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虎才

作品数:124 被引量:1,072H指数:23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天文地球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3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气候
  • 20篇盆地
  • 18篇剖面
  • 16篇湖泊
  • 15篇同位素
  • 15篇沉积物
  • 14篇柴达木盆地
  • 13篇碳酸
  • 13篇碳酸盐
  • 13篇环境意义
  • 12篇湖泊沉积
  • 12篇化石
  • 11篇黄土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9篇水质
  • 8篇水质参数

机构

  • 65篇云南师范大学
  • 51篇中国科学院
  • 42篇兰州大学
  • 9篇南昌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教育部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约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 1篇广东省海洋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4篇张虎才
  • 51篇常凤琴
  • 34篇雷国良
  • 29篇段立曾
  • 27篇张文翔
  • 24篇李华勇
  • 22篇杨明生
  • 14篇樊红芳
  • 13篇蒲阳
  • 13篇陈光杰
  • 12篇明庆忠
  • 12篇吴汉
  • 12篇牛洁
  • 11篇杨伦庆
  • 11篇类延斌
  • 10篇张自强
  • 9篇陈玥
  • 7篇卢慧斌
  • 7篇蒙红卫
  • 7篇文新宇

传媒

  • 19篇第四纪研究
  • 8篇兰州大学学报...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科学通报
  • 6篇沉积学报
  • 5篇湖泊科学
  • 4篇地球科学前沿...
  • 3篇地球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3篇地理科学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高科技与产业...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4篇1998
  • 6篇1997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碳氧同位素及黄土沉积环境研究被引量:9
1990年
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气下沉积物中,碳、氧同位素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气候变化;碳同位素对于这种变化的记录和反映优于氧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变化曲线清楚地揭示了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上部约73万年以来以干冷为主的气候变化历史.与洛川黄土剖面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及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兰州地区约70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经历了七个干冷—温湿的基本旋回,与六盘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以至全球气候变化旋回相一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气候条件下黄土堆积速率是不同的,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距今73万年以来,黄土沉积的平均速率为25cm/千年,最大速率可达56cm/千年.
张虎才张林源张维信
关键词:气候同位素沉积环境
洱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
湖泊现代过程研究有助于了解湖泊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历程。高原湖泊水体物理参数季节性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不同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并探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长期连续的高原湖泊...
朱梦姝张虎才常凤琴段立曾李华勇毕荣鑫陆志明吴汉
滇中阳宗海流域13000年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
阳宗海地处西南季风边缘的滇中高原,其流域环境对气候变化敏感。本文以取自阳宗海的YZH-1钻孔1020 cm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7个树叶和木屑测得AMS 14C测年建立钻孔年代框架,对阳宗海湖泊钻孔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的花...
王敏孙启发蒙红卫黄林培张虎才沈才明
关键词:花粉植被演替气候变化森林火灾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冰蚀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以希门错为例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从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检测出正构烷烃系列分子化石,将其与湖区表层土壤及牛粪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C27-C33正构烷烃主要来自流域内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高等植物,且食草动物对高等植物的摄食消化过程并未显著改变C27-C33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在0—44cm的湖泊沉积物岩芯中,陆生高等植被来源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从底部到顶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推测,湖区高等植被在0~44cm沉积时段内有逐渐退化的趋势.根据210Pb定年并结合已有的AMSH14^C年代,认为该沉积岩芯记录了希门错湖区过去近900a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其正构烷烃指标(ACL27-33,Paq以及Pwax)与区域温度记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特别是记录了相对寒冷的小冰期气候事件(LIA).说明冰蚀湖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即使分布模式不变,其代用指标依然精细地记录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
蒲阳张虎才王永莉雷国良NACE Trevor张淑萍
洛川黄土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段弱古土壤(L_1SS_1)分子化石及其古植被与古环境被引量:26
2006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连续取样的洛川黄土剖面弱古土壤层(L1SS1)和相邻黄土层(L1LL1,L1LL2)的分子化石进行了检测,获得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和酰胺等种类众多、丰度较高的分子化石。W草/植=nC31/(nC27+nC29+nC31),W木/檀=(nC27+nC29)/(nC27+nC29+nC31)和W木/草=(nC27+nC29)/nC31记录了草本与植被、木本与植被、木本与草本比例变化规律的古植被信息。检测样品的CPI值为5.60—11.50,地质作用影响较小;通过磁化率、粒度和分子化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磁化率、粒度记录了环境变化及主要气候事件(相关系数达-0.81);而分子化石能较好地反映古植被变化。当气候环境由干冷向温湿变化、水热配置条件改善时,植被变化响应较迅速;当环境恶化、转向干冷时,响应较弱或滞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结果。整个研究剖面段样品以nC31为主峰的高碳数优势,分子化石表明末次冰期间冰段洛川地区(黄土高原)发育草本植被而没有出现以森林为主的植被。
