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勤

作品数:33 被引量:3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群落
  • 7篇群落结构
  • 6篇底栖动物
  • 6篇水生
  • 6篇湖泊
  • 5篇鱼类
  • 5篇水位
  • 5篇湖滨带
  • 5篇长江
  • 4篇巢湖
  • 3篇洞庭湖
  • 3篇鱼类资源
  • 3篇植被
  • 3篇植物
  • 3篇生境
  • 3篇生态水位
  • 3篇水位波动
  • 3篇浅水湖泊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安徽省环境科...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市城市防...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33篇刘学勤
  • 16篇王洪铸
  • 6篇王海军
  • 4篇茹辉军
  • 3篇崔永德
  • 3篇张晓可
  • 3篇杨震东
  • 3篇袁刚
  • 2篇潘保柱
  • 2篇刘永
  • 2篇赵伟华
  • 1篇侯国兴
  • 1篇冯伟松
  • 1篇王建
  • 1篇万祎
  • 1篇赵永晶
  • 1篇刘文治
  • 1篇吴清明
  • 1篇张虎先
  • 1篇梁小民

传媒

  • 8篇长江流域资源...
  • 7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湖泊科学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科技纵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注湖泊生态:从富营养化到水生态安全
2018年
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湖泊对快速变化环境的响应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同,具有易发生富营养化的气候特征。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联合研究团队选择了滇池和洱海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湖区开展富营养化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耦合研究,希望能够让湖泊保持水如明镜、碧蓝如洗的自然之美。
刘永万祎刘学勤
关键词:水生态安全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物种濒危状况评估被引量:36
2009年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贝类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该区域贝类受到严重威胁。为系统评估贝类物种现状,于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对13个典型湖泊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贝类6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44种。不同类型湖泊贝类的组成差别较大。通江湖泊的物种明显较丰富,尤其是适应流水生境的种类,如河螺属、短沟蜷属及蚌科的种类。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贝类分别有53种和57种,占总数的76.8%和82.6%。阻隔湖泊的物种较少,在4—19种之间。对67种贝类濒危等级的评价结果表明,近危及受威胁的种类占58.2%,只有37.3%的种类种群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贝类的多样性已明显下降,双壳类优势类群由大型的蚌类演变为小型的河蚬。分析显示,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
舒凤月王海军潘保柱刘学勤王洪铸
关键词: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濒危等级
水位波动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湖滨带底质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以长江中下游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水位波动对湖滨带底质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质环境参数沿高程梯度变化明显.底质含水率沿高程梯度增加而减小,pH值沿高程梯度变化不大,有机质、总氮和总磷沿高程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底质环境参数的季节变化也较大.分析表明,水位波动幅度、淹没深度、高水位持续时间等对湖滨带底质环境有较大影响.在中等波动幅度下,底质参数沿高程的变异系数最大,表明此时湖滨带底质异质性较高.夏季湖滨带淹没时间越长、淹没深度越大,底质养分流失越快.高水位持续时间越长,底质pH值变化就越大、营养盐流失越快.本研究结果可为湖滨带生态修复及管理提供依据.
丁庆章刘学勤张晓可
关键词:水位波动湖滨带底质长江中下游
洞庭湖光泽黄颡鱼食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根据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在洞庭湖逐月采集到的胃含物样品,对光泽黄颡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全年摄食,在繁殖期摄食强度下降。共鉴定17类饵料生物,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水生昆虫幼虫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食物,二者在食物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为90.6%。摄食的水生昆虫主要为蜉蝣目稚虫(数量百分比:24.2%;重量百分比:41.1%)、双翅目幼虫(数量百分比:58.4%;重量百分比:7.5%)和蜻蜓目稚虫(数量百分比:3.2%;重量百分比:22.8%)。光泽黄颡鱼的食物组成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从数量百分比看,春季和冬季均以双翅目(秋季64.6%;85.0%)为主,夏季以双翅目(28.2%)和蜻蜓目(22.3%)为主,秋季以蜉蝣目(45.7%)为主;从重量百分比看,春季以双翅目(53.0%)为主,夏季以蜻蜓目(55.7%)为主,秋季和冬季以蜉蝣目(秋季53.7%;冬季76.6%)为主。分析表明,光泽黄颡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差异与食物资源的季节动态紧密相关。
袁刚茹辉军刘学勤
关键词:食性洞庭湖
