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强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底栖动物
  • 1篇蓄水
  • 1篇三峡水库
  • 1篇水库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情势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刘学勤
  • 1篇杨震东
  • 1篇彭增辉
  • 1篇王宝强

传媒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蓄水前资料的比较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解三峡水库在蓄水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索水文情势改变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2年8月、11月及2013年4月对三峡水库的秭归、巫山、云阳、忠县和木洞五个断面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共记录底栖动物43个属种,木洞种类最多(29种),秭归最少(12种)。优势种为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肥满仙女虫(Nais inflat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一种钩虾(Gammaridae);(2)在空间分布上,密度以木洞最高[(8180±2740)ind./m2],忠县最低[(116±42)ind./m2];生物量以木洞最高[(8.66±3.65)g/m2],云阳最低[(0.17±0.06)g/m2];(3)在季节动态上,密度以秋季最高[(3140±1450)ind./m2],夏季最低[(115±37)ind./m2];生物量则以春季最高[(3.83±2.11)g/m2],夏季最低[(0.65±0.46)g/m2];(4)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水深小于20 m的浅水区递减率最大;(5)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显示,巫山属于中等干扰条件下的群落结构(W=–0.003),而木洞属于严重干扰条件下的群落结构(W=–0.101);(6)与建坝前相比,三峡水库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趋于减少。流速减缓、水深增加、水位波幅加大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升高可能是造成三峡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王宝强刘学勤彭增辉杨震东
关键词:底栖动物三峡水库群落结构水文情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