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新宇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水质
  • 3篇溶解氧
  • 3篇水质参数
  • 2篇叶绿素A
  • 2篇水温
  • 2篇浊度
  • 2篇蓝藻
  • 2篇湖泊
  • 2篇季节性
  • 2篇PH
  • 1篇滇池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藻蓝蛋白
  • 1篇水汽
  • 1篇水汽来源
  • 1篇水体
  • 1篇水型
  • 1篇水质特征
  • 1篇碳酸

机构

  • 7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虎才
  • 7篇文新宇
  • 6篇李华勇
  • 6篇段立曾
  • 5篇常凤琴
  • 4篇吴汉
  • 3篇张扬
  • 2篇张云鹰
  • 1篇赵帅营
  • 1篇刘亚生
  • 1篇牛洁
  • 1篇蒙红卫
  • 1篇李楠
  • 1篇欧阳椿陶
  • 1篇康文刚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杞麓湖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通过对杞麓湖2015年10月、2016年1月、5月、6月、10月水温(Temp)、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浓度、pH、浊度(Turbid+)进行垂直剖面监测数据分析,给出了杞麓湖水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杞麓湖水体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高原浅水湖泊的杞麓湖,其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水温是受季节变化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受湖水扰动作用,混合性较强,加之由于湖水较浅,水温表现为垂直方向上变化不明显,水温随气温变化也不存在滞后效应。受杞麓湖盆地效应及气象站点海拔影响,监测时段内水温均略高于气温。流域降水集中在每年6~10月,水汽的滴落、蒸发对当地气温短时段变化有一定影响。杞麓湖对流域气候的调节作用显著,这一点在冬季尤为重要。湖水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受人类活动影响,季节性差异明显,空间差异较大。杞麓湖各季节pH在7.6~8.8之间波动,与藻类光合作用及底层有机物腐解关系密切。浊度在6月达到最大值,可能与藻类爆发、污水的集中输入以及湖水扰动底泥释放有关,对湖泊产生不利影响。湖水氮磷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外源污染输入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底泥的释放也是引起湖水营养盐浓度升高的又一原因。监测时段内,湖泊水质整体处于恶化状态,湖泊营养化加重、藻类浓度上升、生态效益退化。杞麓湖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有效的管理。
周瑜张虎才常凤琴段立曾李华勇文新宇毕荣鑫吴汉朱梦姝
关键词:水温溶解氧叶绿素APH浊度
阳宗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特征及趋势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深水型湖泊水质参数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于2013~2016年不同月份对阳宗海水体水温(Temperature或Temp)、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Conductivity或CD)、叶绿素a(Chl-a)和藻蓝蛋白(Phycocyanin或PC)浓度进行连续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各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表征蓝藻的藻蓝蛋白浓度和表征所有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之比求出水体中的蓝藻相对数量指数(Cyanophyte Relative Quantity Index, CRQI),并估算了蓝藻在湖泊中的相对数量。结果表明:阳宗海春、夏、秋季水温热分层明显,冬季水温混合,湖泊最低温度高于4?C,属于暖单循环湖;阳宗海水温的分层和混合影响着其他各水质参数的分层和混合,各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阳宗海蓝藻相对指数在春、夏、冬季较高,2016年4月年蓝藻相对数量指数高于2015年4月有所升高,尤其是有河流注入的南部湖区大幅升高,表明人类活动对水质恶化有一定的影响;阳宗海电导率的变化受汛期降水的影响较大,电导率较高的季节蓝藻相对数量指数较高,因此电导率可以作为指示淡水湖泊中指示营养状况的指标。
蔡娜张虎才常风琴段立曾李华勇张云鹰文新宇李楠张扬
关键词:水质参数藻蓝蛋白
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物物化参数的特点、环境意义及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24
2015年
根据对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钻孔样品的粒度特征、总有机碳、碳酸盐、磁化率及年代学分析测试,探讨了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指出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化指标的特殊性及其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云南腾冲地区末次冰消期(15830a B.P.)以来沉积环境与气候干湿变化历史.通过青海沉积物年代序列的重建和综合各物化参数分析得出,云南腾冲地区自15830a B.P.以来总体呈现冷湿-温湿-暖干-温和偏干的气候演变过程,并可分为4个阶段,即15830~12790a B.P.气候温凉偏湿;12790~4680a B.P.为温暖湿润期,湖泊水位高,气候湿暖,降水多;4680~312a B.P.气候特征呈现出从温湿到暖干气候逐渐演化,降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312a B.P.以来气候特征为前期温和湿润,后期具有暖干化特征,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叠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刘亚生常凤琴张虎才牛洁段立曾李华勇文新宇吴汉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