长江干流宜昌-监利段洲滩湿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解长江干流洲滩湿地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18年3~5月对干流宜昌-监利5个江段洲滩的湿生植物开展了调查。共采集湿生植物88种,隶属于26科73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占优势,狗牙根、薹草、牛鞭草、虉草为主要优势种。采集样方平均种类数为6种,平均密度为88.9 ind/m^2,平均生物量(地上部分干重)为55.8 g/m^2。采集洲滩湿生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较大。枝城江段洲滩样方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最大,荆州洲滩均最小。样方密度在3~5月间呈下降趋势,生物量则呈上升趋势。划分了薹草、狗牙根、牛鞭草-紫菀等10个稳定群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湿生植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到黏粒比例、相对水面高程、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黏粒比例。样方总生物量沿相对水面高程、总有机质、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先增大后减小;而与黏粒含量的关系不明显。分析认为洲滩湿生植物分布格局是在水文过程影响下,由底质、水分及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徐强强袁赛波申明华刘学勤
关键词:长江干流群落结构水文情势
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保护和修复长江湖泊群生态环境被引量:9
2015年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群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该湖群正面临江湖阻隔和富营养化等严重威胁。近年来,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治理效果不甚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对由流域诸多胁迫导致的湖泊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本文提出应对长江湖群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即在湖泊及其流域实施环境工程以控制入湖污染,实施生态水文工程以恢复自然水文体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强生物自净能力,制定水环境经济制度以建立湖泊保护修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以实施适应性管理,前提是责任主体明确。
王洪铸王海军刘学勤崔永德
关键词:生态环境
一种基于水生生物对水文条件需求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生生物对水文条件需求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首先对河道进行调查和勘测,再进行生态修复区位置确定、布置丁坝、清淤形成深潭、河漫滩构建、确定生态恢复植物的种植区域等操作;本发明依据水生生物对水文及生境条件的...
刘学勤申明华王姝然徐强强
文献传递
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2007年6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7种,隶属于20科42属,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92.8%)。干、支流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支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干流。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小于支流,干流密度和生物量(干重)均值分别为38.5±9.8 ind/m2和0.010±0.003g/m2,支流均值分别为130.2±15.0 ind/m2和0.055±0.040 g/m2。干流优势种为3种摇蚊科幼虫和1种腹足类;支流优势种为3种蜉蝣目稚虫和1种摇蚊科幼虫。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干流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支流以直接收集者和捕食者为主。分析表明,干、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比较发现,雅鲁藏布江与喜马拉雅山南坡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高海拔地区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河流。
赵伟华刘学勤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滇中五湖水生植物区系及沉水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22
2010年
选择云南中部5个高原湖泊在雨季和旱季对其水生植被开展了两次系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80种,隶属于33科64属。其中湿生植物39种,挺水植物19种,沉水植物12种,漂浮植物7种,浮叶根生植物3种。区系分析表明5个湖泊水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热带和温带性质的属分别有22属(占总属数的34.4%)和20属(占总属数的31.3%),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比较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对各湖泊沉水植物优势种类和沉水植物群落类型的分析表明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在滇池、星云湖、杞麓湖这3个富营养化湖泊中均占优势。而这些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类型也较为单一,主要为篦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单优群丛。环境分析表明,研究湖泊沉水植物分布主要受水深、透明度以及底泥总氮含量的影响。
沈亚强王海军刘学勤
关键词:滇中区系优势种沉水植被
湖泊河蟹持续产量最大化放养技术
王洪铸崔永德王海军侯国兴冯伟松潘保柱张虎先彭静林张祥吴清明刘学勤王建李钟杰梁小民
简要技术说明:湖泊河蟹过度放养普遍导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和经济效益滑坡,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湖泊河蟹最适放养量技术从而实现最大持续产量。该项目通过系统分析了河蟹放养的生态学效应,建立了河蟹相关资源即底栖动物、附草螺类和沉水植...
关键词:
关键词:湖泊河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