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若愚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三叉神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减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三叉神...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减压
  • 2篇经痛
  • 1篇电位
  • 1篇电位研究
  • 1篇血管减压术
  • 1篇神经瘤
  • 1篇双靶点
  • 1篇听神经
  • 1篇听神经瘤
  • 1篇桥区
  • 1篇桥小脑角
  • 1篇球囊

机构

  • 4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4篇张勇
  • 4篇彭若愚
  • 3篇林劲芝
  • 3篇罗国轩
  • 2篇张阳
  • 1篇孙晓辉
  • 1篇罗唯师
  • 1篇王墨
  • 1篇朱明华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靶点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双靶点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CT引导立体定向导航PRT治疗的PTN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靶点治疗组30例和单靶点治疗组30例,单靶点治疗组患者只进行1个靶点毁损,双靶点治疗组患者进行深、浅间隔3mm的2个靶点毁损。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2年,双靶点治疗组患者疗效优者所占比例(86.7%、70%1高于单靶点治疗组(60%、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双靶点治疗组患者疼痛复发率(O%、3.3%、6.7%)均低于单靶点治疗组(3.3%、10%、16.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面部感觉减退,未出现角膜溃疡、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2组患者的面部麻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靶点PRT治疗PTN,与单靶点比较可明显提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并且不显著增加术后面部麻木程度。
林劲芝张阳彭若愚罗国轩罗唯师王墨朱明华孙晓辉张勇
关键词:双靶点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入脑桥区近场电位研究
2020年
目的通过分别刺激眶上、眶下及颏神经,在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TN)入脑桥区(root entry zone, REZ)记录近场电位(trigeminal evoked near field potential of REZ, TENFPREZ),研究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患者20例进行研究。术中首先通过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眶上孔(眶上神经,V1)、眶下孔(眶下神经,V2)及颏孔(颏神经,V3)的体表位置,然后在上述骨孔旁插入相隔5 mm正负极针电极,参考电极置于FZ,术中分别予以时限0.1 ms、频率2.79 Hz、强度4~10 mA的电刺激,在TNREZ记录TENFPREZ。结果刺激眶上神经记录到V1-TENFPREZ(90%,18/20),潜伏期(2.59±0.52)ms,时限(1.61±0.44)ms,达峰时间(3.33±0.73)ms,波幅(37.52±17.29)μV;刺激颏神经记录到V3-TENFPREZ(15%,3/20),潜伏期(2.80±0.38)ms,时限(1.67±0.27)ms,达峰时间(3.53±0.48)ms,波幅(16.13±4.41)μV;刺激眶下神经不能记录到有效V2-TENFPREZ(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9,P=0.000)。结论刺激眶上及颏神经能在TN REZ记录到TENFPREZ且V1-TENFPREZ更能容易获得,为术中TN电生理监测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林劲芝张阳卢健军彭若愚计晓夏丽慧张勇
关键词:三叉神经
微小听神经瘤合并同侧面肌痉挛: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9年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其特征是面部肌肉收缩、僵硬和面部抽搐。小脑角是重要的生命中心。它有深动脉和其他重要的血管结构。它是颅内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听神经瘤就是其中之一。听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应准确地称为听神经鞘瘤。本文报告1例由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引起的同侧抽搐,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郑嘉伟彭若愚罗国轩王玉超张勇
关键词:面肌痉挛听神经瘤桥小脑角
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56例PTN的临床资料。应用PBC治疗79例(PBC组),MVD治疗77例(MVD组)。结果术后1年,PBC组有效率(93.7%)与MVD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93.7%)、口唇疱疹发生率(39.2%)明显高于MVD组(分别为46.8%、3.9%;P<0.05),而耳鸣发生率(0%)明显低于MVD组(11.7%;P<0.05)。PBC组术后1年复发率(10.8%,8/74)与MVD组(5.7%,4/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C与MVD治疗PTN疗效肯定,各具优势。术前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责任血管的PTN,优先选择MVD治疗;顽固复发、年老体弱以及存在基础病的PTN,建议选择PBC治疗。
彭若愚林劲芝罗国轩刘佳文张勇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