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进

作品数:17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卒中
  • 11篇脑卒中
  • 10篇卒中后
  • 9篇脑卒中后
  • 6篇电刺激
  • 6篇吞咽
  • 6篇吞咽障碍
  • 5篇磁刺激
  • 4篇直流电刺激
  • 4篇疗效
  • 4篇经颅磁刺激
  • 3篇咽肌
  • 3篇上肢
  • 3篇失语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康复
  • 2篇振动器
  • 2篇上肢运动
  • 2篇食管
  • 2篇水囊

机构

  • 17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特殊教育...

作者

  • 17篇杨玺
  • 17篇刘进
  • 11篇徐亮
  • 10篇马明
  • 10篇蔡倩
  • 5篇张云
  • 3篇何逸康
  • 2篇黄嘉
  • 2篇夏扬
  • 2篇宋鹏飞
  • 1篇汤从智
  • 1篇王碧蕾
  • 1篇马明
  • 1篇史进军
  • 1篇陆雪松
  • 1篇刘乃丰

传媒

  • 7篇中华物理医学...
  • 5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7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n=26)、MT组(n=26)和联合组(n=26),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极tDCS、MT和tDCS联合MT。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以及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609,P<0.001),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MT组(P<0.05)。结论tDCS和MT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陈慧蔡倩徐亮杨玺宋鹏飞刘进马明孙武东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t DC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采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H)、失语患者抑郁量表(ADRS)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试验结束或退出试验时填写安全性调查表。结果对照组3例、实验组2例退出。两组SADQ-H和ADRS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F时间> 100.643, P <0.001),实验组SADQ-H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别=6.891, P=0.011), ADR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组别=2.925, P=0.093),SADQ-H和ADRS评分交互效应显著(F交互> 13.642, P <0.001)。实验组治疗前后MBI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7.016, 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t DCS对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柳波夏扬黄嘉杨玺刘进何逸康
关键词:运动性失语
双侧高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双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双侧刺激组、单侧刺激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双侧刺激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对双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皮质代表区进行高频(10 Hz)rTMS刺激;单侧刺激组则对患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皮质代表区进行高频(10 Hz)rTMS刺激,健侧相同刺激点给予安慰性磁刺激;对照组则在双侧大脑半球相同位置给予安慰性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标准吞咽量表(SSA)、吞咽障碍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及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定3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SSA评分、PAS及DOSS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3组患者SSA评分、PAS及DOS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双侧刺激组、单侧刺激组SSA评分[分别为(30.55±2.79)分和(34.14±3.48)分]、PAS分级及DOSS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并且双侧刺激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单侧刺激组(P<0.05)。结论双侧高频rTMS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侧磁刺激。
蔡倩杨玺孙武东徐亮刘进马明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高频
一种用于食管环咽肌失弛缓治疗的振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食管环咽肌失弛缓治疗的振动装置,包括管体、振动器、振动内环和水囊,水囊固定设置于管体的前端外壁上,管体的管壁内部嵌设有水管,水管的一端与水囊的内侧壁连通设置,且水管的另一端...
王红星周停陈文莉王培杨玺张云王锦玉柳波刘进
文献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镜像组(n=30)和联合组(n=30)。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上肢功能训练,镜像组增加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联合组在镜像组的基础上增加非受累侧M1区1 Hz r TMS。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t> 2.983, P <0.05),联合组和镜像组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优于镜像组(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联合低频r TMS效果更佳。
刘进蔡倩徐亮孙悦杨玺
关键词:脑梗死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
电刺激结合咽部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结合咽部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临床症状、睡眠呼吸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脑卒中并发OSAS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VocaStim?-Master电刺激,包括咽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下神经分支刺激,以及咽部肌群训练,共4周。记录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变化,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及简明精神状况检查(MM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P <0.05),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下降(t> 2.270, P <0.05),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t> 3.095, P <0.01),氧减指数显著下降(t> 3.044, P <0.01),MMSE评分明显增高(t> 2.859, 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AHI、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VocaStim?-Master电刺激结合咽部肌群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并发OSAS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认知功能。
王碧蕾夏扬马明杨玺刘进陆雪松黄嘉刘乃丰
关键词: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电刺激康复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并失语患者40例分为手动作观察、模仿结合复述训练(A组)、手动作观察结合复述训练(B组)、动态风景观察结合复述训练(C组)和常规治疗组(D组),每组患者10例。4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的上肢模块和汉化版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4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结果训练后,4组患者的FMA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A组训练后的FMA评分为(33.00±16.53)分,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FMA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B组、C组、D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训练后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和AQ值均显著优于C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作观察、复述结合模仿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并失语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训练方法可激活更多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促进重要的运动-语言网络重塑有关.
叶芊陈文莉姚捷刘进杨玺周秋敏单春雷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失语脑卒中
不同电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阴极tDC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中、重度瘫痪患者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至9月,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脑卒中患者6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阳极组(n=23)和阴极组(n=23)。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阳极组增加患侧大脑半球M1区阳极tDCS治疗,阴极组增加健侧大脑半球M1区阴极tDC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间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1.165,P>0.05)。治疗后,3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6.412,P<0.001),阳极组和阴极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阳极组与阴极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极tDCS和阴极tDCS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中、重度瘫痪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蔡倩徐亮杨玺刘进马明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踝关节背伸最大等长收缩时胫前肌及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计算协同收缩率(CO);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综合痉挛量表(CSS)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以及踝跖屈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治疗组(52.25±6.97)μV·S、对照组(47.01±9.02)μV·S]、FMA.LE评分[治疗组(20.13±6.20)分、对照组(16.07±5.10)分]及FAC分级[治疗组(2.53±0.90)分、对照组(2.03±0.8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的综合痉挛评分(CSS)[治疗组(8.90±1.81)分、对照组(9.83±1.49)分]及踝背伸协同收缩率(CO)[治疗组(33.50+4.95)%、对照组(39.93±4.58)%]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O.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更有效的减轻脑卒中患者踝跖屈肌痉挛,同时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宋鹏飞马明蔡倩杨玺徐亮刘进何逸康张云
关键词:磁刺激运动疗法痉挛表面肌电图
佩戴说话瓣膜对重症患者气切套管拔管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佩戴说话瓣膜对重症患者气切套管拔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100例气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运动疗法(体位管理、关节活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气切套管上佩戴说话瓣膜,首次佩戴时间10min,第二天逐渐延长佩戴时间,1周后上述指标稳定后,可在睡眠时间外长时佩戴。治疗前及治疗30d内对两组患者进行咳嗽能力(semi-quantitative cough strength score,SCSS)、吞咽功能、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d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CSS评分从治疗前的2.0(1.0,2.0)和1.0(1.0,2.0)分别提升至5.0(4.0,5.0)和4.0(4.0,4.0),CPIS从治疗前的3.0(2.8,4.3)和3.0(3.0,3.0)分别降至1.0(1.0,1.0)和2.0(1.0,2.0),吞咽功能从治疗前的7.0(7.0,7.0)和7.0(7.0,7.0)分别提升至17.0(13.0,17.0)和13.0(12.0,17.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患者膈肌增厚分数(DTF)两组间没有差异(P=0.202),而其他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佩戴说话瓣膜可以缩短重症患者气切套管的拔除时间,可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于临床。
马明胡正永杨玺邓扬桥徐亮殷锦霞刘进史进军孙武东王红星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拔管康复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