滇池水质特征及变化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2015年4~9月对滇池从北到南4个部位的水体水温(Temperature或Temp)、溶解氧(DO)、pH值、叶绿素a(Chl-a)、藻蓝蛋白(Phycocyanin或PC)和电导率(Conductivity或CD)浓度等监测数据,分析了各参数从旱季向雨季转化以及雨季的特征和空间变化;通过表征蓝藻的藻蓝蛋白浓度和所有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之比计算获得了水体中的蓝藻相对数量指数(Cyanophyte Relative Quantity Index,CRQI),并估算了蓝藻在湖泊中的相对数量。结果表明:滇池水温经4~5月增温后在6月达到最高值,之后7~9月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背景下逐步降温,水体温度的变化过程不但会受到水深的影响,表现出在快速升温期不同部位升温速度不同、表层水温快的特点。实测数据分析发现,以叶绿素a值所代表的真核生物在4月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但以藻蓝蛋白所指示的蓝藻却在9月暴发,这与湖泊表层和底层水温一致、溶解氧含量丰富、pH值达最高并均一及水体盐度较低等因素直接相关。
张虎才常凤琴段立曾李华勇张云鹰蒙红卫文新宇吴汉路志明毕荣鑫张扬赵帅营康文刚
关键词:滇池水质参数
泸沽湖水体垂直断面季节性分层被引量:28
2016年
通过2015年1月、4月、7月、10月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及叶绿素a监测数据对水体温度的季节动态及其垂直分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泸沽湖水体水化学性质的季节性分层特征。结果表明:泸沽湖水体在春、夏、秋季出现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冬季水温在垂向上接近同温状态,夏季温跃层位于10~25 m水深处,而秋季温跃层下移至20~30 m处。均温层水温维持在9.5~10℃与泸沽湖年均温一致,说明均温层水体稳定且处于相对恒温状态,是湖区年均温的反映。热力分层结构对电导率、溶解氧、pH及叶绿素a变化有一定影响,致使水体电导率、溶解氧、pH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尤其在夏季,气温升高,热力分层现象显著,溶解氧和pH在温跃层内出现峰值,自峰值处向上、向下均呈递减趋势,均温层处于缺氧状态且p H值较小。虽然叶绿素a在温跃层以下维持较低水平,整体不高,但在表层有突然增高的现象,应予以高度警示,防止泸沽湖出现大面积藻类繁殖甚至局部性爆发。电导率垂向上呈递减变化,在温跃层内降低幅度较大。泸沽湖水体盐度基本保持恒定(约0.10‰),在不考虑盐度效应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垂直断面上还是在变温层、温跃层及均温层中,电导率与水温之间存在一简单线性函数关系,证明泸沽湖仍受自然气候影响,保持自然水体状态。
文新宇张虎才常凤琴李华勇段立曾吴汉毕荣鑫路志明张扬欧阳椿陶
关键词:热力分层溶解氧电导率PH值
青海湖2015年水质参数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对2015年9月22~24日在青海湖进行水温、溶解氧、pH、叶绿素a浓度、浊度垂直剖面监测,同时采集湖水样通过实验测定湖水总磷、总氮含量,采集各入湖河流进行营养盐测定,结合青海湖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青海湖水体理化状况及湖水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各监测区域水体理化参数、营养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受风力及湖流扰动影响,湖心处存在较弱的分层现象;湖心处溶解氧浓度较低,受温度分层影响出现溶解氧分层现象;青海湖高盐度、高离子浓度是控制其pH并对溶解氧浓度及浊度等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温度及湖泊水循环引起的底泥释放使得浮游植物多集中在中下层水体,沉水植物具有较好的生长条件。青海湖水体营养水平不高,但总磷浓度在局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外源输入是影响湖泊营养化程度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加剧,使青海湖水质存在恶化的风险。
毕荣鑫张虎才李华勇常凤琴段立曾何玉邦张虎文新宇周瑜
关键词:水温溶解氧PH叶绿素A浊度
昆明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与西南(印度)季风强度被引量:1
2017年
根据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提供的昆明站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及其气象资料,对昆明站1986~1992、1996~2003年共计15年的月均和年均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昆明月均及年均同位素组成均落在中国和全球降水同位素的变化范围之内,并呈现明显的季节及年际变化。昆明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主要受到水汽来源影响,而且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经计算得出:昆明雨季(5~10月)降水中氧同位素值81.7%受当地降水量控制,18.3%受气温影响,这说明昆明大气降水中δ18O受降水量和气温的协同影响,但以降水量对其影响为主;通过年降水量与西南季风指数对比证实,昆明年降水量与西南季风指数呈正相关性,但与δ18O呈显著的负相性,由此说明在季风影响显著的单一态地区,可以用降水δ18O值指示降水强度或季风强度,这种季风强度-大气降水量-δ18O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研究石笋中所蕴含的环境信息提供依据。另外,通过与香港降水同位素对比研究,发现二者的d值虽然均呈现旱季高于雨季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但它们的平均d值几乎相同,由于昆明与香港所处地理位置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差异明显,说明二者的水汽来源不同,昆明降水主要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控制,香港降水则主要来源于太平洋控制的东南季风。昆明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趋势可用云下二次蒸发和动力分馏效应来解释。
文新宇张虎才
关键词: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