经单孢分离采得一菌株QZ 97a ,经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该菌株在实验室及温室条件下对波斯婆婆纳具有致病性 ,而对波斯婆婆纳所危害的小麦、油菜、大豆、棉花和玉米等作物十分安全 ,故炭疽菌QZ
曾青强胜
关键词:生物防治杂草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1
2005年
利用FACE(freeair carbondioxid eenrichment)技术平台,设常CO2(ambientCO2)和高CO2(elevatedCO2,ambient+200μmol·mol-1)2个水平和常N(NN,250kgN·hm-2)和低N(LN,150kgN·hm-2)2个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整个生长期生物量和氮(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冬小麦各部分的生物量平均增加28.3%~44.5%,拔节期增幅最大,达36.8%~91.2%,而且NN处理的生物量增幅比LN处理低。CO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小麦的N含量,但是增加了N的吸收,在拔节期LN和NN处理下分别增加20.8%和29.2%。CO2浓度升高使小麦在拔节期NN处理的N相对吸收速率增加44.1%。说明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会通过生物量的增加固定更多的C,增加对N养分的需求,应着重考虑提高小麦拔节期间的施氮肥水平。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张雅丽曾青
关键词:CO2浓度冬小麦N吸收
胶孢炭疽菌婆婆纳专化型及其侵染过程被引量:5
2001年
从波斯婆婆纳发病植株上采得的胶孢炭疽菌菌株QZ-97a,经种下寄主专化性研究,可进一步鉴定为胶孢炭疽菌婆婆纳专化型(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f. sp. veronicae S. Qiang et Q. Zeng)。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它在波斯婆婆纳叶片上6h后开始萌发,12h开始形成附着胞,菌丝侵入表皮的位置不仅是气孔,还有表皮细胞连接处,42h叶片就开始溃烂。菌株QZ-97a的专化性强,侵染速度快,侵染力较强,再次表明它具有开发为真菌除草剂的潜力。
曾青强胜
关键词:侵染过程真菌除草剂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利用FACE(Freeaircarbondioxideenrichment)技术平台,在两种氮肥施用水平上,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整个生长期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实验设常规CO2(AmbientCO2)和设计CO2(elevatedCO2,Ambient+200μmol·mol-1)两种CO2水平和常规氮(NN,250kgN·hm-2)和低氮(LN,150kgN·hm-2)两个N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处理,高CO2浓度条件下,小麦叶的P浓度分别在分蘖期显著降低,LN处理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叶、茎和穗的P浓度主要在成熟期增加,NN处理增加幅度相对较大;小麦不同部位的K浓度降低幅度在LN处理较大。但是小麦对P、K的吸收增加,并且在拔节期和成熟期达到显著水平,LN处理下对P的吸收增加幅度较大,NN处理对K的吸收增加幅度较大。由于CO2浓度升高,拔节期以前,小麦对P和K的相对吸收速率(RAR)分别增加33%(LN>NN)和37%(LNNN)和101%(LN>NN)。CO2浓度升高后主要显著增加了LN处理的C∶N比,但是C∶P比仅仅在分蘖期显著增加。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韩勇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冬小麦养分吸收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酚类、有机酸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导致作物生物量增加和更多酚类、有机酸输入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时,通过根系分泌的酚类、有机酸对土壤各粒级分配的影响受秸秆加入和氮水平的调控.在有无秸秆加入条件下,酚类、有机酸的加入主要增加了粒径>250和<53μm土壤的碳含量.单位土壤各粒级的碳含量均增加,粒径>53μm增加幅度较大;在没有秸秆加入的常规氮水平与有秸秆加入的低氮水平下,碳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表明来自高CO2浓度条件下秸秆和酚类、有机酸对土壤碳的固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关键词:CO2浓度酚类有机酸作物秸秆土壤颗粒
稀土元素La对油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临界浓度被引量:22
2001年
通过水培试验 ,研究了稀土元素La对油菜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POD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施或根施 0 0 3~ 3mg/kg的La3+对油菜的生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现为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加 ;而高于 3 0mg/kg浓度的La3+对油菜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油菜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 ,POD活性增高。La对油菜的临界浓度为 3 0mg/kg。
曾青朱建国谢祖彬褚海燕曹志洪
关键词:稀土元素油菜LA生理指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