杨明生张虎才雷国良张文翔樊红芳常凤琴牛洁陈玥
关键词:分子化石
杞麓湖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通过对杞麓湖2015年10月、2016年1月、5月、6月、10月水温(Temp)、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浓度、pH、浊度(Turbid+)进行垂直剖面监测数据分析,给出了杞麓湖水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杞麓湖水体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高原浅水湖泊的杞麓湖,其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水温是受季节变化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受湖水扰动作用,混合性较强,加之由于湖水较浅,水温表现为垂直方向上变化不明显,水温随气温变化也不存在滞后效应。受杞麓湖盆地效应及气象站点海拔影响,监测时段内水温均略高于气温。流域降水集中在每年6~10月,水汽的滴落、蒸发对当地气温短时段变化有一定影响。杞麓湖对流域气候的调节作用显著,这一点在冬季尤为重要。湖水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受人类活动影响,季节性差异明显,空间差异较大。杞麓湖各季节pH在7.6~8.8之间波动,与藻类光合作用及底层有机物腐解关系密切。浊度在6月达到最大值,可能与藻类爆发、污水的集中输入以及湖水扰动底泥释放有关,对湖泊产生不利影响。湖水氮磷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外源污染输入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底泥的释放也是引起湖水营养盐浓度升高的又一原因。监测时段内,湖泊水质整体处于恶化状态,湖泊营养化加重、藻类浓度上升、生态效益退化。杞麓湖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有效的管理。
周瑜张虎才常凤琴段立曾李华勇文新宇毕荣鑫吴汉朱梦姝
关键词:水温溶解氧叶绿素APH浊度
南部非洲晚更新世环境变化--IODP361航次1477站位岩心研究进展
IODP36航次1477该站位于南部非洲莫桑比克东侧水深429m的大陆架,在该站位共获得U1477A、U1477B、U1477C 3个深度分别为180.9m、174.1m和119m岩芯,根据船上研究结果,岩芯底部最老年龄...
张虎才
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古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MIS3晚期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泊贝壳堤剖面254cm湖相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结合现有的湖相记录资料,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39.7~17.514CkaBP(校正年代为43.5~22.4cal.kaBP,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之间湖泊演化规律.在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正构烷烃呈现了不同的分布模式,体现了研究区植被变化及水文条件的改变.正构烷烃代用指标(CPIh,ACLh和Paq)与同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一致,揭示了夏季太阳辐射是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间接影响了湖泊的演化.另一方面CPIh,ACLh与孢粉总浓度以及格陵兰冰芯气泡甲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响应了气候快速变化的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说明MIS3晚期察尔汗湖区气候相对暖湿阶段具有不稳定性.本次研究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受控于夏季太阳辐射来自古湖泊沉积物分子化石的最新证据.
蒲阳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杨明生张文翔类延斌杨伦庆庞有智
关键词:分子化石正构烷烃古气候太阳辐射
阳宗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特征及趋势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深水型湖泊水质参数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水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于2013~2016年不同月份对阳宗海水体水温(Temperature或Temp)、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Conductivity或CD)、叶绿素a(Chl-a)和藻蓝蛋白(Phycocyanin或PC)浓度进行连续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各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表征蓝藻的藻蓝蛋白浓度和表征所有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之比求出水体中的蓝藻相对数量指数(Cyanophyte Relative Quantity Index, CRQI),并估算了蓝藻在湖泊中的相对数量。结果表明:阳宗海春、夏、秋季水温热分层明显,冬季水温混合,湖泊最低温度高于4?C,属于暖单循环湖;阳宗海水温的分层和混合影响着其他各水质参数的分层和混合,各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阳宗海蓝藻相对指数在春、夏、冬季较高,2016年4月年蓝藻相对数量指数高于2015年4月有所升高,尤其是有河流注入的南部湖区大幅升高,表明人类活动对水质恶化有一定的影响;阳宗海电导率的变化受汛期降水的影响较大,电导率较高的季节蓝藻相对数量指数较高,因此电导率可以作为指示淡水湖泊中指示营养状况的指标。
蔡娜张虎才常风琴段立曾李华勇张云鹰文新宇李楠张扬
关键词:水质参数藻蓝蛋白
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物物化参数的特点、环境意义及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24
2015年
根据对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钻孔样品的粒度特征、总有机碳、碳酸盐、磁化率及年代学分析测试,探讨了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指出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化指标的特殊性及其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云南腾冲地区末次冰消期(15830a B.P.)以来沉积环境与气候干湿变化历史.通过青海沉积物年代序列的重建和综合各物化参数分析得出,云南腾冲地区自15830a B.P.以来总体呈现冷湿-温湿-暖干-温和偏干的气候演变过程,并可分为4个阶段,即15830~12790a B.P.气候温凉偏湿;12790~4680a B.P.为温暖湿润期,湖泊水位高,气候湿暖,降水多;4680~312a B.P.气候特征呈现出从温湿到暖干气候逐渐演化,降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312a B.P.以来气候特征为前期温和湿润,后期具有暖干化特征,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叠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刘亚生常凤琴张虎才牛洁段立曾李华勇文新宇吴汉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