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明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生殖
  • 5篇生殖细胞
  • 5篇细胞
  • 4篇生殖细胞肿瘤
  • 4篇松果体
  • 4篇肿瘤
  • 4篇细胞肿瘤
  • 4篇鞍区
  • 3篇原发性
  • 3篇生殖细胞瘤
  • 3篇细胞瘤
  • 3篇颅内
  • 3篇化疗
  • 2篇三叉神经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疗效
  • 2篇脑室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朱明华
  • 6篇漆松涛
  • 6篇方陆雄
  • 5篇徐书翔
  • 5篇张勇
  • 4篇罗唯师
  • 2篇林劲芝
  • 2篇张阳
  • 2篇罗国轩
  • 1篇孙晓辉
  • 1篇彭四维
  • 1篇俞磊
  • 1篇张喜安
  • 1篇李志勇
  • 1篇邱炳辉
  • 1篇王墨
  • 1篇张煦
  • 1篇徐飞
  • 1篇彭若愚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靶点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双靶点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CT引导立体定向导航PRT治疗的PTN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靶点治疗组30例和单靶点治疗组30例,单靶点治疗组患者只进行1个靶点毁损,双靶点治疗组患者进行深、浅间隔3mm的2个靶点毁损。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2年,双靶点治疗组患者疗效优者所占比例(86.7%、70%1高于单靶点治疗组(60%、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双靶点治疗组患者疼痛复发率(O%、3.3%、6.7%)均低于单靶点治疗组(3.3%、10%、16.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面部感觉减退,未出现角膜溃疡、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2组患者的面部麻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靶点PRT治疗PTN,与单靶点比较可明显提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并且不显著增加术后面部麻木程度。
林劲芝张阳彭若愚罗国轩罗唯师王墨朱明华孙晓辉张勇
关键词:双靶点三叉神经痛
松果体区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松果体区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对5例经开放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9.8岁,均有突发性颅内高压、性早熟症状,血清b-HCG均显著增高。全部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复查显示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3例患者接受化疗,其中2例进行了全脑放疗;其中1例术后3.8年死亡,另1例随访6年余,无肿瘤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男性儿童,有性早熟征象,血清b-HCG显著增高是绒毛膜癌的临床特征。联合使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法治疗松果体区绒毛膜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朱明华方陆雄徐书翔张喜安邱炳辉漆松涛
关键词:绒毛膜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化疗
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162例诊断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特性。方法按照2007年WHO CNS肿瘤分类标准,对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2例颅内原发性GCT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呈单病灶135例,多病灶27例,松果体区起源占70.4%、鞍上区20.4%、基底节区7.4%、其他部位1.8%。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松果体区14.5岁,鞍上区14.9岁,基底节区12.6岁。男女之比为7.1:1,松果体区18:1,鞍上区1.4:1,基底节区5:1。全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为42.5%,生殖细胞瘤占46.9%。结论颅内原发性GCTs临床特性明显,仔细分析各种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及时诊断,合理治疗,50%以上患者可望取得理想结果。
方陆雄朱明华徐书翔李志勇漆松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鞍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肿瘤
垂体、垂体柄、第三脑室底结核1例
2020年
目的探讨垂体结核的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垂体柄、第三脑室底结核病例资料,并复习国内垂体、鞍内或鞍区结核的相关文献。结果垂体结核术前诊断普遍困难。临床症状不典型,既往史多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胸片多提示肺部正常;而MRI影像与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难以鉴别,临床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需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结论认为目前垂体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术后一旦确诊为垂体结核,应立即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
吴梓杰罗唯师张勇朱明华
关键词:结核垂体鞍区第三脑室颅咽管瘤
三叉神经8分区电刺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利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正常三叉神经根进行监测,研究其感觉和运动纤维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患者20例患者进行研究。术中首先将三叉神经根分为8个区域,Ⅰ为外侧区,Ⅱ为外上区,Ⅲ为中上区,Ⅳ为内上区,Ⅴ为内侧区,Ⅵ为内下区,Ⅶ为中下区,Ⅷ为外下区,然后采用直径1mm的双极刺激器,分别予0.2mA的电刺激,在眶上孔(V1)、眶下孔(V2)、颏孔(V3)记录复合神经动作电位(CNAP),在咬肌(MM)和颞肌(TM)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根据CNAP和CMAP出现的规律来判断三叉神经根内感觉和运动纤维的分布规律。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电刺激三叉神经根均能在外周记录到稳定的CNAP和CMAP波形;三叉神经根Ⅰ、Ⅱ、Ⅷ区内CNAPV1、CNAPV2、CNAPV3和CMAPMM、CMAPTM均较少出现,而于Ⅳ、Ⅴ、Ⅵ区出现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刺激感觉主根纤维主要记录到CNAP,刺激运动主根纤维记录到CMAP的同时可记录到V1、V2、V3-支或多支的CNAP。结论(1)根据电生理监测结果,三叉神经运动与感觉纤维存在吻合纤维。(2)借助三叉神经8分区方法可以判断运动纤维位于神经的内侧区域,感觉纤维位于中部及外侧区域。
林劲芝朱明华黄凯敏张阳张勇
关键词:三叉神经电刺激
含成熟畸胎瘤的松果体区肿瘤病理分析及诊治
2015年
目的探讨如何全面诊断和恰当治疗包含成熟畸胎瘤的松果体区肿瘤。方法对14例含成熟畸胎瘤的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病理构成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单纯成熟畸胎瘤9例,成熟畸胎瘤+生殖细胞瘤4例,成熟畸胎瘤+绒毛膜癌1例。8例手术前曾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放疗。术后均恢复良好,但2例在鞍上出现新的肿瘤,考虑为种植转移。结论含成熟畸胎瘤的松果体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放疗应慎用,术后处理应规范。
方陆雄徐书翔朱明华漆松涛
关键词:成熟畸胎瘤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区肿瘤
小骨窗脑室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可作为优选术式。
朱明华罗唯师刘佳文张煦张勇
关键词:脑室铸型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并发症
颅内多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2014年
目的:总结颅内多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性,并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多灶性生殖细胞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颅内共有病灶69个,以同时位于松果体区和鞍上区最常见。最大肿瘤灶位于松果体区15例,鞍上区11例,额叶1例。单纯血浆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增高7例,单纯甲胎蛋白(AFP)增高1例,β-HCG 和 AFP 同时增高1例。接受放疗24例,其中8例联合化疗;放弃治疗3例。结果确诊后接受治疗的24例中,3例完成放疗,正在化疗;检查显示肿瘤病灶均已消失。余19例随访6个月~6.25年,平均3.75年;死亡1例,复发1例,其余17例无复发征象,均能够正常生活。失访2例。结论颅内多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为生殖细胞瘤,考虑系种植转移所致,如能强化治疗,包括全脊髓放疗,预后多良好。
方陆雄徐书翔朱明华漆松涛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颅内鞍区药物疗法
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脑胶质瘤并预约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5例。对患者进行详细术前基础的体质检查,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单纯放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放疗的基础上,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14,93.3%)相对比对照组(11,73.3%)临床总有效率高了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可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手段,有利于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的术后恢复治疗,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罗唯师罗国轩朱明华张勇
关键词: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放疗替莫唑胺
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并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38例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3例,女15例。年龄7~30岁,平均(15.2±6.1)岁。平均病史约12.6个月。尿崩发生率89.5%,视力改变占60.5%。血浆肿瘤标志物增高14例。24例为生殖细胞瘤,14例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死于手术后相关并发症,4例死于肿瘤进展,后者均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余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功能不全及生长发育障碍。结论鞍区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性不明显,如肿瘤标志物正常,确诊多较困难。鞍区肿瘤并非完全是生殖细胞瘤,需依据病理亚型进行分层治疗。
方陆雄俞磊彭四维朱明华徐飞漆松涛
关键词:鞍区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